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从汉王监国开始》
大明:从汉王监国开始

第23章媒婆

“那要是他们死都不卖盐呢?”杨士奇疑问道。

“那正好!”朱瞻域笑道:“六文钱一斤回收,爱卖不卖,不卖留着发霉吧。”

听懂了朱瞻域的话之后,几人纷纷大笑。

杨士奇好像有点明白了,但还是没转过弯来。

朱棣和汉王则是完完全全的一头雾水。

朱瞻域又接着说道:“你们想,他们自己的盐场有出盐吧?然后又囤着这几千斤上万斤的盐。”

根本不会有人花高价买进这些盐。

这简直是杀人诛心呀!

一边的杨士奇看到朱瞻域居然有如此大才,也是眼热的紧。

本来他还想自己的孙女嫁给太子的儿子,但是今天听到朱瞻域的这一番话,再加上朱棣刚才所说的“大明后继有人”这一句话,实在是让他浮想联翩。

随即笑着对朱高炽说道:“不知道郡王婚配与否。”

汉王看了杨士奇一眼,用调侃的语气对着杨士奇说道:“没呢,听杨阁老的意思,是要当媒婆吗?我记得杨阁老没有这个爱好呀?”

朱瞻域听到杨士奇的话,心中都快爽翻天了。

【难道这就是传说的中人在家中坐,媳妇天上来吗?我最喜欢妹子了。】

一边的朱棣听到朱瞻域此话,差点翻了个白眼,下意识的便将朱瞻域分到了LSP的阵营。

听到汉王这般打趣他,杨士奇也是老脸一红,但是话都说到这里了,当缩头乌龟可不是他的性格,随即对着汉王说道:“若是汉王不嫌弃的话,老夫有一孙女,今年15了,和郡王差了两岁,刚好合适给郡王当王妃。”

汉王听到杨士奇的话,心中不由得暗暗高兴。

要知道杨士奇可是三朝元老,更是现如今的内阁首辅,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能和杨士奇结亲家,是最好不过了,刚想答应,就听到了朱瞻域的声音。

“父王,不可呀!杨阁老的孙女实在是太小了,恐怕不合适呀!”

听到朱瞻域的话,包括朱棣皱起了眉,要知道这个时代,女子15岁正是嫁人的时候。

朱棣刚想发话,朱瞻域的声音就已经在他的脑海当中响起了。

【卧槽,面都没见过,就想定下来,万一是个和太子一个吨位的歪瓜裂枣怎么办,不行不行,我一定要找个美人当我的王妃。】

朱棣听到这里,差点又是一个暴栗赏给朱瞻域,要是让杨士奇知道他这么诽谤他孙女,非和朱瞻域翻脸不可。

汉王随即笑着对朱瞻域说道:“域儿呀!15岁可不小了,你要是实在觉得太小,现在也可以定下来,再过两年再娶进来给你当王妃也可以。”

朱瞻域听到汉王这句话,有点回答不出来,因为这个时代15岁确实是嫁人的时候,但是他也不可能当着汉王的面就说出自己心中所想。

朱棣看了一眼支支吾吾的朱瞻域,便对着杨士奇以及汉王说道:“两个孩子都还没见过,也不知道符合对方心意不,不如先安排两人见个面吧!”

听到朱棣的吩咐,杨士奇虽然心中有点不情愿,但是也只能答应下来。

要知道这个时代,未商定结婚就见女方,对女方的名节是有损的,但是朱棣都这样说了,他也不可能反驳。

朱棣这样说自然是有他心中的想法,他可是听说杨士奇的孙女是个难得的美人,太子好几次都向他提过,要将杨士奇的孙女许配给朱瞻基当正妃,但是都被他推脱了。

历朝历代,太子和文官之首勾结,可是对皇帝有不小的威胁,而且他还想看到朱瞻域被打脸,到时候哭着向他求亲,所以才这样吩咐的。

他可是腹黑的很。

一边的朱瞻域听到朱棣心中这样吩咐,不由得心中对着朱棣好感大涨。

【还是老头子懂我,到时候随便找个借口就说不合适,我自己去找一个岂不美哉。】

听到朱瞻域此刻心中所想,朱棣则是想到。

乖孙,到时候有你哭着求我的时候,还敢说我拿捏文官,到时候我就好好拿捏一下你,哈哈哈。

朱瞻域万万想不到,朱棣早就算好了,让他跳下去了。

······

此时的太子府当中,朱瞻基正在和几位大盐商商议事情。

“太孙呀!听你的吩咐,我们已经将皇家盐商行的盐尽数收购了。”

听到闫林伟这样说,朱瞻基的眼中闪过一丝狠辣之色,随即对着几人说道:“不错,办的好,只要你们都听我的,我保证让你们上我太子府的这一条船。”

他可不会让汉王将财政大权把握在手中,他联系这些商人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让他们打乱市场,哄抬盐价,到时候让汉王一党彻彻底底搂不住,要让汉王和朱瞻域死无葬身之地,毕竟这半月以来,他很明显的感觉到,朱瞻域比他得宠。

他根本不信这些精盐可以源源不断的有,而且即使失败了,花的也不是他太子府的钱。

PS:还有一章

“那些盐商有多少家底,够他们这样子拼命吃盐?”

杨士奇又疑问道:“那他们大不了降价出售了就好了。”

可要是廉价出手了,那全国的盐价就要大幅下跌了!

那他们让全国盐价下降的战略目标就达到了。

“这与日倍增的盐可是很占地方啊,哈哈!”朱瞻域笑了。

源源不断,越来越多的盐。

“对啊,那这盐不就降价了?”侃侃朱瞻域道。

原来还有这样的道理。

“对啊。”朱瞻域肯定道:“而且呢。”

“到时候他们真推不下了,目标肯定会暴露,找个由头给他查封了就行。”

朱棣和杨士奇转过弯来,也笑了。

囤这么多盐,又不舍得出手,那成本可是直线上升。

物以稀为贵,不稀了也就不贵了。

朱棣总算明白过来露出了喜色:“连精盐都卖不了高价,其他的盐的价格,就更是低廉了。”

至于盐商们收购盐再转卖出去,更不用不着他们担心。

随着海盐的产量的逐步增加,只会越来越普及。

朱瞻域说着说着,竟是偷偷笑了起来。

“如果他们舍不得卖呢?”

两人好像懂了什么。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