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我藩王不用造反当皇帝》
大明,我藩王不用造反当皇帝

0122出使瓦剌之人

朱祁钰其实也是违心之言他虽然心中有着一百个不愿意,但是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

只见朱祁钰发话了。

“诸位爱卿,谁人可愿意,为朝廷去瓦剌军营走一趟?”

“皇兄,各位大人。孤有一个应对的法子,可供大家一起参详。”

在得到朱祁钰点头后,朱祁锐又接着往下说。

“朝廷不派人前去觐见太上皇,则瓦剌必定会用这事大做文章,进而乱我京师军民之心。”

此时前去,可以在百官中露脸,还可以直入帝心。

要是干好了,只怕今后就可以平步青云。

但是瓦剌人残暴,此去也很有可能遭遇不测。

重则,被瓦剌人杀了祭旗。

轻则,说不定就会被留在瓦剌军中,以后就只能服侍在太上皇身边了。

正是这种两难的情况,让中下级官员们,不得不慎重的考虑自己的将来。

正是因为这样,一时之间的朝堂上陷入了沉寂。

见到无人毛遂自荐,刑科给事中王复,站了出来。

“臣王复,愿往。”

见到有人主动请缨,朱祁钰也是对于王复的勇气,表示了嘉许。

“好,忠心可嘉!”

中书舍人赵荣,觉得此事是机遇大过危险,他也从队列中站了出来。

“臣,亦请前往!”

朱祁钰又是称赞:“好一个大明忠臣!”

对于王复和赵荣的主动请缨,朱祁锐也是感到十分的宽慰。

在朱祁锐看来,大明养士百年,文人风骨还在,忠义之士还在。

当然,因为王复和赵荣原本就不是重臣,所以就算他们一去不复返,对于明朝来说,也只是无关大局而已。

投桃报李之下,朱祁锐也是对着他的二哥再一次进言。

“皇兄,为了防止有人说朝廷刻薄,还请对王复、赵荣追加品级。”

“朝廷只有派出高级官员,方能表示对太上皇的尊崇之心。”

朱祁钰一想,也是觉得不能落人口舌。

“两位爱卿,忠勇可嘉,当为百官表率。”

“王复,朕今日就进你为通政司的右通政。”

“赵荣,朕今日就封你为太常寺少卿。”

王复,由五品官,升级到了四品。

赵荣,就有点厉害了。连升三级,从七品来到了四品。

只见王复和赵荣,激动的拜服在地,对着朱祁钰恭恭敬敬的行君臣之礼。

“微臣,拜谢陛下厚恩!”

见到自己的提议被皇帝准许,朱祁锐也是更加的帮着他的皇帝哥哥。

朱祁锐又对王复和赵荣两人,说出了一番勉励人心的话语出来。

“你二人,承蒙天恩。如今都是只在六部九卿之下,也是位高权重的肱股之臣。”

“大明许尔等以高官厚禄,尔等当尽心竭力,以报天子恩典!”

如果仔细分析朱祁锐这几句话,就可以在里面发现有着好几个意思。

在家天下的时代,皇帝就是朝廷,朝廷就是皇帝。

王复和赵荣的加官进爵,是朝廷对他们的恩遇,更是皇帝朱祁钰对他们的奖励。

事出有因,朱祁钰也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加以恩遇。

所以得了功名利禄的王复和赵荣,必须做出一些事情,来报答皇帝朱祁钰的恩典。

朱祁钰要的是什么,这就是王复和赵荣应该去做的。

朱祁钰对王复、赵荣人的加官进爵,除了是竖立正面的典型,更是希望他们能够“德配其位”!

朱祁锐又一次的站了出来,他这是对着礼部尚书胡濙问话。

“胡老尚书,还请礼部教导王复和赵荣,让他们以觐见太上皇的礼节,前去瓦剌大营!”

制定和实行礼制,本就是礼部的事情,所以胡濙自然也是点头。

“殿下所言,微臣明白!”

王复和赵荣,都是精明之人,他们也听出可朱祁锐的言外之意。

身在瓦剌大营之中的朱祁镇,已经不再是大明的天子,他如今只是太上皇而已。

“臣当谨遵王命,严守礼制,以觐见太上皇之礼,前去和瓦剌交涉!”

王复算是听明白了朱祁锐的意思,他对着朱祁锐就是弯腰躬身。

只不过最开始的王复,本来是准备向朱祁钰行礼,后来他才改为面向朱祁锐弯腰。

毕竟新君是“圣明”之主,怎么可以让人觉得他不愿意太上皇回归呢?

见到王复如此识趣,就连端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钰,也是心情大好。

王复,孺子可教也。

朱祁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他更是对着一旁的大太监金英下令。

“取酒来,朕当和王卿、赵卿一起,满饮一杯!”

金英下去后不久,就端着一个托盘回来,托盘之上正是御用的酒器。

得天子赐酒,乃是为人臣子的莫大荣幸。

王复、赵荣,躬身行礼。

“微臣,谢陛下隆恩!”

“微臣,定不负天子之令!”

“有鉴于此,朝廷还是要是派人去的。只是所派出官员,却是需要另寻他人。”

“如此一来,则是两全其美。”

毕竟没有哪一个做臣子的,愿意侍奉一个刻薄寡恩的皇帝。

所以,官员的口中,都是称颂朱祁钰的“圣明”。

“朕弟,好计谋!”

就在众人犹豫的时候,朱祁锐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计策。

众人一听,也都是觉得朱祁锐的这个法子不错。

太上皇来了,不派人去觐见,只怕会被天下人说成是无君无父。

官员要派,只是不能是王直和于谦这样的重臣。

见到新君同意派人去和瓦剌接触,愿意派人去觐见太上皇,大部分的官员这才松了一口气。

毕竟朱祁镇是做了十几年的皇帝,君臣之间还是有一些感情的。

而新君这样大度,在官员看来,也是臣子的幸运。

新君才登基不足两月,正是人言可畏之时。

但是真的像瓦剌要求的那样,让王直、于谦前去,只怕瓦剌会扣留这几个主导国事的重臣。

然而回应朱祁钰的,竟然是无一人开口回答。

对于中下级官员来说,此去瓦剌军营,可以说是机会和危险共存。

如此一来,既能够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又不用担心瓦剌劫持重臣。

就连朱祁钰听后,也是脸上露出了微笑。

如今的朝廷之中,还是很有一部分人对旧主心存敬畏之心。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