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

第0579章 河神宋礼

精通河渠水利,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

这样的官,的确不会当官!

但是,咱要的不是会当官的,咱要的是会做事的!

特别是户部的官员们有的是在默哀,还有不少是幸灾乐祸的。

宋礼别看官职不高,但心气还挺高。

有人劝他改一改名字,或者就以字来称呼。

幸亏三孙来了!

要不然,咱还真冤枉一个好官了!

不过,刚刚咱不让宋礼干了,怎么好改口?

“咳,咳,允熥,吴王呢,吴王来了吧?”朱元璋问道。

殿中大臣们等着朱元璋处理宋礼呢,没料到他突然问起了吴王朱允熥。

朱允熥并没有来!

突然,门口出现了朱允熥。

原来朱允熥来了,一直不想进殿。

在殿外站着,想怎么站就怎么站!

“允熥,过来,过来,往前面站。”朱元璋招呼道。

朱允熥在众目睽睽之下往前走。

怀疑、震惊、钦佩等复杂的目光同时投射过来。

王清选看着朱允熥,心里很不是滋味。

朱允熥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啊,去了一趟监利,真把决口给堵上了。

但王清选相信,李景隆的描述绝对是夸大夸大再夸大!

决口决没有李景隆描述的那么宽!

洪水也决没有李景隆描述的那么大!

肯定是监利县的百姓都上了!

而后,李景隆在陛下的授意之下,往吴王的脸上贴金,还搬出了上天!

陛下在这里描述西域给吴王贴金还不够,这又让李景隆去贴,贴了一层又一层!

至于如此吗?

不少官员看着朱允熥走过来,感到他也没什么变化呀,天神?天神与他挨得上吗?

李景隆这货,无耻到节操粉碎!

“允熥,宋礼此人,你听说过吗?”朱元璋决定让朱允熥来处理这件事。

三孙只要说宋礼人不错,咱就有台阶下了。

“宋礼?听说过。”朱允熥答道。

朱元璋追问道:“你以为宋礼如何,懂不懂河务?”

“宋礼,我听说他对河务研究多年,很有心得。”朱允熥答道。

「老朱怎么问起我来了?」

「哦,肯定是李景隆!」

「李景隆来报告监利县的情况,让老朱误认为我懂河务。」

「宋礼当然懂河务。」

「永乐称帝后,先后任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太子太保。」

「元朝末年,会通河被黄河决口泛滥的泥沙所淤积,运河中断。如果想恢复这条航线,必须进行疏浚。」

「怎样改造大运河,保证漕运畅通,成为朱棣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终,宋礼历时九年,解决了大运河的通航问题。」

「达到了河河相通、渠渠相连、湖湖相依,汇成一派巨大水系。」

「从此,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畅行无阻,漕运能力大大提高,每年从东南运粮米几百万石,接济北平。」

「大运河真正成为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作用巨大。」

「因此,宋礼多次受到各朝的皇帝表彰。」

「明正德年间,宋礼被尊为河神。为纪念宋礼治水有功,在汶上、南旺建祠和庙并塑神像,供后人每年祭祀。」

「明万历元年,被封为“开河元勋太子太保”,谥号“康惠公”。」

「宋礼的治运功绩也受到后人的赞颂,清代康熙、乾隆两朝皇帝对宋礼进行追封,对其后代特别抚恤。」

「清朝雍正时,敕封为“宁漕公”。」

「清朝光绪时,朝廷追念宋礼的题词是:宋尚书圣德神功不居禹下,敕封显应大王。」

朱元璋不由得兴奋起来,没想到,宋礼是个人才!

并且还被这么多皇帝敕封,被广大老百姓建祠!

咱差一点错过了这么一位治河人才!

“好,就这么办!令,宋礼,调入工部,任都水清吏司郎中。”

性子急的朱元璋立马宣布了对宋礼的任命。

啊,所有人没想到朱元璋对宋礼的态度来了一个急转弯!

不是要撸掉宋礼的官帽子吗?

这怎么立马升官了?

工部郎中,这是正五品!

户部主事,这是正六品!

这是不是太儿戏了?

“宋礼,吴王说你颇懂河务,很好!”朱元璋道:“刚才,你们吵吵得咱心烦!一听到宋礼二字,咱就痛恨。”

“咱正为治河发愁,既然吴王举荐了你,那你就负责治河吧。”

“宋礼,这名字不用改了。你就用治河的成果向朝廷献大礼!向百姓送厚礼!”

说完之后,朱元璋松了口气。

刚才冲动了,不应该马上宣布对宋礼的任命。

应该是先关进去,随后再找个机会放出来,而后把他调到工部,让他给咱治河去。

今天幸亏咱把话给圆过来了。

天啊,宋礼这是走了狗屎运了。

就因为吴王朱允熥进来的一句话,说是宋礼对河务研究多年,很有心得。

这还是据说!

于是陛下根据吴王的据说,立马改了旨意,不仅没有撸掉他,反而是提拔他!

宋礼此时目光灼灼地看着吴王,心中震憾不已。

宋礼老家在河南的洛宁县,家乡离河洛交汇处不远。

河洛交汇处,洛河水清,黄河水浊,两河交汇,清浊分明。

从古至今,这里的人们修渠筑坝,对黄河、洛河进行了很好的利用。

宋礼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于水利河务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边学着诸子百家,一边找寻前辈治水的有关资料。

他学习研究这些,很少有人知道,没想到吴王知道!

宋礼偏不,并且说我叫宋礼难道我就送礼了吗?

难道就不能说我讲礼制、重礼法?

「只是宋礼不怎么会当官,《明史》记载:礼性刚,驭下严急,故易集事,以是亦不为人所亲。卒之日,家无余财。」

朱元璋一怔,没想到这个叫宋礼的家伙还是个好官、清官!

陛下都赐名了,宋礼以后在朝廷岂不是要横着走?

所有人都在为宋礼默哀。

官员们都感到,宋礼之所以如此特立独行,只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为的也就是引起上司的注意,图谋更大的官位和权力。

天呐,这个宋礼胆子太大了!

朱元璋呼地站起身来,冷笑道:“宋礼,你好大的胆子!”

朱元璋正想让人查一查宋礼到底有没有送过礼呢,朱允熥的心声传进了脑海:「宋礼?原来此人在这里!」

「宋礼自幼聪颖悟知,好学有志,精于河渠水利之学。」

但是,辛辛苦苦得来的官位给搞没了。

谁知道宋礼不仅不求饶,反而道:“陛下,臣不服。臣要改名,要么是父亲同意,要么是皇帝赐名。臣请陛下赐名!”

咱要的不是会来事的,咱要的是会干事的!

要是朝廷上上下下都是老奸巨滑的老油子,咱这个皇帝还怎么当?

这家伙是在孤注一掷!

如果陛下真的赐名,宋礼立马咸鱼翻身!

这次,终于引起陛下的注意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