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西晋之殇》
西晋之殇

第3章八王之乱续31

朝廷在商议讨伐赵歆的功劳时,认为李氏是立了功的,于是,封李特为宣威将军,李流为奋武将军,且都封了侯。

朝廷诏书到达益州,还要求把同李特一起讨伐赵歆的流民也列上名单,给与奖赏。

广汉太守辛冉这个人,想吃独食,只想贪功,不想和大家分享功劳,拒不执行朝廷旨意,就没有如实上报,大家知道后,非常的恨他。

而东莱王司马蕤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他平时嗜酒任性,为人专横残暴,他是齐王司马冏的哥哥,因为年长,所以没有少欺负他的弟弟司马冏,司马冏对他心里是有恨意的。

当司马冏起事的时候,司马蕤和另一个弟弟司马寔被赵王司马伦逮捕了,交给廷尉被判处了死罪。

由于司马蕤的父亲是司马攸,名声很好,所以有人劝司马伦,把他们关起来,先不杀。

那时雨水又多,道路泥泞,不利于行动。

最重要的是粮食还没有收割,没有食物,路上难以生存。

没有办法,李特只好请求阎式再次拜访罗尚,阎式去了后,向罗尚请求冬天再出发。

但是,辛冉和犍为太守李苾不同意延缓到冬天。

这二人为何不同意呢?

赵廞叛乱被镇压以后,罗尚从凉州受命担任平西大将军兼益州刺史,李特在迎接罗尚的时候,辛冉就建议罗尚趁机杀了李特,他说李特等人只会做贼,如果不杀他们,将来一定会成为祸患。

罗尚得了金银珠宝,自然没有同意杀李特。

其实,辛冉之所以建议罗尚杀李特,是因为辛冉与李特有过交往,辛冉自己想除掉李特。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于这几个人都比较贪婪,好处都被罗尚得了,这二人自然就不满,故意从中作梗。

罗尚举荐蜀地名人杜弢为秀才,阎式就去找杜弢,把这个时候迁徙流民的厉害关系捋了一遍,杜弢是个明白人,就同意了阎式的请求。

杜弢向罗尚汇报了阎式的请求,罗尚不同意宽限流民延期返回,却采用了辛冉等人的建议。

杜弢觉得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有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觉,就辞官回家了。

辛冉性情贪婪,为人残暴,打算杀掉流民首领,掠夺他们的财产,于是,与李苾一起对罗尚说:“流民以前趁赵歆叛乱,抢劫了许多的财物,应当发文设卡收回这些财物。”

罗尚便发文给梓潼(今四川绵阳市)太守张演,命他在各路口要地设置关卡,收刮财宝。

李特多次请求留下流民,流民因为有人替自己说话,都很感激他、依仗他,很多人都纷纷投奔他,李特在绵竹设置大棚安置流民。

同时,又给辛冉去文,请求宽限时日,辛冉终于爆发了,大怒,心想我忍你很久了,你居然不知好歹,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我的底线,今天就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派人在各主要路口张贴告示,捉拿李氏兄弟,重金悬赏。

李特看见这些告示后,名人全部取下带回来,和弟弟李骧将告示的内容作了改动:“能把六郡首领李、任、阎、赵、上官各姓及氐、叟的侯王之中的任何一个人的首级送来的,赏布百匹。”

当流民看到这些告示后,非常的恐慌,为了寻求庇护,都去投奔李特,每天都有人来,一个月的时间,超过两万人,李流也聚集了好几千人。

后来形势发展很快,孙秀死了,司马蕤和弟弟司马寔得以保全性命,当齐王率军进入洛阳的时候,司马蕤在路边迎接弟弟司马冏。

司马冏没有立即见他,说要等安顿好军队以后再见他,司马蕤就怨恨地说:“我受你牵连,差点连命都没有了,怎么能没有一点亲情呢?”

李特很赞成这个主意,就多次派谋士阎式去拜访益州刺史罗尚,请求宽延些日子,等到秋天,把地里的粮食收获以后再走。

阎式又拿出很多的钱财收买罗尚和冯该,罗尚和冯该认为流民的要求合理,毕竟没有收获粮食,路上吃什么呢?当然,钱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谁又不爱钱财呢,尤其是当官的,已经习惯了这些。

直到下一年司马冏被杀后,朝廷下诏诛杀陈锺,又恢复了司马蕤的爵位,按王的礼节将他改葬。

7月,常山王司马乂也升官进爵,因为他坚定地支持齐王、成都王的倒赵行动,又重新封为长沙王,可以开府招募僚属,升骠骑将军。

司马冏辅政以后,下诏任命司马蕤为散骑常侍,加任大将军等职。

可是没有过多久,司马蕤又向齐王请求开设府署,齐王司马冏对他说:“武帝的儿子吴王司马晏、豫章王司马炽还没有开设府署,以后再说吧。”

当朝廷搜捕王舆的时候,司马蕤居然和下人同车,身穿便服为王舆奔走,忙碌了一夜。

这年,再看看蜀郡的流民问题。

当初,朝廷下令秦州、雍州,把在蜀郡的流民召回来。还派了御史冯该、张昌去监督执行。

李特的哥哥李辅从略阳(今甘肃秦安县)来到了蜀郡,告诉大家,中原地区刚发生过战乱,还是不要回去。

司马蕤恨恨也就算了,没有想到他竟然秘密地给朝廷上表说司马冏专权,更严重的是他与左卫将军王舆一起谋划,打算废黜司马冏。

谋事不密,事情败露了,司马蕤被废为普通百姓,王舆被处死,夷灭三族。

罗尚派人去监督遣送流民,要求他们7月务必上路。

而当时的流民主要分布在益州、梁州地区,主要从事的职业是帮人做佣工,得知主管部门要求他们必须返回的时候,每个人深感忧虑,不知道怎么办。

鉴于司马蕤罪责深重,朝廷只好把司马蕤流放到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后来封为微阳侯。

同年,上庸内史陈锺根据司马冏的授意,杀了司马蕤。

司马蕤要求开府被拒,心里非常的不高兴,加上自己又是一个头脑容易发热的人,恨死他弟弟司马冏。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