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

第0399章 我要这个世界有何用

朱元璋的耳朵又支楞起来了。

三孙说什么?咱骗过了所有人?

咱作为皇帝,至于骗人吗?

陶成道把铁铉一家都接到大明科技院保护起来。

还有那个解缙,看来,去年三孙在宫里打骂他,一点都不亏!

居然这么没骨气?!

「老朱这么做,就是让大家云里雾里的!」

「老朱亲近我,只不过是看一看朝廷百官的反应,以便看清楚各种势力是如何盘根错节的。」

「老朱对我如此亲近,毫无理由,我怎么都想不明白。」

「就算是后来我暴露了一些科技知识,老朱也不至于对我这么好!」

「后来,我差一点都信了!」

「现在看,我也被老朱给骗了!」

朱元璋心中又是一阵委屈,三孙啊,你怎么可以这么说你爷爷?

咱亲近你、偏爱你,是因为你有本事、有品行!

咱亲近你、偏爱你,就是想让你当储君!

咱,何时骗过你?

呃,这个,咱现在装作火器营的人,蒙着面,这也不算骗,咱顶多是善意伪装!没有恶意欺骗!

「从去年到现在,总是担心老朱选我当储君,看来,我真是多虑了。」

「这就叫自作多情!」

「这就叫杞人忧天!」

朱元璋有些心塞,三孙啊,还是天天在担忧当储君!

难道咱的大明,还入不了三孙的法眼?

难道咱的龙椅上扎满了铁钉?

很多人紧紧盯着这个位置,而三孙却弃若敝屣!

但,既然如此,三孙你为何执意西来?

并且还要为大明控制和占领西域,为大明打下一片新的疆王?

这又是为了什么?

有句诗叫做: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难道三孙不想登大位、只想做大事?

三孙说他自作多情,错了呀,错了!

咱就是准备让你当储君的,之所以没有宣布,是因为三孙你太苟了!

你一直不显露本事,咱怎么向天下人交待?

你不显露本事,二孙和四子都不服气呀。

「老朱这一招,骗过了所有人呐。」

「这给全天下的人一种印象,老朱的眼里只有我!」

「谁知道老朱早就写好了密旨。」

密旨?哪儿来的密旨?咱啥时候写好了密旨?

三孙,你不要胡说好不好?

「沐瑶说,朱允炆之所以迅速登基,是因为老朱留下密旨,选定了朱允炆为大明储君。」

「老朱身边的老太监刘洪和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都证明,老朱的确是早就写好了密旨。」

密旨!

刘洪!

蒋瓛!

日它姥姥!

你们两个货证明咱写了密旨?!

好大的狗胆!

居然撒谎!弥天大谎!

咱,何时写过这样的密旨?!

刘洪,蒋瓛,待回到应天,诛你九族!

刘洪,蒋瓛,罪不可赦!

但,背后的主使,更是罪上加罪!

背后的主使,想都不用想,正是二孙朱允炆!

一想到朱允炆,朱元璋脑中浮现出一个女人:朱允炆的母亲——吕氏。

一定是这个女人搞的鬼!

刘洪,跟着咱这么多年,居然是此等无耻的货色!

难怪三孙说咱的大明,是什么“史上最大太监帝国”!

居然从咱这里就开始了!

朱元璋想到这里,看了一眼朱允熥,发现他的表情没有丝毫沮丧!

平静无比!

「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

「老朱虽说是老了,但就是老辣。」

「老朱这一招,真高明!」

「老朱创造了封建帝王平稳过渡的方法!」

「在封建社会,只有这种方法才是有效的。」

「只有这样选定储君,皇子皇孙们才不会争来争去。」

朱元璋无语了,不争来争去才怪?

搞个密诏,皇子皇孙就不争了?

「这种方法,是二十年后清朝的雍正皇帝创造的。哪知道历史有所改变,老朱居然提前搞出来了。」

「雍正皇帝得到皇帝位置之前,可谓是明争暗斗,皇子们结成几伙互相攻击。」

「最后,雍正皇帝赢了。」

「为了防止为争储君、骨肉相残的悲剧,雍正皇帝在继位第一年就会见王公大臣,宣布了他的一项重大决定。」

「因为他的儿子们都还小,雍正皇帝就提前选择了储君,亲写密旨,亲自封存到一个密匣之中。」

「雍正皇帝在乾清宫御书“正大光明”匾额,把密匣放到匾额的后面,这也是宫中最高之处,宫中人都能看得见。」

「所有王公大臣都同意之后,雍正帝就命令诸臣退下,只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当面将密封的锦匣收藏于“正大光明”匾后。」

「后来,雍正帝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

「雍正帝四子宝亲王成为清代第一个以秘密建储制继位的皇帝,他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

「www.youxs.org,占领了西域,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

「乾隆帝在对历朝历代的建储法详加比较剖析后,认定秘密建储“实为美善”,进一步将秘密建储确定为神圣不可更改的“建储家法”。」

「乾隆以后,自嘉庆到咸丰,都是按秘密建储制继承皇位的。」

「秘密建储与公开建储相比较,避免了皇子之间为夺取皇位而发生的残酷争斗,对稳定政局具有一定作用。」

「如果皇帝从一开始就选定储君,但谁也不知道,那么,所有的皇子皇孙们就不想那么多了,为结局已经定了,再争也没用。」

朱元璋听到这里,没想到还会有这样一种方法。

这种建储之法,咱是用不上了!

回到应天之后,咱一脚把二孙朱允炆给踢下龙椅!

咱直接宣布,三孙朱允熥这大明储君!

……

轮台城。

这是一座古老的城池,建于唐代。

从内地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南、中、北三道。

其中北道最为通畅,由玉门关经伊州沿天山北麓西行,经庭州、轮台、热海至碎叶。

这就是唐代边塞诗中的轮台。

这与后来天山以南的轮台县不是同一个地方。

此时,轮台城中,号角声声,如呜如咽。

马哈里的尸体已经被穿上了蓝裤,套上了白布衫,躺在柴草之上。

兀纳失里手执火把,面部狰狞,狠狠地扔进了柴堆。

火烧起来了,映红了一张张或悲伤、或愤怒的脸。

兀纳失里抽出马刀,吼道:“儿子死了,我要这个世界有何用?”

听说三孙死在沙漠了,马上就反水,投向二孙!

最气人的是,解缙这小子竟然抛下《洪武大典》不编了!

「果然,帝王的心思你别猜。」

「老朱成功地骗过了所有人。」

二孙,你连祖训都不听了吗?

也幸亏,三孙提前对陶成道有交待。

编写《洪武大典》,是咱交待的任务!

为编写这个,咱提拔了解缙,并交待户部和吏部,要地方给地方,要钱物给钱物,要官员给官员!

第四天就把咱定下的年号给改了,从洪武改成了建文!

还擅自更定官制!

不听祖训、不循祖制,这真是反天了!

现在这么一想,四子朱棣从北地起兵,发起靖难之役,倒是可以理解!

朱允炆简直太不像话了,就算是咱驾崩了,你难道不第一时间找找咱的身首?难道不应该是第一时间向胡人宣战吗?

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登基!

「去年,老朱时时处处做出一副亲近我、偏爱我的样子,天下人都上了老朱的当!」

「让蓝家、常家都看到了我当储君的希望。」

二孙,这就是跟咱对着干!

咱说的话,难道不是祖训?

听说咱“驾崩”了,解缙恐怕连悲伤都没有!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