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

第0130章 老朱你向刘邦多学学

最后导致大明灭亡!

追根溯源,是咱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汉光武帝刘秀是没落的宗室子弟,还曾经亲自种过地,在西汉灭亡挺身而出,复兴汉室,成就一番伟业。」

「从锦衣卫的搜索,到郑和、沐瑶以及矿工们的集结来看,老朱显然是想把自己救回来的!」

「老朱啊,你对儿孙们是不是太好了?」

「甚至,儿孙们的未来,你都为他们规划安排好了!」

「老朱,你得跟刘邦多学学。」

朱元璋是研究过历史的,特别是对于汉朝的开国皇帝特别感兴趣。

因为开国皇帝刘邦,与他的身份很接近。

其他朝代的皇帝,都是有强大背景的。

而刘邦当初只是一介小吏,小小的亭长而已。

所以,朱元璋在多种场合谈起刘邦。

现在看来,研究汉朝、学习刘邦,还远远不够啊。

三孙今天的心声太重要了,事关咱大明朝的长治久安,事关老朱家的薪火相传。

幸亏三孙无意中透露了未来!

否则,大明的将来,真的是不堪设想!

想了想,各位藩王,绝不能搞世袭了!

这样,只会害了他们!

要逐步减少他们的待遇!

特别是对于不在边地的周王、齐王等等。

这件事,不能留给下一代。

三孙如果接手大明,他肯定会解决这个问题。

但三孙的威信不太够,减少藩王们的待遇,取消他们的爵位世袭,必然引起轩然大波。

三孙虽然本领超强,但也不一定能够应付过来。

三孙,这种得罪人的事情,爷爷替你办了!

朱允熥看着沐瑶与郑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

没有理会朱元璋,就直接走到沐瑶身边,以极低的声音问:“沐瑶,是陛下让你们上船的?干什么去?”

沐瑶说道:“陛下说,让我与郑和带着矿工出海,打窝寇。”

啊,朱允熥没想到朱元璋不是为了救自己,而是为了出海,打窝寇!

太好了,也不用交待沐瑶了。

沐瑶也不用劝说陛下出兵了!

没想到,战略目标第二步,这么轻松地就达到了。

朱允熥与沐瑶说着悄悄话。

“陛下没说,要去哪里打窝寇吗?”

沐瑶说道:“陛下没说。”

朱允熥说道:“沐瑶,我知道有个地方,这里藏着——”

“吴王,”突然一个声音打断了朱允熥的话。

还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吴王,陛下让您回船舱。”

朱允熥只好跟着蒋瓛过去,至于窝寇藏身的东极岛和陈友谅残部藏东西的桃花岛,再找机会告诉沐瑶。

朱元璋坐在船舱内,面前放着几碟子小菜。

“允熥,来,坐。这点菜,虽比不上你的火锅,但也算不错了。”

此时的朱元璋在船舱内,没有旁人,也就不再装了。

「这就对了,有气,不能一直生气。」

「看来,老朱经常练太极拳,经常呼吸吐纳,效果很明显呐。」

「算了,我也不装了,免得真气着老朱了。」

“爷爷,你的药,速效救心丸带在身上了吗?”

朱元璋献宝似地从怀里掏出来:“带了,带了,在这儿呢。”

“心闷,心痛,呼吸不畅,就马上吃!别耽误!”朱允熥交待道。

朱元璋更是感动,朱允熥的说话与心声完全一致。

再想想朱允熥怒骂自己的时候,真真假假全都有。

其中还提到了从小孤苦伶仃、无人疼爱,朱元璋歉意更甚。

“允熥,过去,咱对你的关心太少,你不要放在心上。今后啊,你就跟在爷爷身边,有啥不懂的,爷爷可以,呃,你可以随时问我。”

朱元璋差一点说出了实话。

将三孙留在身边,尽可能多地听他的心声。

有啥不懂的,直接从三孙心声中套取。

「天啊,真是:人在船中坐,祸从天上来!」

「这以后一天天的,日子该怎么过?」

「呆在老朱身边,时时刻刻都要装!」

「这样很累的!身累,心也累!」

朱元璋简直了,爷爷我就这么不受你待见吗?

真不知道你什么要装,为什么要低调,为什么要苟!

还精确到年份,要苟到六年!

人在船中坐,祸从天上来!

陪在爷爷身边,在你看来,居然就是一场祸!

借用你的一句话: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有多少人想接近爷爷!

他们可是削尖了脑袋往前站,为的是想看一眼咱,为的是能跟咱说上一句话!

看看你二皇兄朱允炆,天天盼着跟咱腻歪在一起!

你说你要苟六年,六年之后呢?

六年,咱等得及吗?

三孙,你等得及,爷爷老了,等不及了!

「而最后,大明就是被你的儿孙后代们给搞败了。」

「为了不让你的后代们再吃苦受累,就对功臣官员刻薄寡恩,对子孙世代厚养。」

朱元璋惊了,无意之中得到了一个惊人消息!

子孙们居然越来越不成器!

「直接厚养只会让朱家的子孙后代更加贪暴、堕落,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

「怎么也想不到,老朱会在这个船上!」

「书上讲,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

「各个藩王宗室就像寄生虫一样,不断地吸干大明朝的血。」

「明末的崇祯皇帝打仗缺钱,却不向宗室要钱,反而去加重百姓的负担,造成百姓更深的怨恨。」

「老朱啊,你可能不知道,你对子孙的好,却最终成了杀人的刀!」

「最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树上!」

「所以,大明的历史用两句话可以概括: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棵树。」

「厚养皇室子孙,养了几百年,到了明末时期就有了上百万人。」

「明朝财政负担不断加重的同时,藩王宗亲手中还有特权,土地兼并、商业垄断,扩充自己的财源。」

「三国时期的刘备,身为汉室宗亲,沦落到卖草鞋,却也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建立西蜀。」

「看看姓刘的吧,人家就没有老朱你这么溺爱子孙的。」

「明末乱世,却没有一个朱家子孙能担当大任,都被农民起义军各种诛杀,成为了别人屠刀下的猪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宗室还毫无节制地繁衍后代,吸血越来越多,形成了恶性循环,占据了大量国家资源,整个国家都难以供养。」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