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三国之神级召唤系统》
三国之神级召唤系统

第141章 袁绍朱元璋罢兵休战 锦衣卫入梁山见宋公明

随后那锦衣卫领旨下去办了。

而这几日宋江时常会召集梁山上的诸位头领商议如何面对朝廷之事。

这一日在梁山之上,宋江再次召集兄弟们商议如何抵御朝廷又或者接受朝廷的招安。

此外,还有几万由潘凤带来的精锐。

不过,通常在这乱世,一般主将投靠何方,其兵马也大多会随之投靠。

只是这些兵马朱元璋并不敢贸然全部任用,只能将其中一部分兵马遣回并州,再从并州调一部分过来。

林冲也紧接着附和道:“武松兄弟所言极是,这朝廷实在不值得我们效力。

当初我本在洛阳为官,要不是那董卓坚这贼子,我也不会被发配至青州,也不至于上得梁山落草为寇!”

鲁智深亦挥舞着禅杖,叫嚷道:“洒家也不同意招安,那朝廷的人都是些虚伪之辈!”

而呼延灼 ,秦明等原本为朝廷将领之人则站出来说道:“宋公明哥哥,我等以为招安也是一条出路,若能为朝廷效力,也可光宗耀祖,青史留名啊。”

董平也道:“是啊,哥哥,我们在这梁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至于像李俊、张顺等中立之人,则言道:“我等愿听从哥哥安排。”

众人争论不休,一时间也没个定论,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是夜,宋江与吴用在房间内秘密商议。

“军师,如今这局势,我真是左右为难啊。”宋江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

吴用轻摇羽扇,缓缓道:“公明哥哥,此事确实棘手,兄弟们意见不一,难以抉择。”

正说着,忽然房间内黑影一闪,几个锦衣卫悄然潜入。

宋江大惊,厉声喝道:“尔等何人,竟敢擅闯我房间!”

却见其中一人,看似领头之人从黑暗中走了出来,当光明照在他们身上时。

宋江突然惊恐的看向他们说道:“飞鱼服?你!你们...你们是锦衣卫?”

那领头之人却是笑道:“宋头领!当真是好眼力!在下青州锦衣卫指挥佥事吴峰!”

宋江目光沉静地望着眼前的吴峰,以及其身后那几名气势冷峻的锦衣卫,又稍稍侧目瞥了一眼窗外。

心中已然明了,除了屋内这数位锦衣卫外,屋外定然还潜伏着众多虎视眈眈之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而后,宋江的视线又悄然滑向吴用,暗自思忖:“眼前这些人竟能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梁山坡之上,要么是身怀绝世武功,艺高人胆大。”

“要么就是有内奸接应,不管当下是何种情形,都务必要先稳住他们。”

这般思索完毕,宋江对着吴峰悠悠说道:“吴大人,不知我这区区梁山,究竟是何缘由,竟能惊动您这位来自青州的指挥佥事大人啊,着实令宋某有几分受宠若惊呐。”

吴峰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浅笑,缓声道:“宋首领此言差矣,您这若还算小小的山寨,那这世间还有比之更为庞大的吗?”

“您这山寨可战之兵近乎十万之众,在天下诸多起义军之中,亦不算逊色,起码可排入前五之列。”

“若宋头领您还言此山寨为小,那可真就是说笑了。”

宋江见此人不想说,直接开门见山道:“您贵为钦州指挥佥事,不知我这小小梁山坡究竟所犯何事,还望吴佥事明示。”

“宋统领,据我锦衣卫所获情报,听闻您有意接受招安?且此事陛下已然知晓,特派我等来与宋头领见一见。”

“陛下?幽州的陛下吗?”

“宋头领啊!本签事不知道你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除却紫禁城的陛下,又有何人能够差遣我们锦衣卫呢?”

“难不成你想说的是长安那位所谓的伪帝?他不过就是个徒有其名的傀儡罢了,岂能指挥得了我们锦衣卫?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们锦衣卫定然是唯紫禁城陛下之命是从,也就是当今的弘武皇帝陛下!。”

吴峰有些带着煞气的看向宋江,但还是忍住杀气,心平气和的说道:“陛下有意招安梁山众人,特派我等前来问问宋头领的意思。”

宋江一听,连忙跪地,高呼道:“宋江承蒙陛下厚爱,只是我那众多兄弟,意见不一,我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宋头领放心,陛下说了,只要宋头领愿意,一切都好说。”锦衣卫首领说道。

宋江沉思片刻,道:“此事重大,容我召集兄弟们再行商议。”

而吴峰接着言道:“我期望宋头领能够明白,你等除了接受招安这条路,便是等待被朝廷大军剿灭。”

“如今青州的陈庆之元帅以及王孝杰将军等已然将青州其他五郡尽数肃清,且其手下兵马现今亦是身经百战之师。”

“倘若届时大军兵临梁山坡,我想问宋头领以及诸位头领能否抵御得住朝廷大军?”

“宋头领亦要为诸位兄弟思量啊,毕竟总不能永远做一辈子草寇吧?”吴峰对着宋江说道。

说完吴峰,又对着宋江说了几句肺腑之言:“吴某话已至此,还望宋头领知晓,毕竟宋头领也清楚,如今青州最后的目标定会落在济南郡之上。”

“而宋头领等人又恰在济南郡,而宋头领等人也明白,朝廷绝不会容忍青州存在如此巨大的一个威胁,“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故而必然会持续不断地征伐宋头领等人,还望宋头领仔细斟酌,我一月之后再来,到时期望宋头领能给我一个答复。”

言罢,不等宋江有何反应,便率领所有锦衣卫在几个腾跃之间,消失在了黑夜之中。

宋江静静地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那黑影渐渐融入黑暗,仿佛带走了他心中的一部分宁静。

宋江的眉头紧紧皱起,脸上的神情复杂而凝重。

如此便能使潘凤手下所统领的兵马数量维持不变,却又能大大降低在对付袁绍时他们临阵倒戈投靠袁绍的可能性。

而袁绍麾下原本有五六万本部兵马,在占领冀州之后,又收编了五六万冀州精兵,只可惜这些兵马大多未曾经历过真正的战争。

“能立即招安就早点招安下来,毕竟若是派兵去打,必定会有伤亡,若是不行的话。”

“那也只能强行将梁山打下来了,不然就算将济南郡给拿下来,时常还要受到梁山的骚扰,却也是十分不划算的。”刘辩对着那锦衣卫说道。

并且,袁绍也被朱元璋牢牢牵制,恰似历史上那场官渡之战,若不是许攸背叛袁绍转而投靠曹操,其胜负或许犹未可知。

朱元璋麾下五六万大军竟是常年历经战火锤炼的精锐之师,加之并州向来常受异族侵扰,其手下大军在对抗异族方面亦是颇有能耐。

故而在实力上远远不及朱元璋的兵马强盛。

朱元璋刚刚夺得四郡之地,需要时间去磨合,不便轻易出兵,袁绍亦是如此。

当刘辩的圣旨传至二人手中时,他们自然是欣喜万分且心甘情愿,在收到圣旨后,便极为默契地让大军休战,厉兵秣马,积极筹备。

再者,后来曹操也是历经数年才成功安定北方,如今袁绍与朱元璋在冀州鏖战,而青州的狄仁杰等人,便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全力收复济南郡。

紧接着,刘辩又仔细阅览了锦衣卫呈上的情报,得知梁山上的大部分将领,连宋江也囊括在内,都是诚心诚意地愿意打算接受招安。

刘辩随后说道:“既然如此,命令潜伏在梁山上的锦衣卫,去跟宋江接触一下,看他本人是什么打算。”

而二人皆各自呈上一封奏书,向刘辩恳切请求,期盼刘辩能颁下旨意让对方停止战争并休战。

本来牛辩不打算认同袁绍的奏书,因为其擅自封王,但一想还是让二人休战。

“诸位兄弟,如今有件大事要与诸位商量,我与军师等几位兄弟觉得招安之事或可考虑,此事关乎我等前途命运,大家畅所欲言,说说各自看法。”宋江面色凝重地说道,目光缓缓扫过众人。

武松一听,顿时怒目圆睁,拍案而起,大声道:“哥哥,这朝廷昏庸无道,奸佞当道,百姓苦不堪言,我等岂能就此归顺,我武松第一个反对招安!我等在这梁山,逍遥自在,何必去受那鸟气!”

然而,在刘辩眼中,相较于袁绍,朱元璋明显更为难缠。

现今,朱元璋与袁绍在冀州激烈争斗,这使得并州的薛仁贵能够更加自如地扩充兵马。

倘若两方真的交战,恐怕会旷日持久,且死伤必定惨重,这也是刚占领地盘的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