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回九十年代初的乡村》
重回九十年代初的乡村

24亲戚、自家人

留宿是肯定的,陈殊和他的表哥一张床。

王兵轻轻踹了一脚陈殊,“你这半年在家里养虾子怎么样?”

“还行吧,就是人不自由,天天在小坝养虾子。”陈殊平淡的开口说道,“你呢?学习压力大吧,现在都高二了。”

看着侄子在吃饭,陈光贞笑着问道,“你家小叔明年真的一个月能拿一百?”

“能,现在把表伯家的塘弄过来了,开年后就要准备动手养虾了。”陈殊笑着开口,很自信的说道,“山场的茶叶小叔也不打算种了,茶叶不赚钱,他也忙不过来。就养虾子,我们那边也缺人。”

指了指女儿,陈光贞说道,“到时候把你表妹带着,估计跟你一样预考都过不了。”

算了,学渣的人设一时半会儿是没办法改变的。

陈殊随口问道,“那些事情现在不说,你自己觉得考上本科有机会吗?”

市一中是市里最好的高中,升学率也是比较高的。

王兵有些担心,说道,“本科有点难,现在能考个一专就不错了。”

大学也分一本、二本,专科在这个年代也是有着一专、二专的说法。区别,也是有的。

“能考一专,就冲一冲,说不定能考个本科,那才是真正的大学。”陈殊开口鼓励着说道,“现在也分科了,你擅长理科是吧?”

表兄弟两个聊到了很晚,从学习到养虾,再聊到一些八卦或者各种趣事,还是很投机的。

王兵早上醒的还算早,叫了两次都没将陈殊叫起床。

陈光贞也来叫了两次,随即没好气的说道,“四清也说小殊能吃苦,也能偷懒。睡的跟死猪一样,估计不到九点起不来。”

“给他睡,他今年也吃了不少苦。”王成林则说道,“你是不晓得我去小坝看了,心里那不是个滋味。就那么个小窝棚,夏天热、冬天冷,估计还漏雨。他在那边住了半年,遭的不是罪。”

陈光贞何尝不是这样的感觉,一开始去看的时候还掉了泪,觉得侄儿太苦了。

九点,陈殊没起床,睡到了十点。本来还是打算继续睡的,但是陈光贞拿着棍子,陈殊一下子就清醒了,匆匆洗漱、吃了点泡炒米垫垫肚子。

包工头姿态十足的陈殊到了姑姑家屋后的菜园,打量了一下说道,“还好,改造难度不大。”

说完这些,陈殊还是有些不放心。爬树的技能有点差,属于湾领村小伙伴当中垫底的存在。甚至就连王欢欢,爬树的技能都比陈殊好。

看着侄儿笨手笨脚的爬树,陈光贞没好气的说道,“小时候就不会爬树,现在还会了?!我去借把梯子,你好好看看。”

登高望远,也是好一窥全局。

陈殊爬上梯子,说道,“姑爷,你往前走两三米!对对对,就是那边,做个记号!对,宽得两米。”

“姑,你那边也做个标记,不要多宽,就是你站的那个地方。”

......

本来一个看起来好好的菜园子,被陈殊废掉了一小块,也需要重新向前挖半米的规模。但是也不要紧,只要想到陈殊家里的菜园勃勃生机,陈光贞也王成林觉得可以相信陈殊。

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搞不清楚,但是他们也都看到了陈殊布置的菜园或者养虾池格外的厉害。蔬菜长得好,虾子也长得格外快,这就是本事了。

送个猪肉、混了三顿饭,陈殊这才回家。对于儿子回家比较迟,陈四清和张秀荣没什么好担心的,儿子都这么大的人了难道害怕丢了不成?

吃完饭的时候,陈殊说道,“昨天在姑家,他隔壁那家说给小叔说媒,说是娘家的妹妹。”

张秀荣立刻来了精神,两眼都要冒光,“是小九子家吧?我好想见过他家那个妹妹,长得还好,人也精明。就是不能吃亏,你小叔又是个老实人,得找个厉害的才能过日子。”

这个八卦说完,陈殊又说道,“欢欢初中也读不完,估计在家里没事、让她出去做事也不放心,姑爷和姑姑的意思是跟着我们养虾子。我觉得挺好,在家里帮忙弄饲料。”

陈四清没意见,还是很认可那个外甥女的,“欢欢也厉害,做事利索。长友他们家塘过两天抽水抓鱼,我到时候再去和他说说,把塘给弄过来。”

人手,确实是挺缺的,也是因为陈家想要进一步的扩大养殖规模。在没有什么机械化的前提下,自然也就需要足够的人力了。

至于利润,肯定还是不需要担心那么多。只要保持今年这样的状态,陈家肯定是会赚钱的,这一点陈家人都心里有数。

陈殊有点尴尬,他是学渣,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而王欢欢大概是麻木了,她的哥哥成绩很不错,千年中考只差三分就可以去读中专了,现在在一中读书,成绩也名列前茅。

“行啊,就怕她吃不了苦。”陈殊也不在意,大包大揽还是有底气的,“正好欢欢干活也麻利,家里都说我好吃懒做、动手能力不行。她过去帮忙,也好弄饲料。”

藏拙或者留一手,那也是需要看面对的是什么人,看看做的是什么事情。

如果是给自家亲戚稍微的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帮忙布置一下菜园,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行,我爸妈说的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陈殊笑着开口,随即说道,“要不然我明天早上帮你把菜园弄一下,我家苦荬菜长得好,姑要是没事在家里也养头猪?”

都是自家亲戚,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就在灶屋的小饭桌开始吃饭就好。也没打算来一杯,就是正常的吃饭,一边吃一边聊。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不适合这样的场合。

专业化还是有必要的,小作坊也要开始考虑分工明确一些。

王成林就有些奇怪,说道,“真要那么多人手啊?你也你老子,你小叔也在帮忙。我记得好像听讲了一下,金九家的小宝也是在给你们做事。”

不算特别多,但是在农村来说绝对不算少了。要不是亲戚关系,陈殊都不会给这个工作的机会。

偶尔回娘家的陈光贞自然也知道陈殊家的苦荬菜长得格外好,养了两头猪都不怎么费劲。至于她家里为什么不养两头猪,主要是农田的事情多,再者就是儿子在读高中、女儿干家务活也多,没什么时间打猪草之类的,养猪不划算。

陈光贞有点疑惑,问道,“怎么弄啊?你老子娘说了些,你家菜园给你捣鼓的乱七八糟。”

“乱七八糟,但是菜长得好啊。”陈殊得意了,说道,“我家五个人都吃不完那些菜,小叔过来摘菜也摘不完。我给你稍微设计一下,但是说好了啊。我设计的东西不能改,改了不灵光。”

王成林点了点头,说道,“那这个事情就这么说了啊,估计她也就拿个毕业证了。”

陈殊看了一眼王欢欢,说道,“开年之后就去都行,反正学费交了就能拿毕业证。正好我到时候要开始养虾苗了,还要出去学习一趟,家里缺人帮忙。工资的话,一个月六十肯定可以。”

王兵似乎是有些嫌弃,“高中的事情你哪懂?”

这可不是看不起陈殊,原因是这表兄弟两个关系以前很好。其实王兵以前是陈殊的奶奶带大的,王兵也是到了读小学的时候才回到王屋的。

陈光贞愣了一下,随即问道,“这个事情你不要瞎说,你做不了主,过两天我找你老子说一声。”

得,还是没有什么话语权,年龄在这呢。

“真缺人手,现在算起来就是不到四亩的养殖场,每天弄虾食都忙不过来。”陈殊也没隐瞒,交底说道,“明年争取多养点虾子,准备把村里的四个塘都给弄过来,那就十来亩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