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带着村民赚了一个亿》
带着村民赚了一个亿

第30章果然是大户人家

“农村人就这样热心肠,谁家要是有个事,大家伙都会来帮忙。你早上大喇叭一广播,全村人都知道了。”李玉晗鼻尖上冒着细密的汗水,兴奋的说道。

陈松竹笑了笑:“我还担心没人来呢,这一下来这么多人,估计够把整个院子重新翻新了。”

李玉晗笑着说:“你还是不了解乡下,乡下人都很热情。谁家要是有个红白事或者盖房架梁,大家都会自发去帮忙。”

印象中李玉晗可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这件事。

陈松竹笑着说:“上次送你回家的时候,不小心看到了一张聘用证书,那证书上就有省医院的名称。所以我猜测,你一定是放弃了去省医院的机会。”

李玉晗忍不住给陈松竹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陈书记还真是慧眼如炬,厉害厉害!怎么说呢,我是罗汉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们的生活多么艰辛。我虽然没有什么能耐,但也想尽一份力帮助罗汉村脱贫致富。我希望罗汉村的乡亲们不再受穷,希望孩子们都能够上到大学接受好的教育。因为我深爱着这方土地。”

李玉晗擦了下手的水渍,去屋子里拿出了笔记本电脑。

打开电脑之后,一副李家老宅的3D设计图顿时浮现在屏幕上。

李玉晗的设计里,除了几间留着住的卧室之外,其余几间房子都被改成了刺绣工坊。

从花纹图样的设计,到刺绣技艺的印染,每个步骤都有相关的房间。

按照设想,刺绣物件在这一间完成某道工序就进入到下一道工序。

而且所有的程序都可以在这个院子里完成。

李家老宅本就是古色古香的老建筑。

经过李玉晗的重新设计之后,显得更有历史厚重。

而彝绣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在这个老宅里进行显得相得益彰。

看完之后,陈松竹忍不住伸了个大拇指,称赞道:“还是你厉害,一晚上就弄了个设计图,你要是不学医的话,绝对是个设计方面的人才。”

“你就别夸我了,再夸我可就骄傲了。”李玉晗笑嘻嘻的说。

“骄傲也得夸,我是这样想的,你看你家老宅算是咱村里最大的老宅子,明清的建筑风格也保存的最完整。就这些柱子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如今又成为了彝绣工坊所在地。以后若是咱们村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你这倒是可以成为一个景点来宣传。我想把你家宅子作为咱们村的明信片之一,这样既能够吸引游客,还能对游客宣传咱们这的手工技艺。”

陈松竹把心里所想说了出来,同时征求李玉晗的意见。

毕竟,这是李玉晗的家。

李玉晗倒是很接受这个意见,只要对罗汉村的发展有好处,她什么都乐意去做。

陈松竹和李玉晗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他们的见识与思想都是非常超前。

在修缮李家老宅的时候,两人特意交代前来帮忙的村民,不能够损毁这里的物件,任何动作都要小心的进行。

在两人的指挥之下,大家都是小心翼翼,尽可能的保留着房屋内的物件完好。

能利用的老柜子,书架都抬出去晒了太阳,重新刷洗了一遍。

暂时用不到的也都放进了杂物间。

李玉晗打开杂物间的时候,却是让陈松竹开了眼。

这杂物间放的全都是一些老物件。

比如一些脱了漆的家具,还有一些瓷瓶。

有些完好无损,有些则缺了条腿。

陈松竹在北京长大,也经常跟着姥爷去潘家园闲逛,所以他对老物件也是有些眼光。

“黄花梨八仙桌?!我的天,玉晗,你家居然有这么完好的黄花梨八仙桌?”陈松竹拍着面前的一个八仙桌啧啧称赞。

李玉晗对这些并不是很懂,她只是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她家祖上传下来的。

“这是黄花梨的?你没看走眼吧?我从小就在这桌上吃饭,爷爷从来没说过这是黄花梨木的。这东西很贵重吗?”李玉晗疑惑的问道。

陈松竹蹲在地上,来回观察着八仙桌的纹路与材质,啧啧道:“这东西何止是贵重啊,简直就是无价之宝,我在北京潘家园见过有人买黄花梨椅子,一张椅子就花了八万块!”

“这么贵?”李玉晗惊讶不已,她指着杂物间里被堆叠起来的木架说:“这是一套的,还有几张椅子在那下面放着。”

陈松竹顿时有些合不拢嘴。

“果然是大户人家啊!看来你祖上一定特别风光!”陈松竹惊叹不已,他看着满屋子的老物件,对李玉晗说:“这些可都是宝贝,一定要好好保存。这都是你们李家和罗汉村历史的见证啊!”

李玉晗看着陈松竹,惊奇的说:“你怎么和爷爷说的一样?这些东西都是爷爷留下来的,本来我爸都要给劈了烧柴火的,可爷爷说这是我们家的见证,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给毁了。所以,爷爷就专门腾了一间屋子用来存放这些老物件。”

陈松竹在杂物间边走边看。

他觉得或许能从这些杂物里找到更大的惊喜。

两人边走边聊着天,不多时就来到了李玉晗家里。

“时间也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陈松竹把李玉晗送到家门口说道。

李玉晗则忙着给大家烧水煮茶。

“玉晗,怎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陈松竹走过去,一边帮李玉晗倒茶一边问道。

有人搬桌弄椅,有人扫地洒水。

李玉晗惊讶的道:“你怎么知道我放弃省医院的工作机会的?”

李玉晗道了声谢:“陈主任,你也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很多事情要忙呢。”

陈松竹笑了笑,跟李玉晗挥了挥手,就转身离开。

陈松竹原本还担心没有人会去帮忙。

年轻一些的男人,就爬上老宅屋顶,把一些碎裂坍塌的瓦片重新修补。

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见到陈松竹前来,大家也纷纷打着招呼。

但李家老宅空闲下来的房间需要打扫,并且布局也要重新布置。

陈松竹就用村里的大喇叭广播了一下,说需要一些劳动力去帮忙。

“是啊!所以说乡下很有人情味,这点可是大城市所没有的。城市里大家都是关上门,左邻右舍谁也不认得。”陈松竹感慨道。

“对了,我昨天晚上把院子的布局重新设计了一下,我拿给你看看效果如何。”

可等他去到李家老宅的时候,才看到老宅已经去了不少村民。

这些村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早已经开始忙活了起来。

次日,陈松竹把刺绣工坊的事情张贴在了村务公开栏。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