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定梁纪》
定梁纪

第74章 周将军

谢骁没有让四人久等,说:“我收到韬儿的传信,他已经接收了粮草,正带着剩下的五万大军,朝武陵赶过来,预计还需要两天时间,只要将南越大军拖住两天,那德清山之围可解,武陵城亦可守住。”

四人闻言大喜,如果谢韬真的能在两天之内将五万大军带到武陵城,那他们在人数上便占了优势,到时候只需留下足够的人守城,其余的人出城便可营救,说不定还能里应外合,将南越军反包围。

张宝良、赵怀春和杨子达对视一眼,都抱拳行礼:“请国公爷下令!”

张宝良、赵怀春和杨子达闻言也是疑惑地看向周松。对啊!宁国公既然叫了你来议事,你又是武陵刺史,为什么从刚才到现在一句话都不说呢?

周松见谢骁问起,连忙回答说:“卑职乃一介文官,这军机大事……下官不敢随意插嘴。”

“不对吧?”谢骁接过话头,“如果老夫没记错的话,周大人曾经做过兵部侍郎,对军伍之事,应该也不算陌生啊?”

“这万万不可!”赵怀春立马出言否定,“若是国公爷出了事,我等皆是万死难辞其咎!”

这一次,张宝良和杨子达站在了赵怀春一边,张宝良抱拳对谢骁劝说:“国公爷坐镇武陵城,我和子达出城去干扰南越军!”

周松也是由衷劝道:“值此关键时刻,国公爷万万不可出城。”

四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轮番劝说,谢骁不为所动。

“我意已决,你等不必再劝!”谢骁大手一挥,打断了四人的讲话,“孟頔不是傻子,我如果不亲自去,他是不会相信的。你们放心,我一身七境的武功,不是那么容易死的。”

谢骁说着说些,还敲打了一下自己的胸肌,想显示一下自己仍然宝刀不老。

“国公爷……”赵怀春还想要继续劝说,谢骁直接出言打断了他。

“怀春,你和宝良配合默契,只有你二人合力守城我才放心。”谢骁的语气突然变得语重心长。

赵怀春见状,没有再继续劝谢骁。

谢骁接着看向周松,周松见状连忙见礼。

“周大人,别人不知道,老夫知道。”谢骁对周松说,“周大人是靠实实在在的军功坐上兵部侍郎的位置,虽然不知道周大人后来为何弃武从文,到了这武陵做一州刺史,但老夫相信,周松一直还是当年那个周松,那个当年陛下手下,敢以孤城拒敌的周将军!”

周松听了谢骁的话,胸膛中那很久没有的熊熊烈火好像突然又迸出了几颗火星。

周松,原游击将军,从五品。承平十七年,三王之乱自楚地起,周松随吴王周煜南下平乱,平乱大军收复潭州后,周松奉命留在了潭州。

后叛军卷土重来,再攻潭州,此时大军已经南下,无力回兵救援。守城主将见敌势大,弃城而逃,周松见状,收拢城防,利用地势带领士兵就地在潭州城内与叛军展开了巷战,整整坚持了二十一天,一直等到平乱大军收复了武陵,再回到潭州,才彻底解决的这次叛乱。

此战激烈程度世所罕见,后有记载,将十余一,士百余一。

后周松因此功晋升,被封为云麾将军,正三品。兼兵部侍郎。

谢骁一句“周将军”,将周松的思绪引回了以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前尘往事如山涧溪流,现如今周松是知它日夜奔流,却又由他日夜奔流了。”周松微叹了一口气。

谢骁却不这么想:“周将军,这是我的大印,我想把他交给周将军,希望在我出城的时候,周将军能够代替我守武陵城!”

“都是些陈年往事了。”周松明显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说扯,“卑职只是在兵部打过一两年杂。”

谢骁见状,也没有再继续逼问,转头又问张宝良、赵怀春和杨子达三人:“你们三个争了这么久,争出结果了吗?”

谢骁好像是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但这武陵城,也不能那么轻易地送给孟頔!”

堂下四人闻言,都是一脸惊疑,纷纷望着谢骁,等着谢骁继续说。

谢骁坐在主位,往堂下的四人扫视了一番,说:“二对二,打平了。”

谢骁没有去管他们,而是转向周松的方向,问道:“周大人为何一言不发?”

张宝良、赵怀春和杨子达三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不约而同的摇摇头。

“宝良和子达主张出兵,怀春力主留守,那,周大人你呢?”谢骁又将话头引向了周松这里。

张宝良也上前行礼说:“末将愿与子达兄同往!”

四人见状,都安静等着谢骁做最后的决定。

“人,不能不救!”谢骁十分肯定地说。

张宝良和杨子达听见谢骁的话,都兴奋不已,赵怀春和周松心里却是提到了嗓子眼儿。

此言一出,暴脾气的杨子达就忍不住了,冷哼一声,上前对谢骁说:“国公爷,末将愿率一支精兵,驰援德清山,将德山兄救出来!”

战场同袍之情,是军伍中最为朴素、最为普遍也是最为普通的情感。

周松虽然比三人慢了一点儿,但也一样行礼,静待着谢骁的吩咐。

“我相信,孟頔对老夫的人头一定会感兴趣。”谢骁给众人下令,“宝良、怀春,我想把大部人马留在武陵城,确保武陵不失,我和子达带领小部精锐,亲自去吸引孟頔的注意,给德山减轻压力。”

赵怀春见状,微微叹了一口气,不是他不想救佟德山,相反,他和佟德山的关系还很不错,只不过现在是关键时期,一切要从大局出发,如果把武陵城内的大军派了出去,那么武陵城就会成为一座空城,到时候如果南越军偷袭,他们是万万无法抵挡的。

周松见状,低下了头,没有出声,他纯粹只是回答宁国公的问题而已,并没有想到会引出这种局面。

周松见状,知道是逃不过去了,思虑再三后,才回答说:“卑职也主张留守。”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