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弄潮八零年代》
弄潮八零年代

第4章出发吧少年

综合了多方面的原因之后,决定将第一笔生意的地点选在隔壁瓦市镇。

这座偏远的西南小镇因厂而建,六十年代的时候甚至没有地名厂名,在地图上也是被抹去的存在。

一直到八十年代,因为国防工业的变化,生产的产品逐渐转变为民用。

老村长倒是二话没说,直接将车锁钥匙给了刘峰。

正在灶门间喂猪的村长媳妇儿有些不满的嘀咕道:“你胆子倒是大,不怕他把你自行车拿去卖了!”

“老刘家的孩子不是这样的人。”老村长吧唧了一口旱烟辩驳着。

职工及家属两万多人,俨然成为了一个封闭的小型社会。

蛇泡果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在目前这个时代却不为人所知。

要想短期内打造爆款,需要的便是营销。

如同后世的大蒜抗癌,食盐紧缺,都是有幕后推手短时间内推动全国大蒜,食盐暴涨。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国内对于癌症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人们只知道这种病是绝症,得了之后九死一生。

这要一直持续到1992年卫生部专门出了关于癌症的专项调查才得到了民众们的认可。

刘峰现在需要做的便是将其中一些合适的理论提前发表出来。

短时间内在这自成一体的蜀州化工厂里掀起一番舆论风暴。

蜀州化工拥有自己独立的报社蜀州报社。

作为国营厂办的报社,面对的是厂里的职工以及家属,征集稿子来源审查自然比较宽松。

全厂职工以及家属都有看报的习惯,不少车间会专门组织职工们交流。

个别科室甚至会要求每人写上一篇一千字以上的学习心得。

刘峰随意找了一家早餐店,此刻已经是下午两三点,老板正在收拾准备关门。

借了纸笔,一个个小时的时间洋洋洒洒的写好一篇稿子。

好在后世吃的便是这碗饭,勉勉强强新出的稿子也算是那么一回事。

将文稿装在信封,投放进报刊收件箱之后。

刘峰这才骑着自行车回了家。

路过厂区家属区的时候发现院里正办着丧事,哀乐回荡在厂区上空。

“王工怎么就去了啊?前阵子还好好的啊!”

“听说是得了肺癌?”

“什么癌?”

“我也解释不清楚,好像得了这病基本就活不了,王工可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副处级待遇,还不是治不好,所以老哥啊,咱们得对自己好一点。”

“对,人啊活着的时候该吃吃该喝喝,要不今晚来我家喝两杯?”

。。。。

当到了自家小院的时候,本来空荡荡的房间,此刻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一筐又一筐的蛇泡果散发着特殊的果香味,充斥在房间里。

“怎么这么多,怕不止两千斤了吧!”

刘峰很是诧异,也就一下午的时间,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不得不感叹一句,此刻农村的劳动力真的是被过分闲置浪费。

家里的几口人,就连小妹刘漫都在帮着挑拣。

“大峰,这么多要是卖不出去,可怎么办啊?”刘得财满脸担心。

“是啊,刘云这小子嘴快,一下午附近几个村子的都都知道了,不然哪里能收这么多。”李素芬抱怨的看着刘云。

刘云有些委屈,嘟着嘴:“明明是他让我说的,你们都听到了,就知道怪我。”

“你小子还敢顶嘴是吧?”刘得财扒了一口旱烟,一巴掌就往刘云屁股上呼了过去。

看得刘峰心里直爽,这小子可没给他什么好脸。

估计是记恨以前的刘峰复读,导致家里没钱,他不得不辍学在家这事。

刘峰喝了几口水之后,找了一根板凳坐下也开始挑拣。

“爸妈,你们放心,尽管收,再多我都能卖出去。”

“对了,像这种青的还没熟的不要,像这种又大又饱满的他们如果单独挑出来十斤四毛钱。”

刘峰看着这堆积如山的蛇泡果,赶紧想办法说道。

就靠他们一家五口,可挑拣不出来。

最好还是得收的时候,就让大家分品质分拣好。

“不是这样的人,哼,窝囊废一个,能被人家退亲的,丢人现眼。”

刘峰装作没有听到,推着自行车走出了院子,心里有些难受。

。。。。。

刘峰骑着自行车,一路上都在反复的推敲这接下来的每一个环节。

“刘峰是不是跳河里,淹坏脑子了,还是说被洛家退婚刺激到了?”

虽然极不情愿,还是开了口,借了辆永久牌的自行车。

没钱,被人看不起,真该!

。。。。

听说有这好事,家长们总归是高兴的。

“孩子他爹,他们家也挺可怜的,特别是这孩子,从小就老是窝囊,要不咱们家别收钱了吧!”

“你这个败家娘们,心地倒好,十斤两毛钱,咱们家三个娃,加上你一天捡个二百斤轻轻松松把,四块钱呢!”

“啊,这么多啊!那不是比工人的工资还高?”

没几个小时的时间,附近好几个村子都知道了刘峰家要收购蛇泡果的事情。

这年头别说小孩子,就是大人们也没有挣钱的手段。

厂里虽然不归部队管,但医院,学校,商店,澡堂一应俱全。

这个小镇上有着西南最大的国营化工厂蜀州化工。

这些娃在家里没事做,帮着摘野果挣些钱,总归是好事。

不过也有不少村民关上门议论纷纷。

刘云这边,当即叫上了几个没上学的小孩子们回家挨个宣传。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