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西晋之殇》
西晋之殇

第1章1统山河续47

滕修与广州刺史闾丰、苍梧太守王毅各自向晋国送去印玺绶带请求投降。

孙皓派陶璜的儿子陶融,拿着孙皓的亲笔信指示陶璜投降,陶璜哭了好几天,最后也向晋国送去印玺绶带,投降了。

晋武帝全部恢复了他们的官职。

晋武帝端起酒杯,流着泪说:“这都是太傅羊祜的功劳,可惜他不能亲自见证。”

骠骑将军孙秀没有去庆贺,因为他本来是吴国宗室,叛逃过来的。

孙秀在家里面朝南方,流泪说道:“从前,先主孙策刚满20岁,以一个校尉的身份创下了这份基业,如今后主却把整个江南之地都抛弃了,宗庙陵墓将成为废墟,苍天啊,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啊!”

吾彦被晋武帝任命为金城太守。

当初,朝廷对孙秀、孙楷礼遇有加,是想利用他们召来吴国人,等到吴国灭亡了,他们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于是,晋武帝开始过河拆桥,孙秀被降职为伏波将军,孙楷被降为渡辽将军。

琅琊王司马伷奉命派使者送孙皓及他的宗族去洛阳,5月,孙皓一行到达洛阳。

孙皓和太子孙瑾等人按规定将泥涂在手上,反绑了双手,来到洛阳的东阳门。

晋武帝下诏派谒者(代天子传达)解开他们的绳索,赐给他们衣服、车子,以及30顷土地,将每年供奉他们足够的钱、粮食和布匹。

晋国授予孙瑾中郎的官职,孙皓其他的儿子,凡是原先为王的,都被任命为郎中。

吴国从前有名望的人,都根据他们的才能提拔任用。

孙皓原先的将领、官吏渡江来到洛阳的,都免除十年的赋税、劳役,老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赋税、劳役。

晋武帝为了炫耀自己的功绩,来到朝堂的长廊,大会群臣以及各国来晋的使者,国子学生也都参加会见。

小贴士:

何为国子学生?

西晋依汉魏旧制恢复太学,仍为改变太学旧弊,学生良莠不齐,学校有名无实。在此条件下,西晋于公元278年在太学之外另设立国子学,公元293年设立国子学官品,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僚子弟,才有资格入国子学读书。

从此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国子学为贵胄学校,太学则成为相对贫民的学校。

晋武帝命人把归命侯以及投降的吴国人都召来相见,孙皓登上大殿向晋武帝叩头。

晋武帝对孙皓说:“朕设立这个作为等待你已经很久了。”

孙皓说:“我在南边也为陛下设了一个座位。”

贾充对孙皓说:“听说你在南方,凿人的眼睛,剥人的脸皮,这是哪个等级的刑法?”

孙皓说:“为人臣子的,杀了他的君王,以及邪恶不忠的就处以这种刑法。”

贾充自讨没趣,默默无语,非常惭愧。

而孙皓却面无愧色。

晋武帝问散骑常侍薛莹,孙皓为什么会亡国。

薛莹回答说:“孙皓亲近小人,乱用刑法,文官武将人人自危,这就是孙皓灭亡的原因。”

又一天,晋武帝又问吾彦同样的问题,吾彦对到说:“吴君王才智出众,辅佐的大臣贤能聪明。”

晋武帝笑着说:“要是这样,怎么会亡国?”

吾彦说:“天赐的福禄已经没有了,天道却有归属,所以才被陛下所擒。”

晋武帝认为他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王濬进入建业的第二天,王浑就渡过长江,终于不再坐等。

王浑因为王濬没有等他到来,就先接受孙皓的投降,心中对王濬充满怨恨,曾经向发兵攻打王濬。

何攀善于分析情况,就劝王濬把孙皓送给王浑,事情终于得到缓解。

何恽因为王浑与王濬争功,就立刻给周浚写信:“?尚书?认为最宝贵的是谦让,?周易?认为谦逊很光荣。前些时候打败了张悌,使吴国人信心尽失,王濬趁这个机会,攻下了吴国。如果要论先后,我们确实慢了,已经失去了机会,没有及时改正,而现在又想争功,王浑如果不想咽下这口怨气,就会有损将帅和谐的局面,而让争功的陋习兴起,我认为这种情况不是我想看到的。”

周浚受到何恽的信,立即进谏劝止王浑,王浑不听,上表说王濬违反诏命,不服从调度,还捏造事实诬告王濬有罪。

最初,还没有攻陷吴国的时候,大臣们都认为不可轻易进军,只有张华坚定地坚持进军,认为一定能成功。

贾充当时还上表:“吴国不可能全部平定,现在正是夏季,长江、淮水下游地区潮湿,必然会发生瘟疫疾病,应当把各部队都召回来,以后再作打算。”

吴将滕修讨伐郭马没有成功,听说晋国讨伐吴国,就立即率领部下来救援。

到达巴丘(今岳阳楼一带),听到吴已亡国的消息,穿上白色的丧服,泪流满面,然后,返回了。

4月,晋武帝下诏,赐予孙皓爵位归命侯。

晋国朝臣听到吴已经平定的消息,都去庆贺。

接着又说了一句排除异己的狠话:“即使腰斩张华,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

晋武帝说:“我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张华的意见与我一致而已。”

使者拿了杜预给晋武帝的表文,飞驰而去。

由于收服吴国,晋武帝很高兴,晋国宴饮五天,以示庆祝。

同时派使者分别去荆州、扬州慰问,吴国原来牧、守以下的官员全部继续就任原职。

废除了吴国原来繁琐的规章制度,一切皆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吴国人非常高兴。

晋武帝这次比较坚定,没有听他们的话。

杜预在军中听说贾充上表请求停止进军,急忙上表。

王濬向东沿江而下时,吴国各城的手备都望风而降,只有建平太守吾彦固守城池,没有攻下来。

吾彦得到吴国投降的消息后,就投降了晋国。

使者走到轘辕(轘辕关,今河南偃师)时,吴国已经投降了。

贾充既惭愧又害怕,到宫里去请罪,晋武帝因为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并没有追究他。

荀勖又上奏,大致上与贾充的看法相同,因为,这二人经常狼狈为奸。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