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末汉风流》
末汉风流

第2章小子李继

太阳往西偏了,李继晒的有些昏昏欲睡,便打算起身收拾收拾晒好的野菜回去。刚睁开眼,就遥遥看到对岸石滩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堆人影,正乱哄哄的往小溪这边跑。打头几人腰上围着兽皮,赤着膀子,浑身古铜色,手里提着的阔刀上全是斑斑血迹,只是神色看起来却都有些晦暗。到了小溪前,一步不停的就踏入水中,水花四溅,有几个甚至跌倒在水里,被人扶起才勉强过了岸。打头几个人看了眼站在石头上匆匆穿好衣物的李继,也没什么动作,招呼着身后几十人就继续沿路向前跑去,钻入了树林中,没有丝毫的停搁。

看着这群乞丐一样的人跑远,李继眼睛发直,只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这些人是干嘛的?附近哪儿打仗了?不是黄巾吧,按理说应该还有小十年啊。等那群人都没影了,李继这才想起来,过了山就是他住了多年的小茅屋,立马抛下野菜拔腿开始往回跑。刚跳下石头,身后又响起了“踏踏”的马蹄声。小溪另一边的密林中不断往外涌出人马,两百多号人浑身披挂,前面几个骑着马的身着重甲。等到这些人也蹿过了溪水后,领前一人就叫住了不知是去是留的李继。

“小童,刚才见没见到有几十蛮匪?”

茅房里屋床上,头发花白,面容枯槁的老人狠狠咳嗽了两声,颤巍巍的撑坐起来,感叹道:“真是辛苦了啊,临老却是有了口福。”

“爷爷早点好起来就好,狗栓哥哥说爷爷这是累倒的,可不是病。而且狗栓哥哥还说,等爷爷真是动不了了,让大狗哥哥二狗哥哥上山打猎去,他做饭,我来伺候您。”小丫头声音脆生生的,听起来极为悦耳。只是她皮肤有些病态的暗黄,身上浆洗掉色的宽大衣服更显得格外瘦弱,小小的脸蛋上却一直挂着笑容。

老人有些感慨,摇头道:“当年捡着你们几个,就数狗栓那小崽子呆,一天天除了睡觉就只会傻愣愣的到处瞅,也不知道在琢磨个啥。现在好了,倒是他在安排照顾一家子,也着实难得了。”

见马前的小童没有丝毫慌乱,小胡子满意的点头道:“那些都是这九江附近的谋反蛮族,老夫是来剿匪的,那小山附近都有什么?”

李继心里正担心着家里的小丫头和老头,只是面上强自镇定的答道:“小山上草木不胜,仅有几片耕田,山后也就只我一家人。这里三面环山,出了山口,再走十数里才会有人烟。”

听到李继言简意赅的描述,马上的众人哈哈大笑了起来,其中一名武将指着小胡子朝身后的士兵们吆喝:“马上就能堵着他们了,这地界的蛮匪只剩这最后这一支了!都给我加把劲,回头咱们太守论功行赏。”

李继心里又是一阵捉急,突然想起了现在也没看到大狗二狗回来,脑门上汗都流了下来。这俩憨崽子早晨就是朝这群人来的方向进山的,可真是会挑,正对到枪眼上了。

被称作太守的小胡子察觉到了眼前男童不知缘由的紧张,眉头不由得一皱,问道:“小童,你叫做什么?”

“小子李继,见过太守。”李继很快冷静了下来,着急也没用,赶紧让这群人把他们解决了才是,于是附身行了一礼,铿锵的回答。

“在哪里入学?”太守抚着胡子,带着些疑惑询问。从李继话里的内容来看,他明显是个纯纯的乡野幼童,怎么能如那些进学过的孩子一般行礼,有些不可思议。

“并不曾入学,几年前去九江郡的时候,在路上见过如何向大人行礼,便就学会了。”李继不卑不亢的继续答道,然后眼睛一转,“小子知道一条小路,能抄过前面山头,望太守能分出部分兵马前去,以呈前后夹击之势,快速全歼蛮匪。”言罢,李继又认真的行了一礼。

太守愣住了,坐在马上的其他将士也都沉默下来,一起瞪大了眼睛看眼前这个还俯着身,不过十岁左右皮肤黝黑的幼童。小胡子太守嘴巴张了张,胡子都揪下来几根,想说些什么,却一句也憋不出来。

说完老人还叹了一口气,伸手接过了小丫头递给他的热汤,也不嫌烫,一仰脖子全都咕嘟下去,完事了还闭上眼睛砸了砸嘴。

“就凭做饭这一手,这小子去了哪里都能过的好好的。说不得再多活几年,也能多享享福。”老人有些欣喜的拍了拍身边的床,让小丫头陪自己坐下。

慢悠悠的游回岸边,李继浑身赤裸的直接躺在了大石头上,闭上眼睛开始晒太阳。脑子里不由想起了有几次老头快要饿疯时,看自己和小丫头的眼神,心里充满了对这个时代无奈的感叹。

喜欢历史的人都是有深度的,身为文科生的李继就很喜欢,也看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甚至《后汉书》也粗粗通读过。但这毕竟是隔了近两千年啊,而且是写在史书上的历史,要活下去,这些不知真假的东西可不太靠谱。想来想去,还是只有早早跑曹操那,凭着肚子里这些半瓶子咣当的知识给他提几个醒,说不好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将来老老实实的过完这辈子也就得了。已经来了这么多年,李继能做的计划还是只有这些,不过幸好还是有准备时间的。既然重来了一遭,能好好活下去就活着,怎么说都要比死了强。

炎炎夏日,六月的天湛蓝深远,抬眼看去,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像是被仔细清洗过,分外养眼。越过小山不算太远,李继正坐在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一条溪水穿过茂密的丛林从石头下流过。李继把小草鞋脱在一旁,小锄头压在上面,一大捧野菜则是随意铺在石头上,两只脚插进了水里。

“爷爷!快起来喝汤了!”脆脆的声音响起,一座简陋的小茅屋内,七八岁的小丫头端着一坛黄熏熏的热汤走了进来。

“老成这样,才不信还要给你多做几年饭。”小丫头刚坐到床上,茅屋外就传来了格外稚嫩的男童声音。“哐”的一声,门被一脚踹开了,一个皮肤黝黑,目光炯炯的小童大步迈了进来。

“呸!臭小子,真是讨打,越来越混账了!咒我早死?也不想想当年那乱世道,要不是我看你可怜,你还能活到现在?”老头听了这话胸口一阵闷,竟开始骂骂咧咧起来。小丫头坐在一旁歪头看了看怒气冲冲的爷爷,又瞅了瞅门口一脸不痛不痒的狗栓哥哥,笑着不语,起身往碗里又添了些汤。

给自己起了名?李继?盯着手里那碗飘着些许油水的黄汤,老头不由沉默下来,一言不发,慢慢嘬起汤来。

看向水中,那张早早因太阳烤炙而黢黑的脸颊看起来有点滑稽,眉目间虽然隐隐露出些许英气,但与这张稚嫩的面庞又显得十分不搭。揉了揉右手心的小胎记,李继心里默默思考起来:现在是东汉熹平四年,自己“十岁”了。汉末这世道,能在底层活过这十个年头也真是不容易。如今他已经不再考虑自己是怎么穿越来的了,十年前他“酒醒”之后就发现自己已经不再身处熟知的二十一世纪,而且还出生在了一股庞大的流民潮中。

站起身,李继脱下有些破烂的麻衣,往身后一甩,一头钻入了溪水中。溪水不深,最多也就半人高,当然,是成人。狠狠憋了口气才浮上来,李继仰在溪水上,四肢随意的摆动,除了大腿根因为对比倒是白的有些晃眼,其他地方全是黑不溜秋的,跟烤糊了的馒头一个色。

当年在流民队伍里遇见家里老头的时候,他还一副很精壮的样子,虽然穿着很是落魄,但能明显看出不是个泥腿子,应该也曾是个久居上位的人物。也就是因为这个,自己才会笃定的跟着他。只是没想到,这才五六年的光景过去,他反而就老成了现在这般模样,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水土不服。

屋里的老头面色僵住,竟有些瑟瑟然,看看身边怀里还捧着坛子的小丫头,略带苦涩的朝她开口道:“小狗娃儿,你那狗栓哥哥是个真正聪明孩子。你记着,将来不管发生什么,都要跟在他身边。听他的话,他很喜欢你的,总会护你周全。”

小丫头忍不住撅起嘴来:“那刚才爷爷还说狗栓哥哥呆来着!我倒是觉得狗栓哥哥可一直都聪明着呢,对了,刚才熬汤时候狗栓哥哥还跟我说来他以后就叫李继,是他给自己起的名儿。”说着小丫头又欢喜了起来,笑出了声,“我让狗栓哥哥给我也起个名儿,他让我回来问爷爷姓什么。”

说话的人四十左右的年纪,一米八多的身高,瞧起来并不是很壮,但套着厚厚的重甲也毫不费力。眼神很深邃,两撇油亮的小胡子不但不猥琐,反而显得十分干练,声音格外洪亮。

“见着了,穿过树林往前面小山那边去了。”李继不清楚这些人是干嘛的,有些谨慎的回答。

“你跟李继说老头我姓窦,让那小子给你起个好听的名儿。要是他问起我,就跟他讲,老头儿我叫……窦绍。”老头说完,终于仰头喝下碗里最后一口汤,把碗还给了小丫头。随后便闭上眼睛,转身颤巍巍的俯了下去,埋头自顾自的想心事,也不理小丫头兴奋的模样。

-------------------------------------

男童看着里屋唾沫横飞的老头,有些无趣的撇了撇嘴,转身抄上门后靠着的小锄头,扛起就往外走。等迈了出门,他才又接过话来:“我呸!看我可怜?谁知道你是不是看我细皮嫩肉,想等没吃食的时候给我煮了。”说罢,也不理身后戛然而止的声音,昂起头就往茅屋前的小山上走去。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