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我藩王不用造反当皇帝》
大明,我藩王不用造反当皇帝

0045孙太后她真不配

“如此,则是母慈子孝,方是我大明之福啊!”

“太后和监国同心同德,方才有我大明上下一心!”

对于朱祁锐的话,脾气暴躁的陈循瞬间就不满了。

明朝皇帝所选皇后和妃子,都不能是权贵人家之女。

一个没有什么家庭背景的女人,自然也就不能通过娘家的势力,来掌控大明朝政。

孙太后虽然之前的处事还算得体,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她,就不会生出有其他的心思来。

“太后只是一个深宫妇人而已,她可是从来没有过处理政务的经验。”

“要是她今后和郕王意见相左,或者她要是和群臣看法不一致。那么请问,那郕王和群臣,当何以自处?”

陈循越说越激动。

“武后以周代唐,差点中断了唐朝百年的国运。前车之鉴,可是历历在目啊!”

“我等皆是受大明数代君王礼遇之恩,又岂能坐视而不理乎?”

王直毕竟稳重老练一点,他阻止了陈循继续说下去。

“邺王殿下说得对,太后只是,也只能是因为过于思念儿子,所以才有了今日不当之举。”

陈循正在气头上,他没有领悟朱祁锐和王直的意思。

“我们的太后,比起她的婆婆想太后来,可是差远了!”

陈循说的张太后,就是明仁宗朱高煦的皇后,明宣宗朱瞻基的母亲,当今皇帝朱祁镇的奶奶。

靖难之役,仁宗留守北平大本营。太宗朱棣数次北伐,仁宗也是留守监国。

在这期间,张太后可是辅佐仁宗,以保证国家后勤不乱。

仁宗崩殂,张太后一面秘不发丧,一边急令宣宗从南京北上登基。

宣宗驾崩,又是张太后扶着年幼的今上,确立了大明的传承。

王振意图弄权,还是张太后领命宫女捆绑了王振,吓得他夹起尾巴,老实了好长一段时间。

在座的重臣,都是永乐年间出仕的。对于张皇后的陈年往事,他们也是知道的。

王直嘟哝着说:“我们说的当今的孙太后,怎么又扯到张太后身上去了?”

陈循脸红脖子粗的,憋了一句话出来。

“张太后可以镇住王振,可是孙太后她只能眼睁睁看着王振弄权误国。”

“所以孙太后,实在没有能力,来引导大明这艘巨轮。”

“要是让孙太后掌握国家权柄,只怕我大明危矣!”

众人听了陈循的话,这才深深的吐了一口气。

是啊!

之前重臣们心里都是抵触孙太后丢开临朝摄政。

只不过那个时候,重臣们都是因为身为男人的自尊心,不肯让一个女人对他们发号施令。

如今随着陈循这么一说,重臣们可算是找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了。

你孙太后想站出来,只怕还不够格。

你连一个王振都镇不住,如今国难当头之际,你又怎么可能扛起大明的重任?

朱祁锐对于陈循的话,忍不住就像拍手称快。

不过出于大局考虑,他还是坚持自己之前的想法。

“我二哥是太后任命的监国,他的道统自然也是来自于身为国母的太后。”

“太后乃是我们的嫡母,身份尤在生母之上。”

“我大明历来以孝道治理天下,自然不可能出现太后与监国摄政王不和!”

陈循仔细品味了朱祁锐的话,他脸色缓和了下来,因为他悟出了几分道理。

既然朱祁钰的道统来自孙太后,那么现在朱祁钰还需要把孙太后供着。

换而言之,朱祁钰现在还不是和孙太后翻脸的时候。

不然到时候一个不孝的骂名,就会落到朱祁钰这个监国摄政王的头上。

那么天下人,又会怎么看待朱祁钰呢?

是说他不孝?

说他过河拆桥?

还是说他窥视帝位?

朱祁钰也是听明白了朱祁锐的话,他只能是强忍着心中的不快。

“本王和太后一样,都时刻担心皇兄的安危。”

“本王今日召见瓦剌使者,也是为了和他们商谈迎回皇兄车架的问题。”

“既然如今太后已经先行一步,本王在这里静候佳音便是了。”

朱祁钰知道,就算自己再多么的委屈和不满,他都还是要孙太后保持着表面上的和睦。

因为这样,朱祁钰才不会被人唾骂,说他不忠不孝。

而且,要是孙太后和朱祁钰这时有了纷争,那么将会对大明的朝局产生动荡。

如今正是大明需要保持一致对外的时候,可是万万不可祸起萧墙的。

朱祁锐又补充了一句。

“若是太后因为过于思念自己的儿子,而做出了一些误判的事情。我等做臣子的,必当尽力劝谏。”

说完后的朱祁锐,眼睛就直直的看向一众大臣们。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明朝实在经不起折腾,也不能再内耗折损实力了。

而且孙太后现在这样做,已经是越过朝廷中枢,已经属于超越她该有的职权范围。

“所以她才会迫不及待,让人去召见瓦剌使者。太后的所作所为,这也是人之常情。”

“监国当以孝道侍奉于太后,太后也该以舔犊之情厚恩回馈。”

朱祁钰的脸上,是青一阵红一阵。

要知道,自打明朝立国以来,可就是对后宫干政进行严防死守。

她这样做,致群臣为何物?致监国的朱祁钰为何物?

朱祁钰在和重臣们交流过后,很快就针对这件事情达成了一致。

朱祁钰的心里面,也是五味杂陈。

朱祁锐善于察言观色,对于朱祁钰的神情,他是尽收眼底。

朱祁锐个时候站了出来,他对着朱祁钰进言。

“想来,一定是因为太后也是太过于挂念皇帝了。”

对于重臣们来说,他们刚刚才经历了王振的宦官弄权。而且这一次,还是把大明给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

如今孙太后又不顾规矩的乱来,这可是荒唐至极,简直就是让人无法忍受!

“太后虽然贵为国母,可是她的作用,就是踩了红线!”

“要是今日我们选择了退步,将来她只会是更加的得寸进尺!”

作为监国,作为老朱家的子孙,他被被一个女人给压了下去。

这让他感觉到屈辱、悲哀、气愤!

后宫干政,绝不答应!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