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10章楚昭王第3节屡战屡败

孙武是何许人也?他从不搞硬碰硬的死磕之战,他指挥的每一次战役,都尽可能地在歼灭敌人打击敌人的同时,保护好自身的有生力量。

楚军此次带着复仇的心理,士气当然高涨。令尹囊瓦亲自率军,定是楚军主力。所以孙武在豫章以西长江江面部署了少量吴军水师,将主力战舰都隐蔽于沿途江岸丛草茂密处,加以伪装。以这股小部队为诱饵,将楚军诱至豫章。

楚军贪功冒进,抵至豫章时,吴军的主力已经绕到了楚军后面,当囊瓦还青天白日梦着攻占姑苏时,吴军突然从楚军身后发起攻击,水陆两军突然袭击,楚军促不及防,顿时大乱。

在伍子胥和伯噽倾力辅佐下,弑君得位的吴王阖闾修筑了姑苏城,训练了吴军,击败了越国,现在又将目光盯向了楚国。

楚昭王的令尹囊瓦确实是一个没本事却总惹事的主。楚平王崩后第二年,吴军进犯楚国,当时楚国正值国丧,军民同仇敌忾,一举击败吴军,吴军两位统帅公子姬盖余和公子烛庸率吴兵投降。

当然,吴国人是轻易不投降的,他们的投降原因是吴国变了天,公子姬光发动政变,刺杀了当时的吴王僚。被围困于穷邑的吴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两位统帅因为都是吴王僚的亲儿子,这才无奈投降的。

吴军则在孙武的指挥下,取得豫章之役胜利后,乘胜攻占了楚国的巢邑,还将守将公子繁给活捉了。

反正这些年来,只要是吴楚开战,楚军总逃不过兵败的结果。如果不是越国人开始死磕吴国,那楚国的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公元前510年,吴国貌似对楚国消停了,这一年没有出兵骚扰楚国。

吴国不来骚扰楚国的这一年里,楚国总得想办法破了逢吴必败的魔咒吧,至少要动点脑筋吧,比如借与中原各国尚处于和平状态、名义上楚国与晋国还是诸侯共同的盟主之际,发动中原诸侯共同讨伐吴国什么的。

但楚国就是国运到了最背的时刻,因为令尹囊瓦非但没有想到自己传统的盟国秦国,也不去考虑考虑东方还有一个叫齐国的大国同样面临着吴国的威胁,甚至以及已经跟吴国死磕上了的越国。他是不会去想着诸侯联军讨伐吴国这样的事的。

一句话,在囊瓦执政下的楚国,基本没外交!

不但没外交,甚至还因为自己的贪婪,引发了严重的外交危机,结果招致了更大的兵祸!

两位公子都想着报仇,所以他们主动请缨,驻守吴楚边境。而令尹囊瓦居然答应了,于是,他们率领的吴军换了军服后,就地变成了楚军。

这本就是兵家大忌啊,所以沈尹戍当时便表示了反对。按沈尹戍的意思,应该将两位公子都安置到郢都,将吴军降兵分散安置各楚地,尤其是北境。

楚军士气高涨,奋勇向前,水师顺水一路东进,直抵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

囊瓦这个蠢猪没认真去分析一下吴军为何一触即走,还很自以为是,认为吴军最近几年年年打仗,不但与楚国打,还与越国打,士兵厌战了。他所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吴王阖闾派出了后来被称为军神的孙武亲自率领迎击。

公元前511年,楚国的六邑和潜邑(今安徽霍山东北)被吴国占领。楚军来救,吴军迅疾撤走。然后吴军又围攻弦邑。楚军再救,吴军再退。仅仅一年时间,吴军主动发起进攻数次,每次均占领楚邑,烧杀抢掠后,静待楚军来救。当得知楚军出兵,便迅疾离去,让楚军扑空。

楚昭王的楚王之路是很艰辛的,因为吴国现在已经真正强大起来了。

但囊瓦不同意,他认为吴军降兵在两公子的率领下,随时可以复仇,放在舒邑(今安徽庐江一带)再好也不过了。非但如此,他还拨钱拨粮,下令在舒邑修筑城池,意图将舒邑建成击吴的前沿堡垒。

沈尹戍长叹一声,心想:令尹啊令尹,现在楚军战力对吴军并非象以前那样有压倒性的优势,吴国内乱已平,你在舒邑筑城,岂不是又要引起吴国人的警觉,并招来打击吗?

当时的徐国和钟吾两小国作为楚国的附庸国曾经接纳过这两位公子,吴王阖闾便亲率吴军进攻徐国和钟吾,灭了两国。

自楚昭王即位以来,楚国在令尹囊瓦的主政下,与吴国屡战屡败,连连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曾经强大的楚国就象一支老迈的大象,被鬣狗一样的吴国这里咬一口那里咬一口,哪里还有一个超级大国的样子?

“这样太被动了。”令尹囊瓦很郁闷,他决定主动进攻吴国。“干干脆脆打一仗吧,死吴国狗。”

公元前509年,囊瓦率领楚军水师主动讨伐吴国。吴军貌似不堪一击,因为每当楚军水师发现吴军,吴军总是一路东逃。囊瓦有点飘飘然:将士们,杀奔姑苏,拿下吴王,烹了伍子胥、伯噽!

伍子胥与伯噽对舒邑采取了攻心战,再加上前番轮次进攻,舒邑的楚军已经是疲惫不堪。“大王有令,投降的,吴国欢迎你们回来,咎往不究,继续从军。抵抗的,全家连坐。”

舒邑的楚军,原本便是吴军降军,哪个不想家,哪个不担心家?一夜之间,楚军全变成了吴军,悉数投降。就这样,伍子胥和伯噽攻占了楚国的舒邑。按吴王阖闾的命令,就地诛杀了公子掩余和公子烛庸。

囊瓦急忙下令撤军,没有既定方案的撤军又成了溃逃,楚军大败。

囊瓦总算捡回一条件,惶惶似丧家之犬,带残兵败回郢都。浩浩荡荡的伐吴之战又以大败亏输告终。

吴王阖闾根本没有要消停的意思,第二年,亲率吴军进攻楚国。吴王阖闾继续采纳了伍子胥之计,将吴军分成三部分,吴王阖闾、大将孙武、伍子胥和伯噽各率一部分,继续轮番袭扰楚境。

楚昭王令左司马沈尹戍率军救援,结果,每到一处,吴军已撤,而另外一个方向的楚国边城又告急。沈尹戍东奔西走,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而吴国呢,不断得手。

沈尹戍的担忧终于变成了事实。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得知公子姬盖余和公子烛庸在舒邑筑城,采取了分军轮番进攻的办法,先由吴王阖闾率兵攻打舒邑,打了一阵后撤回吴国。再由将军孙武率兵攻舒,再回。最后由伍子胥与伯嚭率军攻打舒邑。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