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就想认真做影视》
我就想认真做影视

069【大群戏】

......

导演桌前。

众人听说有表演,都让开地方,给彭灯怀腾出舞台。

但凡有点追求,或者组内有点地位的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事永远是做不完,总能做得更好。

只求混日子的,也必须避开领导,才能躲着吹牛打屁。

这张面具是水墨风的。

面具上有两双眼睛,两只鼻子,青面獠牙。

是彭灯怀根据黄建中的要求全新设计的带有恐吓性质的面具。

黄建中和李一白看到这面具都叫好,等着下面的表演。

接着彭灯怀不回头了,只是手迅速往上这么一抬。

“刷”地一下脸上又是一张红色面具。

这面具是大红色打底,眼睛眉毛鼻子嘴巴都是黑色和白色混搭的。

两张面具都很有特色,一看就能记住。

现在可不是日后的网红时代。

众人都没见过如此神技,骤然见到,都大呼精彩,掌声不断。

这就是之前提到彭灯怀大师的又一次创新了。

在这部电视剧之前,变脸艺术家都是回头才能顺利出换脸谱。

这种方法在现场表演的舞台上没什么违和感。

演员可以用一些方法掩藏自己的目的......

比如通过夸张的着装和手上的动作把观众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

趁观众晃神的功夫回头换下脸谱。

魔术师变魔术也是这个道理,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趁机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这招在电视上不行,镜头和观众注意力盯准在你的脸上,再回头去变就显得有些刻意。

所以剧组开拍之前黄建中就找到他希望改进一下技术,最好能不回头,一抹脸就直接变出来。

这在变脸行业也是没有发生过的事,彭灯怀接到的时候也是如临大敌。

好在他天资聪慧又刻苦。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实践,不断摸索,练成了现在这一手单手面对面变脸。

嗯,彭灯怀在接下来的几年在苦练,还有一次革命性的进步:无手变脸。

最终展现出来是在芒果卫视2004年的《谁是英雄》。

在几千万观众面前一手拿着鲜花,一手握着米国魔术大家大卫科波菲尔的手。

整了个无手变脸的活,当场换了三个脸谱。

把大卫科波菲尔吓得够呛。

所以说,青城派的脸谱带有恐吓效果是说得通的......

......

“OK,大家准备正式拍摄”

下午二点钟,黄建中已经和元兵排练完毕,坐到监视器前面。

郭缙宇则拍拍手调动剧组,李一白配合场记迅速清场。

做完这一切,他回到监视器前面等着看拍摄效果。

黄建中朝他看了一眼,招呼李一白过去站在他身后。

这次监视器离现场毕竟远,郭缙宇要站在那边指挥,就回不来了。

同样站在他旁边的还有康红雷和乌兰宝音。

这二位李一白进组这十几天都很少遇到。

康红雷是大胡子的人,所以黄建中给了他一些机会,让他单独拍摄一些过场镜头。

乌兰宝音则是流动分配,江湖人称救火队员。

有时候帮康红雷做执行导演,有时候跟元兵。

黄建中这边有大戏他也过来。

嗯,这位乌兰宝音是为蒙族人。

还兼职演员,在这部戏里演梅庄四友里的老二“棋痴”黑白子。

因为蒙族身份,《射雕英雄传》拍摄的时候他向大胡子建议把隔壁央妈的《成吉思汗》剧组拖过来演大漠戏份,才有了射雕最好的大漠戏。

他《射雕》也有客串,演了黄药师的徒弟,归云庄庄主陆乘风。

“全场安静。”

“3”

“2”

“1”

“开始。”

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镜头上。

这场戏是大群戏,骑马的武行有二十来个。

再加上饰演林府下人和丫鬟的吃瓜群众,起来恐怕得有接近七八十人。

这种戏肯定是后期配音的,原因嘛.....

“侧门马队,出。”

郭缙宇的声音传来,占据整个片场。

他拿着个大喇叭站在摄影机身后指挥。

镜头上先是一个人坐着一匹马奔了出来,接下来就是密密麻麻的骑兵队。

“保持次序,一个一个人。”

“小心小心,别受伤,小心。”

他说话的时候,骑兵队的人依次经过,镜头也缓缓向他们冲出去的方向移动。

眨眼间就到了大门位置。

见距离差不多了,郭缙宇又道:“大门,丫鬟仆人,出”

福威镖局大门下也开始出人,这边的人比马队的人要多,都是一群一群的。

“人和马各自按照预定路线走。”举起喇叭的郭缙宇声音又大了几分,“小心马,别受伤,再次强调,别受伤。”

监视器上,镜头停了下来,拍中间人和马合流的场景,接着又开始移动。

画面中逐渐出现一个牌坊,城内主干道和城门,所有人都在狂奔。

一匹一匹的马冲向城门,骑兵走的正中间的驰道。

左侧是其他人的人行道,为了确保安全,所有演员之前已经排练过很多次。

郭缙宇就站在摄影机的旁边,嘴上没停下过指挥。

“马队过完了,去一部分人跟着马队,你们兵分两路。”

“嗒,嗒,嗒”,这是马蹄声。

“保持稳定,别摔倒,小心别拌到其他人.....”

“啊.....”,有人不小心摔倒了。

“神色要惊慌,但是身体要冷静。”

“嗡,嗡,嗡。”,摄影机工作的声音。

“保持,保持”

“保持......”

这场景,简直就是大合唱。

能现场收音那才是见了鬼了.....

好在这场戏没出任何意外,见画面上人已经走完,黄建中道:“过了.....”

李一白搬着一箱水赶紧去现场,对众人道:“大家辛苦了,先坐下休息会儿,拿点水喝。”

他又拿着一瓶水单独找到郭缙宇,打开瓶盖递给他,故意开玩笑道:“辛苦你了,郭老师。”

“郭老师?”郭缙宇给了他一个眼神,道,“你哪来这么阴阳怪气。”

“好的,小郭。”

“小郭?”

郭缙宇直接给了他一脚......

被李一白轻松躲开......

......

现场时不时传出“哧溜”“哧溜”的声音,道具组的木匠师傅在制作道具。

一切在电视上出现的木桌,摆件,帐篷,角色的武器,都是他们在制作。

真实感,真实感,真实感。

一切都是为了真实感!

最终作罢,剧组只能自己搭一个出来,设计图加上施工成本,单这个景都花了几十万。

剧组开工起来,就像一个战场,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做完新,还必须要做旧,才会显得自然。

还有“刷”“刷”“刷”的声音,这是服装组的裁缝用缝纫机在现场缝制衣服。

这是置景组的人员在1:1搭思过崖的景。

大胡子,李一白和黄建中对流水般的花钱都很心痛。

这些东西放在镜头里除了增加场景的丰富程度以外什么用也没有,现在的观众根本不会注意到。

但这是必须做的,三人都认为这是剧组的底线。

或者给一些重要配角换妆。

把耳朵朝向远处,还有“哐哐哐”的声音。

彭灯怀离开桌子,把桌子前面的一块地,先绕着场地走了两圈。

然后回头“刷”地一下,变出一张白色面具。

思过崖,按照原著介绍实在太险峭。

在之前的日子里,李一白跟着郭缙宇跑遍浙苏两省也找不到适合拍摄的外景。

拍摄过程中,服装组还要不停的收集新的方案,尽可能多准备出一些衣服给主角。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