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老子不是六位帝皇丸》
大唐,老子不是六位帝皇丸

第二十四章 大非川之战

在这十四年间,唐朝投入了难以计数的国家资源,朝中最有名的将领大都投身辽东征战,致使一时抽不出兵力,应对吐蕃的步步蚕食。

同时,吐蕃还在西北极限拉扯着大唐的兵力,他们有意识的在西域投送兵力,挑拨西域叛乱,以此来拉扯牵制唐军

东西两个遥远战略方向上的军事拉扯,让唐军左右为难、捉襟见肘。

这场战役的双方是大唐和吐蕃,结果是大唐战败了。

从战役的本身看,这次战役战败的原因是薛仁贵的副将郭待封不听将令,导致唐军被论钦陵各个击破。

可是真的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唐完全没有注意到吐蕃,他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北方,他们的大敌一直都是草原上的文明。

此时,吐蕃已灭亡吐谷浑六年之久,吐谷浑王诺曷钵和弘化公主被安置在凉州附近。

但在如何惩罚吐蕃的问题上,大臣们的意见不一。

阎立本从民生方面来考虑,认为这个时候李唐刚刚结束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元气还没有回复,所以不适宜开战。

契苾何力从战术上考虑,认为“吐蕃介在西极,臣恐师到,兽鼠山伏,捕讨无所得。至春复侵吐谷浑,臣请勿救,使疑吾力困而骄之,一举可灭也。”

姜恪则认为,援助吐谷浑迫在眉睫,“吐谷浑方衰,吐蕃负胜,以衰气拒胜兵战必不亢,不救则灭。臣谓王师函助之,使国幸存,后且徐可图也。”

所以大唐在这段时间里,既没有对吐蕃保持警惕,也没有做出什么决策,总之就这么熙熙攘攘的混了一年的时间。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670年的时候,吐蕃在西域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连克唐朝西域十八州、龟兹拔换城等地,逼得唐庭撤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焉耆、疏勒的建制。

这让李治感觉到疼痛了,所以他决定出兵了,他在四月下定决心,可惜到了八月唐军方进入青海。

这个时候可是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季节,唐军要在平均海拔四千米的冬季和敌人进行一场战争。

薛仁贵根本没有选择,只能集中精锐骑兵速战速决,辅以预备部队跟上,清扫战场的方式获胜。

奈何,吐蕃统帅论钦陵早已获知唐军动向,以一部诱导唐军深入,拉大战场空间。

凭借更好的机动能力,形成局部数量优势,先行吃掉唐军后援部队,再回头解决唐军主力。

吐蕃军队以20万之众围歼了郭待封的部队,而后再集全师40万人围歼薛仁贵。

《资治通鉴》等唐史,将大非川之战的败因,归咎于郭待封不听将令。

但其实,唐军在被动的局面下出兵,在错误的时机(吐谷浑亡国七年)、错误的时间(农历八月)、错误的战场(海拔四千米的高原草场),与一支有本地支援,机动能力更好的敌军作战。

薛仁贵就是孙武复生,也一样难以取胜。

所以大非川之败,并非一将之过。而是出兵之时,便是败局已定!

战后,久历沙场的薛仁贵慨叹:“今年岁在庚午,军行逆岁,邓艾所以死于蜀,吾知所以败也!”

而李哲把萧嗣业扔到正在防备吐蕃的薛仁贵的右威卫,就是为了让萧嗣业留在那里,他知道薛仁贵或者说整个京兆世家都是不会让萧嗣业建功立业的,但是有的时候不是想让他建功立业,而是功业就在那里,等着你去拿,只要伸出手就可以了。

右威卫在这个时候是分成了俩波人马的,一波在看着高句丽,另一波在巴蜀看着吐蕃,而大将军薛仁贵就在巴蜀,所以作为将军的萧嗣业会成为高句丽方面的右威卫主帅,这样的话,一旦战争开始,萧嗣业就会成为第一波进入高句丽的将军,这可是先登之功。

李哲料定了薛仁贵他们是不可能让萧嗣业到东北的,而是会留在巴蜀,甚至在战争开始后,薛仁贵也不会让萧嗣业去高句丽的,而是留在巴蜀。

到了那个时候,李哲应该已经崛起了,也有了自己的权利了,那么李哲就需要一场战争来确立自己的威权了。

吐蕃这个硬骨头就是李哲的选择了。

至于位于西南方向的吐蕃?

抱歉,所有立足中原的王朝,没有一个会将西南作为主要战略方向。

不过在那个时候唐朝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高句丽身上。

从永徽六年,也就是655年开始,李治命令程名振和苏定方征伐高句丽,到总章二年669年,薛仁贵、李勣攻取平壤。

再者说吐谷浑之前和大唐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唐太宗李世民可是用了好多年的时间,才把吐谷浑从西北赶到西南的,在吐谷浑成为吐蕃和大唐之间的屏障之前,吐谷浑可是大敌,占据了丝绸之路的大敌。

大非川之战是发生在咸亨元年也就是670年的一场战役。

或者换句话说,所有中原王朝都对西藏没多少兴趣。

虽然这事实有点残忍,但确实如此。

就连李治都不认为他们是什么大患。

而且李世民留下的吐谷浑是被唐朝控制的吐谷浑,而且这个时候吐蕃也称臣于唐朝,唐朝压制了吐蕃。吐蕃、吐谷浑互相制约。

这就让所有人都不在注意俩边的战争了,再加上李治上位之后,他的目光一直都在突厥和高句丽,也就没有注意到吐蕃的动作。

吐蕃在唐高宗中前期吞并整合了白兰羌、吐谷浑。

之所以,选择西方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北方的边患,即汉武帝口中的,“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

所以,唐朝的战略重心始终都不在吐蕃身上,唐朝早期要面对突厥的威胁,也就是东西突厥和后突厥这三方势力的威胁,至于吐蕃,抱歉,东北方向的高句丽都比他们重要一些。

再次,唐庭对出兵援救吐谷浑意见不一。

总章二年,高句丽之战落幕。

而且吐蕃自身的战争潜力也是不足的,只要把他们锁好了,他们也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

只不过吐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把大唐作为敌人,而是把吐谷浑当成了自己的目标,这样一来,西南方向就是吐蕃和吐谷浑之间的战争了,和大唐就没有什么关系啦。

强盛的中原王朝无一例外的,都选择将触角伸向西方,但选择西方的原因,未必是为商业目的。商业也从不是中原王朝的国家根本!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