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原来一辈子只有七年》
原来一辈子只有七年

第3章 旧申城(三)

说别人的事就远了,最近的能举个例子的就是简国华了;这孩子出生时便是乱世清贫门,却不是每个孩子都生在乱世,乱世的孩子也并非人人清贫。

他的出生,简家父亲高兴了一夜,奢靡了一把:饭桌上有了两素一荤,他母亲因他的出生吃上了年节时才会买的红烧猪蹄膀,另两个菜则是常见的酸梅菜和炒笋丝。

简家能做到的最好处也就这样了,压箱底的百十元和每月不多的教书钱还得养家糊口呢。

那时候的旧尚海还叫申城,申城有一户姓简的人家,其族子弟皆是出口成章的书生,简家一度受誉“才墨之薮”;往前数一百年还是旧朝制度,那会儿简家长房祖辈也是为官的,听说家里还存着当时老祖受封知府的圣旨呢。

可惜那时的荣华也就只到了那时,尽管文家历代勤学克己寒窗多年,但自那老祖位居知府之后就再没有更高的官职了。

后来的子弟唯有三两人是闲职,其他房的旁支子弟更是一个也没有了,再往后,朝权架空,宫里头皇上说话也不中用了,更没人愿为科举寒窗多年。

这家娃娃出生便是少爷,父亲豪摆宴席请了天锦城大半的名门望族,后接连三天在城外施粥送米,添油进香又寻求灵寺高僧为孩子祈福择字,好不盛大。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父母爱子心切有如此排场也是人之常情。

选字的时候,高僧问清楚了八字生辰后,给了一个“民”字做结尾。

这是见父母为其新生而欢喜过甚,担心日后这个孩子被娇纵宠溺过甚。

正逢乱世,这大家族的孩子更该有为国为民的正义之心;来日,还望他能体于民苦,为民而战。

父母选了一字为辅,称:熙。

是阳光之意,愿他一生光明远离阴暗之事,欢喜无忧,家门兴旺。

文家少爷,文熙民。

两家娃娃出生不过相差小月,降生之景却是天壤之别,一家清贫过甚,一家繁盛之荣,岂不道一句:天命有别。

民国新立,旧朝之败。

简家世代读书人,确实也做到了至简至清。说得好听了是满腹才文自清高,不好听了就是守旧迂腐不变通,惯是瞧不起行商做卖的行业。这一到了民国,人心都变了向,有钱就是主儿了,谁还看重百八十年前的这点儿清名。

这话听着拗口,但没关系,吃过生活的苦就明白了;您琢磨,您细琢磨。

民间有句俗话叫做:同遮不同柄,同人不同命。

商贾之道虽然自古不入门流,可百姓吃穿哪一样能离了商户走贩,自持清高本也不必。

民国元年,壹玖壹贰年。

简家守着清名,不愿入商从新,家里也没有积蓄,清贫多年落败府门了。唯一有的就是祖辈留下的一所府宅,当年科考中举后御笔亲赐的“大法小廉”四字还裱在正厅当中以示敬畏。

所谓门庭高又冷,席上清又贫,说的就是简家了。

谓之,简国华。

民国了,都说人人平等。瞧着姑娘们都不裹脚了,还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呢?

谁说商贾之家不能出几个有本事的年轻人,又不像从前讲究“士农工商”的阶级固化,现如今是人人平等的时代,只要有本事,别说商贾之道,你就算祖上是强盗出身的身份,如今乱世多英雄,凭着有一身本事也能打下一片天地来。

人人有机会,不是人人都有机会。

民国元年春末,简家深宅迎来了一个孩子。老父亲年过三十得此一子,喜不自胜,可惜身处乱世之清贫世家,无有助益于他,惟愿这孩子来日勤学弘长,不求他光耀门楣只愿品行端正可以投身祖国。

博采众长,国之光华。

有个孩子比国华还要晚一个月出生的,生在申城之邻,北地政权最为混杂文流更是傲顶的天锦城。

天锦城有户富商人家,姓文。

没有了封建制是人民的好,没有了安稳日是百姓的苦。军阀混战乱政之时,举国硝烟,其实也说不清民国好是不好。

清高的读书人家瞧不上的商贾之道,真要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也是好的。可惜文不成武不就,读也没读出个名堂,一昧守旧荒了家业更是冷了门庭,到如今也是一贫如洗,何尝不是愚昧。

既然从商不愿,那就从文好了,文家父亲在学堂寻了一个教书先生的职,每日里教大户弟子学文识字,也算不违逆本心。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