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从慎重开始》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926章举荐

新皇登基后,连同太监也变懒了,圣旨都不带念的。

李东阳捡起圣旨瞧了瞧,“新皇要清查黄册。”

“清查黄册好,就是有些费靡费和耗人力。”谢迁颔首。

“老高,真下圣旨去唐宋?”

礼部要安排仪仗,派使臣随同出使,他舍不得银子。

“新皇随意,不过,臣有另一件事,要与新皇商谈。”

为的是不耗费民财,官府也无需遮掩行贿。

“新皇登基至今,已查三次,可否太勤快了些?”王琼哭丧着脸,有些委婉的反对。

从担任内阁大学士以来,他开始有了黑圆圈,而且越来越重,看疏奏都有重影了。

若让他再清算黄册人口,兴许离为朝廷尽忠也不远了。

他有些害怕。

“新皇的旨意,诸位不知为何吗?传去户部吧。”

李东阳喟叹一声,朱厚照下旨的事,去请乞也无用。

谢迁和韩文得等人交换眼神,想起与新皇的赌约,人口,田亩和国库存银翻一倍。

如今,扩张唐宋和岛国之地,田亩之数已达成。

发现黄金州后,国库的储银,也迟早会达成。

只剩下人丁了!

文吏不敢怠慢,火速送去户部的值房。

王琼迁升内阁大学士后,户部尚书一职空缺,接到疏奏,户部右侍郎乔宇微抚着胡须。

“新皇和诸公的赌约,要将黄册人口翻一倍,只怕这人口不好查。”

听说,寿王迁移到西域的封地,带走了近万百姓。

几十个藩王,兴许要带走几十万人,甚至更多。

“严大人升任首辅后,户部迟迟不选尚书,只怕……”另一个主簿颇有深意的开口。

户部尚书的位置空缺,显然是严成锦想安插自己人。

而如今,能任户部尚书的两人,分别是工部左右侍郎,宋景和谢丕。

乔宇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眸中闪过一抹坚定之色,“且不论他想如何,本官也要争一争!”

……

都察院,值房。

严成锦翻开顺天府的黄册,郑乾带着一人走进来:“大人,谢大人到了。”

谢丕有些茫然,朝严成锦作揖:“不知严大人找下官来?”

抛开官职不谈,仅凭严成锦创立的理科,给理学院诸多图纸,就让他由衷佩服。

“想举荐你,任户部尚书。”

让朱厚照查黄册,一来是为摸清天下人口,看男女成婚状况,做政策调整。

二来,是为推谢丕任户部尚书。

乔宇与蒋冕属一类人,是成化二十年的进士,户部这等重要的财阀部门,严成锦不想他任尚书,阻碍变革。

谢丕道:“下官资历尚浅,恐会给大人带来麻烦。”

朝中比他资历老的侍郎,大有人在。

若严成锦推举他,只怕会担上结党的罪名。

“张贤比你果断,从不问本官缘由,朝廷以达为先,不必在意,本官自会将黄册送你一份。”严成锦道。

谢丕心中微动,接过顺天府的黄册后走出执值房。

从朝廷命人清查黄册,已过去了一个月,各府州县陆续将黄册数目,先送到都察院值房,再分抄给户部和工部一份。

乔宇坐在官帽椅上,右手将账目拿起来,看向送黄册的文吏:

“为何先送都察院!”

“首辅大人的旨意,下官也是听命行事!”文吏暗自嘀咕,这的确不合规矩,可他又能如何?

猜中了。

此子果真是要让谢丕和宋景中的一人,任户部尚书,老夫也要快点把黄册人口算出来,不然,户部的尚书之位,要被二人抢去了。

吏户礼兵刑工,吏部和兵部,都是此子的人!

若再加户部……

乔宇心中微动。

这时,门外走进来一个小太监:“乔大人,黄册人口算出来了,新皇召六部去东暖阁议事。”

算出来?

乔宇愕然的抬头,放下手中的算盘,“本官算术不慢,加之各司主簿,也才算完十二个布政使司,谁能比本官快?”

“是谢大人。”

………

东暖阁,

李东阳抬头望着朱厚照的册本。

朝廷下了不少善政,不知人口是涨了,还是跌了?

“新皇,不知黄册上人丁总数为?”张升看着朱厚照,永乐年间有六千五百余万人,到了宣德年间,只剩五千余万人。

人丁是会衰落的。

诸公才面色紧张又期待。

朱厚照并不回答,翻来翻去,领诸公颇为心烦。

乔宇大步走进大殿,对朱厚照行礼后,又看向谢丕:“听说谢大人将黄册算出来了?”

谢丕点头:“本官和宋大人核对过,人丁数目为,一亿八百三十七万四千九百二十七人。”

李东阳怔住了。

先皇最高时,是永乐元年,有六千六百余万人,从未冲破八千万。

“如此多人丁?”张升蹙眉,有些不信。

王琼笑眯眯道:“本官也想问问,谢大人是怎么算的,本官记得一次,还不足八千万人呢。”

“算了隐户和孩童,王大人可以对照账目。”谢丕从袖口抽出备份。

王琼翻看了几眼,只见每一笔账目都写得清清楚楚。

忽然,一道声音不急不缓的响起:“臣举荐,谢丕为户部尚书。”

严成锦微微抬眸,下不下旨无所谓,朱厚照不讲帝德,诸公对这厮耍赖已经习以为常,说好的勤政,也从原来的四个时辰,缩减到三个时辰。

反正只要脸皮厚,诸公也没招。

李东阳却摇摇头,新皇是唐宋的奸细,又怎会下圣旨?

这时,小太监走进值房中,把圣旨放在李东阳的书案上,转身小跑出去。

“谷伴伴去内阁传朕旨意。”

百官退去后,朱厚照转头看向严成锦:

朱厚照眸中微亮:“什么?”

“清查黄册人口,藩王多已迁离中土,兴许会带走封地百姓,且上一次清查黄册,已是五年前,该清查了。”

“父皇在位二十三年,也不过查了三次,我至今已查了三次,你又要查黄册做什么?”

………

内阁值房,

“还不见新皇的圣旨来,我等是不是要催一催?”张升看向李东阳。

但严成锦从上一世而来,知道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可以查出男女比例,各地人口分布程度和老龄化等状况。

治国的政策,就是从这里得来,且藩王带走了大片百姓,需知百姓分布,以便合理引导农耕。

黄册通常四年一查。

但彻查黄册需动用举国之力,有些皇帝在位时,只查一次黄册,如仁宣之治的促织天子朱瞻基,十年一次。

可转念一想,朱厚照眸中光芒渐渐亮起。

不知这些年的善政,令百姓的人数增长到了什么地步,如是要翻一倍,就是……

清查黄册要动用举国之力,耗费人力无数。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