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跌宕劫生》
跌宕劫生

第二章 就职

没有什么意外孙良生升至北海郡太守,晋破掳将军,抓紧募兵练兵训练边军,修筑防御,安置流民,抵御戎狄,保境安民,有原郡丞吴士庸等继续留任辅助郡守处理政务,为军事后勤提供协助。在就任太守之后的接风酒宴上大家交杯换盏,谈笑风声,孙良生决口不提在之后任上的具体安排措施,只是一再表示朝中委派本人驻守边疆,本人深切感激君主和朝中各位大人信任有加并委以重任,定当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坚决完成陛下殷勤之嘱托,不敢有一丝一毫之懈怠。

在孙良生上任的次日,在太守府中任职的一众文笔属吏指引之下,押运的辎重军需直接搬运到了郡守府的仓房之中,随行的马匹人员也被安排到后院进行安置。至此一切妥当之后,负责押运的军士也是完成了这次任务,随即便随着要回去复旨的一众人员一并返回了郯县,送别之时孙良生麻烦吏部曹官把平安书信捎回家中,嘱托一切安好让他们不要牵挂。回到城中之后,已是时至午后,孙良生因初到北海,人员物资都要妥善安置,便辞别一众同僚回到了太守府。

第三天一大早孙良生正带着孙劲等人熟悉郡守府环境,负责门前值守的孙贺前来汇报:“大人,郡丞吴士庸和北海都尉梁继勇一起前来拜见大人。”

孙良生环视左右,微微一笑道:“来的还挺早,走吧,一起去看看,也介绍你们认识认识,以后相处的时间还长着呐!”说完转身向着前庭走去。

行至偏厅,孙良生老远就迎着两人快步走了过去并欢喜不已的道:“之前与诸君相谈甚欢,本想稍作安定之后,相邀诸位到府一聚,不想两位今日到来,如有怠慢之处,还请两位海涵啊!”

之后孙良生大致问了一下营陵现在官府财货情况,如要训练组建新的边防军,粮食供给是否充足这些大致的问题,宽慰了一下吴士庸,表示自己秉持圣意组建新军,没有多余时间操持其他事务,营陵的政务还是有他继续操心,没有必要孙良生不会多加插手,还是按之前惯例依例处置等等。

迎着孙良生转过来的眼神,吴士庸翻动着户籍解释道:“大人,北海郡拥有四十余万人口,其中营陵二十三万左右,安丘将近七万,挺县四万,夷安接近六万,如有需求大概可招募四万左右民夫用以协助应战。”

九月十八日上午,孙良生率领着辎重队终于到达了营陵城南门,首先安排辎重队在城外安营扎寨静待后续安排。孙良生带领着孙柳等三十人护卫前往府衙办理交接,这次是官面上的正式场合,孙劲和李秀章只是孙良生的家人并没有一官半职,所以并没有带他们前往。主持交接的尚书台吏部曹官和负责宣布任命旨意的内官已经在两天前就到了,只等着孙良生的到来。

接着又挥手孙劲和李秀章过来行礼道:“这位是内弟李秀章,一直任劳任怨在军中帮助我料理一些后勤琐事,勇于任事,大家以后多多亲近,这是犬子,单名一个劲字,年少无为,行事多有莽撞,如今随我出来历练历练,稍后如有冒犯烦请两位替我多加管教,孙某在此谢过啦,秀章、劲儿过来见过两位大人。”

在一通见礼夸赞之后,众人相携行至正堂之中,一番谦让相续入座,吴士庸起身行礼之后道:“大人,您是初临此地,本欲休整熟悉之后我等才可打扰大人,然李公猝然离世,郡中无有做主立鼎之人,凡遇大小事务亦不可贸然决断,今幸有大人接替李公来决断纲常,下官不吝有幸听上官之循循教导,深感荣幸之至,今日我等贸然打扰大人还请大人恕罪海涵。然职责所致,特意带来了户籍、凭证,向大人一一解释其中疑点。”

梁继勇连忙恭敬站起行礼过后,对着孙良生沉声道:“大人,北海郡现有兵员总计五千六百余人,因一直有北燕立处北方,阻挡北疆戎狄兵危,与我大越国国主早有约定不在两国边境部署重兵,好全力对抗胡族保我华夏之故土不受外夷之霍乱,固燕国南部与我大越国接壤之处并没有大批边境兵马驻守。我北海为安燕国之心也没有大肆招募军士,这五千余人主要职责维护治安、荡平乱匪之用。其中挺县、夷安、安丘分别驻有千人,分别有胡长卿、刘元佐、李云三位军候负责率领值守,营陵因地处边线加之北海治所所在,固驻有两千两百人左右,有卑职直接统领吴士忠,李伯安两位军候协助。”

孙良生点了点头,什么也没有说,他知道所谓民夫民兵是个什么状态,就是一群农户庄稼人,或许有一把子力气,真要打起仗来,恐怕相应兵器都不可能相应配置,到时手持锄头等农具,没有太大作用,顶多也就是壮一下声势。

他朝着梁继勇点了点头,吩咐道:“如果将来发生战事,民兵虽然人数众多,但顶多也就是壮下声势,不管新军有没有训练出来,你部依旧可以算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现在这些驻军我不会多加干涉,依旧由你做主,所以你要加强训练,努力打造一支强军,以应不时之需。”

梁继勇闻言顿时一喜,站的笔直,拱手行礼之后才安然入座。

吴士庸赶紧接过话语道:“大人此前一直从于治军,相对来说对军中事务比较熟悉,且军中行事简练扼要,诸事不繁,而行政事务一向琐碎繁杂,一时半会恐难以解说清楚,烦请梁将军先行就军中情形为大人解惑,亦不会因之后的繁杂事务耽误了梁将军的军中要事,其中军中牵扯到民生的问题我也可以略作补充,大人,梁将军,您二位看是否可行?”

孙良生一副无所谓谁先的样子看向了梁继勇,见他拱手同意之后便欣喜道:“如此甚好,有请梁将军先大致介绍一下营陵驻军的情况。”

孙良生听到吴士忠、李伯安两人名字,心中暗道一声果然如此,营陵城实则已有吴、李两家控制,脸上却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温和询问道:“军中军种怎么配比,其中刀盾、弓手、枪兵还有骑兵各占多少?”

梁继勇恭敬道:“其中骑兵两百五十人,因马匹数量稀少且成色不佳,骑兵战力略有不如北燕和胡族骑兵,但是相对于我军其他兵种却要强上不少,主要驻守营陵城外以作快速支援之用。步军方面,营陵是四百弓手,枪兵七百百余人,刀盾手八百余人。其他三座城池没有骑兵,只是留作几十通讯之用,用时也可征用民间马匹使用,之后归还即可,步兵是三百弓手,其余通做步兵没有枪兵、刀盾之分。此乃常驻之兵,如有必要可随时根据情况征用民兵,具体多少可有吴郡丞一一解答。”

孙良生微笑的看着左右两边自己的属官,朗声道:“不敢不敢,大家同朝为官,保境安民,效忠于国主,使我大越国更加繁荣强盛,只是本官初到此地,难免有许多事物不清楚,现在有幸得此良将佐丞协助于我为国主治理好此地,抵御外敌,保的一方安宁,孙某再次谢过两位了,劳烦两位为我解惑!”说着摆出了一个有请的姿势,一副恭而倾听的样子。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