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谍战之梦魇》
谍战之梦魇

第2章自从我知道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就准备好了

他若是留在后方,对于抗战能起到的作用最多也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只有前往敌后,他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可能,哪怕最终失败身死,也不枉穿越一场。

而想要将来在敌后混得开,并且能够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就必须要让那些主持一方的长官看到自己的价值。

我知道你去意已决,也就不阻拦了,不过敌后战场危机四伏,你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只有足够细心和谨慎的特工,才能在敌后战场活下来。

希望抗战结束后,我王新衡,还能带着香港区的弟兄和你一起喝酒。

兄弟,保重!”

没有哪个长官会不喜欢,有能力立功,又会将主要功劳让给自己的部下。

由于多次调动,陈洪涛这种在长官看来属于美德的品质也慢慢传扬了开来,一时间受到了军事情报调查处许多高层的青睐,而这也是陈洪涛的目的所在。

事实证明了陈洪涛的正确,就在抗战刚刚开启数月,陈洪涛想着自己该如何申请调往敌后,又该去哪里时,军事情报调查处的上海区区长周伟龙主动向军事情报调查处处长戴春风申请调一批各地的骨干,支援因为上海沦陷而损失惨重的上海区,而陈洪涛就在这批申请调动的人员当中。

自918事变以来,上海一直都是日本特工最活跃的地带,经济中心的重要性和各大租借并存所带来的良好生存环境,使得上海成为了日本特工的温床。

在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上海是国统区内唯一一个会出现日本特工与军事情报调查处的特工当街大规模枪战的城市,日本特工在上海的猖獗由此可见一般。

由于互相之间都有着极深的了解,也都互相掌握着对方的一些信息,日本的特工在军队控制上海后,第一时间对军事情报调查处的特工展开了清洗。

由于之前一直掌握着主动,上海区的特工对自己的隐藏并不是十分严谨,这导致他们在面对日军搜捕时,在第一时间就损失了大量人手。

人都是肉体凡胎,哪怕有一些英雄能够靠着意志力挺过酷刑,但大多数的人,终究是熬不过刑讯的折磨,一次性有大量人员被捕,对任何一个情报组织来说,都是致命的,军事情报调查处上海区的特工自然也不能例外。

一个说出十个,十个说出一百个,除了几条十分隐蔽的暗线外,所有未被抓捕的特工都不得不抛弃明面上的身份,躲在各处据点中,军事情报调查处上海区的情报网一时陷入了全面的瘫痪。

此时的武汉和南京等城市还没有被日军攻破,军事情报处尚有余力,戴春风自然会尽全力支援上海,所以立刻便批准了周伟龙的请求。

陈洪涛对于这次的调动,感到很是满意,上海本就是他最想去的几个地方之一,但想到老长官王新衡,他还是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哪怕说到激动之处,王新衡依旧将自己的声音控制的十分平淡,他随即再次拍了拍陈洪涛的肩膀,转身向桥边走去。

看着这位不满三十岁,鬓角就已显苍白,伪装起中年人得心应手的老长官缓步走向远方,陈洪涛十分想给他敬一个庄严的军礼,但最终也只是低音声的呢喃道:“放心吧,王区长,自从我知道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我就准备好了。”

到了那时,军事情报调查处的大量精锐都会转入敌后,比现在的反谍作战惨烈十倍,百倍的潜伏生涯将会成为军事情报处大部分军人的常态,而陈洪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前世熟读近代史的陈洪涛知道,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国政府,并没有被日谍造成重大的破坏。

但相对于陈洪涛参与过几十次反谍行动,或直接或间接地抓捕和击杀过近百名日本特工的功勋来说,这样的升迁速度,却又显得十分缓慢。

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后,中年男子拍了拍陈洪涛的肩膀,低声说道:“不求升官,不惧生死,不错!不愧是我们黄埔出来的军人。

作为一个从21世纪回到1933年的穿越者,陈洪涛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穿越,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穿越成一个刚刚加入军事情报调查处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但在他看来,苍天既然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并让他来到了这个时代,他自然应该为抗战出一份力。

因此,陈洪涛在加入军事情报调查处后,就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针对日特的行动中。

然而,与这些优点呈现鲜明对比的,是陈洪涛那坎坷的仕途。

陈洪涛有着黄埔毕业生的身份,若不是他多次主动将自己主导的行动所获得的功劳归功于上级的指挥,他早就可以晋升为校级军官。

许多人曾经认为他是想讨好当时的上级,但他多次主动申请并成功调动的行为,再次让他的举动变成了一个迷。

陈洪涛知道同僚们对他的看法,但他并不在乎,因为他知道,全面抗战很快就会爆发。

前世做了十几年销售,却从没有得过销冠的陈洪涛,终于找到了他所擅长的工作——特工。

天生的冷静和果断使得陈洪涛可以在最紧要的关头,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最有可能正确的选择。而被销售行业磨练出来的耐心,使得他可以对一个貌似没有任何潜藏价值的暗子,进行长达数个月的监视,最终找到并且捣毁日特的聚点。

因此,陈洪涛从来不会自己独占功劳,哪怕是完全由自己主导的行动,他也会将主要的功劳归功于上级的指挥。

虽然下属立功,上级也会受到嘉奖,但直接指挥和稍有参与甚至全无关系所受到的嘉奖,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四年的时间里,他从南京总部的行动队少尉副队长干起,先后辗转于军事情报调查处的三个区,最终晋升为香港区精锐行动小组上尉组长。

这样的升迁速度在军队中绝不算慢,而在向来升迁困难的军事情报调查处中,更是算得上一路高升。

头脑冷静,行事果断,极具耐心……,一系列对陈洪涛的夸赞,被陈洪涛的历任长官毫不吝啬的安在了他的头上。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