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水浒真说》
水浒真说

第四百八十九章 右厢攻单州

也就是林冲帅府所在。

白通判一瞬间就想明白了苏瑾去那里是要干什么,当时就暗骂苏瑾不讲道义。

随后便叫上一个军士跟他一起上山去了。

没想到还不到两个月,山下面竟然有人主动投靠梁山。

这不是把他们所作的努力都白费了吗?

众人聚在院子里,一边痛骂黄涛这厮不讲忠义,一边在心里暗暗盘算。

等以后齐国顶住了朝廷的进攻,或者向宋辽之一称臣而求自治。

再大胆一点,齐国推翻大宋统一天下。

他们就是开国元勋之一。

青云直上,就在眼前。

现在就是拼胆量的时候了。

齐国对大宋,赢了他们名利双收,输了就死无葬身之地。

诸位大人缺这点胆子吗?

明显不缺。

陆阳刚刚封了黄涛一个齐州府尹的职位。

还没过两天,原本那些硬骨头的官员就愿意投靠了。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一件事有一个人率先去做,之后得到了良好的报酬。

其他人就会随后跟进。

陆阳这回总算事解决了各地没有州官的烦恼。

十几个官员刚好可以填补十余州知府的空白。

再往后投靠的朝廷官员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陆阳手里剩下的位置,都是中书六部五监之中的要职,或者下面无关紧要的县官。

这就算是给第一批投靠官员的甜头。

接下来除非是能力极强的大贤,否则一律都得从下面开始做,慢慢的累功晋升。

另一边,卢俊义带领四万兵马将单州的治所单县团团包围。

单县之内有宋军两万。

原本是东京附近州府的兵马。

其中还有很多都是童贯初征梁山之时,所带领的八都监麾下兵马。

童贯逃回去的时候带回了四万残兵。

现在这些手下败将又要再一次面对曾经将他们追的满地跑的梁山兵马。

心中怎能不怕。

更何况当时他们人数比梁山还要多,也吃了个大败仗,现在外面足足有两倍于己的梁山兵马,

很多人都已经觉得这仗没必要打了。

反正梁山兵马优待俘虏,不如降了,还能免于一死。

右厢出征之时还命炮军带了数十架大型投石机。

两天之内就把单县的东城门轰的千疮百孔。

城内兵马一到晚上就连夜修补。

甚至已经把靠近东门的所有民宅都给拆了,拿拆下来的木材石料去加固城墙。

卢俊义也明白,单单想靠投石机把城墙轰塌不太现实,而且兵贵神速,他不能再这区区单州耽误太久。

于是便命大军在投石机的掩护下登城。

两只马军在城外游曳警戒,顺便盯着城里的宋军,看看他们有没有逃走的迹象。

武松在前线率领步军直取城墙。

梁山的攻城武器花样繁多。

都是由凌振的工坊进行标准化制造,用骡马将零件运到阵前组装成型。

有投石机,攻城床弩,飞楼,云梯,攻城锤。

各种各样。

城中的领兵的单州兵马都监还算是懂得一点用兵之道。

哪怕见了梁山兵马为三缺一,也没有觉得自己能有生路。

他早就发下命令,说斥候在貌似没有梁山兵马屯驻的东门外发现了伏兵的痕迹,彻底断了军士们逃跑的念想。

然后命令众人将靠近城墙的民居全部拆掉,再在城墙脚下挖出一条一步宽,一丈深的沟。

为的就是防之梁山通过挖地洞的方法钻进城里。

再命手下军士用拆房子剩下的瓦砾巨石将四座城门完全封死。

梁山想破城,除非强攻。

据城而守是一个十分巨大的优势。

双方军士战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攻城方没有守城方三倍以上的兵力都很难破城。

就算攻破了城池,也是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所以古代大多数的攻城战,最后很可能会演变成消耗战。

围城一方为了保存实力,往往是围而不攻,等待城中的粮草补给消耗殆尽,最后便可轻而易举的拿下城池。

当然,这是建立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梁山兵马面对东京禁军,不仅是实力上的压制,还有心理上的优势。

现在守城的这位兵马都监,名叫潘岳。

正是当初的八都监之一,许州兵马都监李明的副将。

当初李明在阵前被索超所斩。

潘岳就带着残兵逃离了战场,半路与童贯汇合,返回了东京。

后来许州兵马都监的位置空缺,潘岳就补了上去。

朝廷调集兵马防备梁山,他也从许州调到了单州。

潘岳跟梁山兵马对过阵,深知梁山兵马战力之强。

所以到了单州以后,每日都派人盯着离自己最近的济州的动向。

右厢兵马一动,他就立刻准备全面防御。

赌的就是自己全力防守,等朝廷大军来援。

可惜援兵应该是等不太到了。

东京禁军现在分为了四部分,一部分在京东西路防守梁山。

一部分跟随童贯大军南下征讨。

另一部分在攻打王庆的淮西军。

最后的一部分就是东京的留守兵马。

东京禁军各有各的活干,眼下根本就没有能过来援助的兵马。

除非抽调防御西夏的陕西六路主力兵马。

大宋和西夏常年征战。

童贯带到南边的西军,能算是西军主力的只有刘延庆麾下的鄜州兵马。

剩余的几州都不在宋夏边界。

宋神宗熙宁初年,王韶开熙河,拓边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

宋朝遂将新开拓的领土置为熙河路。

这样,宋朝在陕西就有了与西夏的沿边五路,自西向东分别是熙河路、秦凤路、泾原路、环庆路和鄜延路,加上关中内地的永兴军路,合称陕西六路。

这里的路指的是经略安抚使路。

而不是像京东西路,淮南东路一样的省级行政区。

陕西六路都隶属于陕西路之下。

每路设经略安抚使一名。

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就分别是鄜延路和秦凤路的经略安抚使。

执掌当地的军政大权。

黄涛都能得到一州府尹的位置。

现在齐国各州都缺人,他们这些人在宋朝当官的时候就深得当地民心,为官的经验也比梁山上那些原本的军吏要强不少。

“苏县令出门以后往那边去了。”

他指的方向赫然是山上的聚义厅。

陆阳早已经交代过了,只要这些官员愿意投靠,一定要以礼相待,抓紧送到齐州来。

这十几个州官县令约定好了,坚持抵抗,谁也不愿意开这个口子。

他们投靠以后,虽然不像黄涛那样具有代表性,让陆阳把他直接从一地县令升任为首都府尹。

但是以他们的能力,在齐国下辖十余州,混个府尹应该不成问题。

既然黄涛已经把骂名给背了,那他们还死顶着干什么?

在小院里的众人说了半天却突然发现来给他们报信的苏瑾不见了踪影。

那位白通判连忙出了大门,问门口值守的军士道:“方才苏县令可曾出过门。”

那军士也不隐瞒。

就像现在的奥运比赛,全球人民只认识冠军。

亚军是谁,一百个人有九十九个不知道。

白通判后面的众人也都是从政多年的人精,这种时候就是一个大机遇。

只要他们现在投靠,即使不是头一个,也可以算是头一批。

苏瑾先想明白了这一点,当时便悄悄的从旁边溜了出去。

找到现在担任殿帅府太尉的林冲,表明投靠之意。

况且天下人大多只记得第一个投靠梁山的人,谁会管第二个呢?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