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越成男科举发家》
穿越成男科举发家

第八章 县城私塾

“张家私塾束脩是五两银钱一年,而吴家私塾束脩要贵一些是6两银钱一年。两家的夫子比较起来,吴家私塾的夫子要更加严格一些,另外吴家私塾进学前要考试过了才能进,而张家私塾不需要考试。也因此吴家私塾学生少一些,而张家私塾学生多一些。你们可以自己考虑一下进哪个私塾,要是进吴家私塾,俊杰考试是不需要担心的。”李夫子介绍了这两家私塾后寒暄了几句就离开了。

最后李林胜和李俊杰商量了一下决定去吴家私塾。一来李俊杰不想跟大堂哥李俊生碰上,二来李俊杰私心认为便宜没好货。学习这个东西还是要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有意思。张家私塾虽然便宜却不设招生门槛,那就意味着什么样的人都能去,生源复杂。

很快,李林胜就带着李俊杰去吴家私塾报名。

两年多的时间,李俊杰对于启蒙的四本书,无论是书的内容还是字词句的释义都已经滚瓜烂熟。为了以后考试能拿到高的卷面分,李俊杰深深知道字好与坏的重要性。

后世拿惯了钢笔圆珠笔,现在换成毛笔,除了苦练别无他法。

为了写一手好字,李俊杰厚着脸皮让他爹花了1两银子买了一本《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一个是蒋夫子,是私塾聘请来的,负责乙班的教学。乙班都是四书五经考试通过了的,增加了《明算》和《大明律》;

还有一个是吴夫子的儿子,学生称其为小吴夫子,负责丙班就是新生班,需要带着学生熟读四书五经。听说小吴夫子自己是边授课边读书准备乡试。

吴家私塾有个吴管事,是吴夫子的族兄,专门负责私塾运转的,包括新生报名,办理入学住宿手续等。

负责新生考试的是小吴夫子,小吴夫子结束一堂课后,吴管事就带着李俊杰进了私塾,李林胜只能在门房里等着。

李俊杰被带到了一间挂着孔夫子像的堂屋里,看到了坐在主位上的二十五六岁左右的小吴夫子,李俊杰行了正规揖礼。礼毕,李俊杰做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小吴夫子看着下面的幼童,容貌俊秀,口齿清晰,站姿笔直,衣服整洁,就单从一个乡下孩子见了城里的夫子没有露怯,小吴夫子有些意外,虽还未考试,就小童目前表现,小吴夫子是满意的。

“背《幼学琼林》的卷一天文。”小吴夫子出题了。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雨旸时若,系是休徵;天地交泰,称斯盛世。”李俊杰吐字清晰,不急不慢的背诵完。

““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句话出自哪里,何解?”

“此句出自《幼学琼林》的卷二地舆,意思是做事先失败,后来才得以成功,叫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情将要成功,只差最后一点点,半途忽然停止了,就称为“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虽然有志者事竟成,伫看荣华之日;成丹者火候到,何惜烹炼之功。”此句出自何处,何解?”

“此句出自《幼学琼林》的卷二十二科第。意思是虽然这样,但是有志者事竟成,终有荣华富贵的日子;火候到了仙丹自然就能炼成,千万不能吝惜修炼的功夫。”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什么意思?”

“玉不打磨雕刻,便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也就成不了才。”

一问一答结束后,小吴夫子指了指旁边已经摆好笔墨纸砚的桌椅道:“写下《三字经》第一段。”

来到桌前,李俊杰发现桌子有些高,就没有坐下,磨好墨,直接弯腰默写。早已背的滚瓜烂熟了,下笔流畅,一小会儿就完成了,递交给小吴夫子。静静地站在下面等候。

小吴夫子看着这段文字,又有些意外,以这个年龄的孩子,字如此工整甚至隐隐有些风骨,实在难得。此子不错,小吴夫子有些期待这个孩子的成长。

“你明天正式入学,出去找吴管事办理入学。既然你知道“玉不琢,不成器”是什么意思,夫子希望你能时刻记住这句话,刻苦学习。”小吴夫子最终叮嘱道。

李俊杰再次行揖礼应:“多谢夫子提醒,学生会谨记于心。”

吴管事就在门口等着,一起出去后找到李林胜,为李俊杰正式办理入学手续。6两束脩只包含了住宿费,但是不含吃饭的钱。如果是在私塾里吃,根据每天自己选的餐定费,自己交于饭堂打饭的嬷嬷。另外还需要购买课本四书五经以及对应的的注解。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还有一本《明算》,一本《大明律》。

《四书》的标准答案用朱子集注,《易经》用程传和朱子本义,《尚书》用蔡氏传及古注疏,《诗经》用朱子集传,《春秋》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礼记》用古注疏。

这些统一的注解就是考试的标准答案。考试想要通过就得背掉这些全部的答案。

这些注解说实话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束缚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的思想,李俊杰想着估计也是统治者为了减少被人造反的概率干脆用这些思想束缚住读书人。

这些书加注解,如果在外面书店买一套需要八两左右,但是在私塾里买只要七两半。用后世的理解就是一个是零售价,一个是批发价。吴家私塾估计是没想在这些书上多赚钱,所以批发进来的书也没多收学生们太多。毫无疑问在私塾买书更划算。

办完入学手续,李俊杰找到了自己的宿舍。一间屋子6个床位,每个床上统一的床垫、被子和枕头。,每人一套桌椅以及放私人物品的立柜。李俊杰的这间宿舍目前包括李俊杰只有两个人入住,所以李俊杰选了靠窗户的光线稍微亮的床位。摸了摸床铺,能看出床单,被套和枕套是新洗过的,可以直接入住。

出了宿舍,李俊杰大概了解了一下私塾的结构。四进的屋子,一进有三间大教室,一间书舍,也就是后世学校的图书馆,只是这个时代书籍太贵,所以像这样的私塾里的书舍规模不是很大,有些书籍也是夫子们平时抄写来的。一进还有一间夫子们办公休息的屋子;二进大一些,饭堂,澡堂,宿舍以及晾衣场都在这里。澡堂后面盖了间厕所,有几个蹲坑,用完有水冲干净进入下水道再进入专门的带盖的茅坑里。这样避免了厕所里气味过于难闻,平时也有专人打扫;三进和四进是吴夫子一家的住房。平时学生没有夫子的允许是不能进入三进和四进院子的。

之所以选这本字帖,李俊杰是觉得这种书法比较接近于后世的楷体。字纹清晰,一目了然,也非常接近于这个时代的印刷体。李俊杰后世的时候就不喜欢那些潦草的字体,总觉得字就是要给别人看的,让别人简单容易地看懂是种尊重。

人小,手没有力气,为了能练好字,李俊杰会在练字的时候给自己的小手臂上绑一个半斤左右的沙袋。先在沙盒里练,有把握了再在纸上练,这样不会浪费纸。

“族叔,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继续供栓子读书的。现在我们一家还供得起,不需要族里帮忙。”李林胜看夫子这样重视自家儿子很是开心。

“县里的私塾有好多家,我了解的情况其中有两家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束脩适中,每年院试,他们两家的学生也总有所获。一家就是城西的张家私塾,也就是你大哥家俊生在的那个。还有一家是城东吴家私塾。”李夫子喝了口茶水继续说道,

村里的学堂已经无法满足李俊杰的读书进程。太重视李俊杰的李夫子亲自上门找李林胜谈李俊杰的读书问题。

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李俊杰满了六周岁,按古代的年龄算法已经算7岁了。这个年纪在现代已经可以正式上小学了。

这个时代的纸还是比较贵的,就算李俊杰用的是最便宜的四尺宣纸,一刀纸100张也要一两银钱。一张纸能裁出大概15张A4纸。

一开始,每次李俊杰练完字,手都没法拿筷子吃饭。家里人看的既心疼又有所期待。看着这样有天分又勤奋努力的“儿子”“弟弟”,让家里人供李俊杰读书的信念更坚定。

另外有绣花天分的大姐琼花和二姐梅花在三婶的指导下绣活已经小有所成,每个月单两姐妹的绣活换成的银钱就有一两左右。杨书兰疼儿子但也不苛刻女儿,两姐妹的绣活赚的钱,杨书兰只留一半在公账上,另外一半帮女儿收起来,打算留给女儿出嫁的时候作为压箱底的银钱。

“俊杰这孩子读书有天分也上进,是我这些年遇到的最好的苗子。你们可不能耽误孩子。我这边已经教不了他更多了,我希望你们能送他去县城私塾正式学习,走科举的路。不出叉子,这孩子应该能有所成的。”李夫子有些羡慕地看着李林胜。

羡慕李林胜生出了个有天分的孩子,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孩子也算是自己同族后辈。这孩子要是走的远,对整个李家家族都是有好处的。所以他才这么重视亲自上门,就是担心万一孩子家里有难处耽误了一个好苗子。

“你们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能帮的一定帮这孩子。我也跟族长打过招呼。要是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一定跟族里说,但千万不能耽误孩子读书。”没等李林胜表态,李夫子又继续说道。

这两年只要有空,李俊杰就缠着教家里人认字,因为李俊杰深深知道识字的重要性。在他的孜孜不倦下,效果明显。李林胜杨书兰日常简单的字都能认识,只是不会写。而大哥大姐二姐身上,李俊杰下了更多功夫,他们现在字基本上认全了,一些简单的字也会写,只是写的跟狗爬的似得。他们不需要参加科举,又加上平时承担了家里的活计,没有那么多时间专门来练字,在几人的字练的稍微能看看后,李俊杰也放弃了逼他们更进一步的想法。

这几年,地里的粮食收成稳定,大哥李俊明跟着林力叔打猎,家里基本上不缺肉吃,还能有多余的猎物拿去县里换钱。

在等待安排考试的一端时间,通过和私塾守门大爷的聊天中李俊杰了解到,吴家私塾夫子有三个,都是秀才出生。

一个是开办私塾的吴夫子,负责甲班的教学,甲班主要是四书五经以及《明算》和《大明律》已经学完了,这个时候开始学八股文为院试做准备;

家里最大的开销就是供李俊杰读书。也幸好现在家里只有他一个读书,就这样也几乎是倾全家之力才有余钱供得起他读书。

这两年老宅那里,大堂哥考了两次,童生试都没有过。二十岁眼高于顶的大堂哥年龄实在大了,不能再拖了,最后娶了县里一个开杂货铺家的独生女。听说大堂哥其实瞧不上大堂嫂目不识丁的,只是他还没有考上秀才,家境也一般,为了以后能有钱继续读书,只能娶了家里小有积蓄的又是独生女陪嫁稍微丰厚的大堂嫂。成亲后,大堂哥就从私塾搬了出来住进了岳父家。

李俊杰的辛苦付出是有所得的。经过这样刻苦的练习,他现在的字已经能见人了。用李夫子的话说“已经能看出一点风骨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