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无字江山》
无字江山

第270章美梦

后来陈亮离去,辛弃疾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曾经在一首词里记载那件憾事,说他骑马去追赶陈亮,奈何天寒地冻,路上雪太深了,车辆牛马根本是无法前行,特此写了一首词来表达辛弃疾心中无限的遗憾。陈亮与辛弃疾之间拥有着真正伟大又令后人无比欣羡的友情,而他们的才华与人格更是光芒万丈,足以令后人景仰一生。

教授说过一个好的考古者一定是一个杂家,要博文强识,要走出去身体力行,要懂得常人懂得的更要懂得常人所不懂的。

正常大学生在如今的社会当中遇到的太多,而作为一个天生失聪者反而更容易排除干扰专心致志。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我本来是个聋子现在却成了一个瞎子,因为我所关心的人我一个也看不见全都不在身边,唯一能联系上的就是韩城。可我不想联系韩城,让韩城知道我此刻的窘境除了让他跟着担心上火以外没有别的任何意义。何况教授师母顾青的事情不能外泄。

不知为何在梦中我竟然纠结起友情和爱情的事情,以前我从来不会想这样的事情更加不会梦见,现在居然也有了这样的纠结。

我一直以为我不会遇见自己的爱情,伴随自己的只有友情而已。没想到这个时候唐婉出现了,虽然对于她现在到底跟我是什么关系,到底是不是爱情也不知道,可我的梦境里还是出现了友情爱情之争。

那位教授说他多年以来痛感民众对了解考古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我们学界拿出来的面向社会公众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介绍考古学知识和研究成果的著述却比较匮乏,远远满足不了民众的需求。即便是有一些介绍考古学的著述,也多是以介绍考古发现为主,对主持这些考古发现和研究的考古人的介绍却极为稀少。

因此,社会公众和考古人之间有一个无形“鸿沟”。考古学家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的学术经历、治学心得、心路历程等,这些十分生动、鲜活的“考古史”却十分鲜为人知。

而《考古学人访谈录》正好弥补了之一空白。

中国考古网就是这位教授所主办的学科门户网站,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宣传考古学研究成果,同时积极探索公共考古活动的推广,其中举措之一即是精心组织了对考古学者们的专访。

《考古学人访谈录》收录了中国考古网对老、中、青考古学家的访谈,使读者可以了解这些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的考古学家们从事考古发掘和相关考古研究的经历和体会。访谈录中收入的考古学家中,绝大多数是多年在田野考古第一线从事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学者。

他们发掘的对象的时代和内容各不相同,有史前时期的村落,有历史时期的都城,也有各个时期的墓地,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通过他们亲身经历和体会的讲述,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还有的学者是从事诸如科技考古等通过其他田野考古之外的其它方法和手段进行考古研究的,这部分是考古学不同于一般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区别所在,同样可以使读者领略考古学的博大精深和与其它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体会到考古学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交叉学科。

虽然接受访谈的学者们的研究领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但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追求真理,言必有据,绝不故弄玄虚,哗众却宠。在社会浮躁之风盛行的当下,考古学家的这种务实精神是特别值得提倡的。

二是敬业和奉献精神。这些考古学家多数已经从事考古学研究三、四十年,甚至更长,他们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考古事业。考古工作需要到各地去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一年中有大半年出差在外,照顾不了家庭,自己的父母妻儿患病时往往不能陪在身边。田野工作白天八小时在考古发掘现场,晚上回到驻地还要整理发掘记录,撰写发掘日记等,一忙就到了十一、二点,因此,每天工作时间往往达十几个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三是艰苦奋斗的精神。田野考古是室外作业,风吹、日晒、雨淋。一个发掘季节下来,白皙的皮肤会晒成“茄子皮”色,人会“显老”好几岁。春季刮大风,沙土会满身满脸,变成“土人”。

夏季骤雨突袭,躲避不及,整个人顷刻变成“落汤鸡”。酷暑季节,阳光暴晒,汗流浃背,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近视眼的人眼镜片都被汗水浸湿了。

考古学家们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发掘任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考古成果。业外人士往往只看到一个个引人瞩目的考古发现,殊不知每个发现背后都有着考古工作者的艰苦努力,都是他们汗水和心血的结晶!

事实上我内心深处很清楚这套书中收入的考古学家只是中国数以千计的考古学家中的一小部分,但他们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学人队伍的一个缩影。希望读者们通过阅读这套丛书,能够加深对中国考古学家的了解,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理想,有志向的学者群体,可以说是最接地气,最执着,最坚韧的群体。

他们为研究和复原中华民族的历史,展现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儿孜孜以求。希望全社会更加关心考古和文物保护事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珍贵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考古学习眼界的开阔跟运动员联系赛跑是一个道理,越是跟高水平的对手竞争越是会不断提高成绩,而一直跟低水平的队友练习自己的成绩也就跟着一起下滑和跌落了。所以在乱世出英雄的古老年代通常都是英雄辈出人才辈出,因为有着高规格高强度高要求的竞争环境。

与此同时一个厉害的师父甚至可以改变整个时代,最好的例子就是战国时代。

人的一生有三种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失其一者,是为遗憾;失其二者,是为可怜;失其三者,枉活一生。

因此,人生不应仅仅储蓄金钱,还应储蓄情感和学识,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是真正的富足。

从未放弃过锻炼身体,辛弃疾就曾经亲自在一首诗里面记载过,他自己身边陈亮亲自来探望他,高声放歌不减丝毫风华,辛弃疾也在借此勉励自己不该荒废了武艺。

而辛弃疾更是亲身上过战场,经历过战事的,于是他们俩人就对抗金一事探讨了很久啊,并且两个人因为认识与经历不同有是有着一些不一样的看法,两个人讨论了好久,十分入迷。

陈亮是南宋初年很著名的思想家,后来到了明朝后期的时候,当时影响里力很大的一位思想家,名字叫做李贽,就曾经专门为他立传。传记里面记载,陈亮本人很有精气神,目光灼灼的,为人更是很有才气,并且是个狂热军事爱好者,当然陈亮远远不知如此,他还是一个思想家,他曾经也与那个时代另一位垂名青史的思想家朱熹有过一些哲学讨论。

考古在很多人看来都是辛苦而神秘的,实际上这项工作也是辛苦而神秘的,夜晚再次降临孩子入睡,我也跟着睡了,带着一百分的防御。我必须学习和适应这种生活才行,否则根本坚持不了多久,不用敌人进攻自己就先倒下了,这绝对不行。

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与生俱来的情感——亲情,它就像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没有尽头;它就像一个没有边缘的传说,让人猜不透下一秒的生命;它就像一个美丽玻璃瓶,单纯的没有任何杂质。它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梦,让人在它爱的鼓励之下奋斗前进。人的一生有了它的陪伴,就有了无数的前进的动力。

俗话说的好“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在你最无助的时候,是谁奋不顾身的帮了你;在你最伤心的时候,是谁倾听你满腹的伤痛;在你最堕落的时候,是谁排除万难拯救了你?是朋友,是你最在乎,也是最在乎你的人。

亲情我从未纠结,我的母亲爱我我也爱我的母亲,血脉相连用永不改变。而对于兄弟之前对于人生在世的友谊我在梦里也念念不忘的是辛弃疾和陈亮。

那么陈亮是如何与辛弃疾相识相知的呢?

说来这开端也是十分趣味的,传闻有一天大学天气,辛弃疾在楼上趴在栏杆上看风景,突然看见远方有一个人,那个时候的辛弃疾在南边是因他的英勇以及才名而赫赫闻名,但是由于朝廷长期不用辛弃疾,所以辛弃疾一直被闲置在家里,陈亮早就听闻了辛弃疾的名声,他本身也只比辛弃疾小个三岁左右,于是就来拜访辛弃疾。那个天气路很不好走,连陈亮的马匹都特别不舒服,他们走到一条河前时,那只因河水汹涌而不敢过河,

陈亮催了三次,三次马儿都没有听陈亮,这可是怕陈亮狠狠地气着了,他直接跳下马来,拔刀落刀利落,居然直接把那马头给砍了下来。在远远观望的辛弃疾也被他这一举动着实吓了一跳,但也是因此为陈亮的豪气给震撼了。从此两人便开始十分友好地交往了。在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心学陆理学朱的鹅湖之会,辛弃疾与陈亮亦来到鹅湖进行了第二次鹅湖大会。只是他俩这次讨论不是什么哲学问题,而是更加现实一点的抗金问题。前文已经提到了陈亮热爱军事,并且很喜欢习武,

虽然我到现在为止仍然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但我知道,爱情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情感。爱情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和惊天动地,有的是像流水一样延绵不断的感觉;没有太多的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有的是相对无言和心灵的默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什么话也不用说,慢慢的一起走下去,走过今生今世,携手同行。

教授曾经在我大二的时候介绍了一位考古专业内非常了不起的教授,那时候他正在出一本书。在跟他的交谈和请教当中彻底开阔了我的眼界。教授就是这样的人,他清高孤傲但是却又甘于在比自己更强更专业的大家跟前低头虚心。

这样的品格值得我学习。

历史上好朋友兄弟之间的相和之诗数不胜数,又如元微之与白乐天的跨越大半人生的诗书相赠想念,又如苏东坡苏子由兄弟二人的骨肉分离愁思难割的词句文段。

而在南宋,一对著名的词人,同时也是一对军事家亦有着十分深厚而又伟大的情谊,那便是爱国词人辛稼轩与同时代的思想家词人陈亮,是的,孩儿皆能吟诵之的破阵子的标题里那个陈同甫正是陈亮,同甫是他的字。

在我的观念里没有什么能比朋友更贴近你的心,没有什么能比朋友更值得珍惜的。朋友不是金钱能换取的,朋友像是一帆在大海上远航的帆船,为你挡风遮雨,帮你开辟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一生中有这样的友情还能有什么不满足?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