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谍战之梦魇》
谍战之梦魇

第43章人鬼

为此,他在来到上海之前,从哈尔滨警察厅征招了一批特务科的中国人,秘密潜入上海,侦查上海滩所有码头的情报。

能够进入哈尔滨警察厅特务科的中国人,都是一些无父无母的孤儿,在1012岁就进入日本人控制的学校学习,很容易受到日本人的洗脑。

这些纯正的中国人对于汉语无比熟练,又大多做过苦活,累活,只要洗脑成功,他们比大多数日本精锐特工,更适合潜入到中国社会的底层。

张不饿回答道:“我是听住处附近的一个大哥唠的,他也是码头工人,经常在九江公司的码头干活。

他当时特别肯定的说,晚上在九江公司的码头干活时,看见有些箱子里装着枪,有些箱子里甚至还藏着人。”

听到张不饿的话,张四喜立刻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他笑道:“小东北,你就是太实诚了!听别人说话,听不出真假。

“赤木大佐,您曾说过如果有重要的商业情报,也要第一时间向您汇报。

我今天在码头卸货时,发现所有的货物都是翡翠原石和黄金,其数量足以满足目前整个上海的需求。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批货物的主人,将是第一个试图在新上海出售大量奢侈品的商人。

如果他能盘活上海的奢侈品市场,上海的经济将快速复苏,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尽快跟您汇报这个情况。”

听了张不饿的话,赤木雄一陷入了沉思。

按常理来说,赤木雄一并不负责上海的经济复苏,完全没必要关注对上海经济复苏有利的商人。

但上海的经济如果能够复苏,中国特工在上海潜伏的难度将会增加,日军在组织搜捕时,也将更容易获得成功。

而且赤木雄一除了是情报部门的负责人外,还是个希望日军获胜的日本人,他很清楚现在日本政府面临的困境。

由于粮仓被炸,耗时三个多月才打下上海的上海派遣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原本快速拿下南京的计划,自然也化为了泡影。

按照大本营的安排,进攻南京的计划,要到明年3月才能执行,这将使日军在短期内无法在前线战场做出大的突破。

大多中国商人害怕国军再打回上海,不敢在此时帮日本人的忙,以防遭到清算。

而商业的萧条毫无疑问会加重市民们的恐慌心理,哪怕日本人在报纸上写出一条又一条前线大胜的消息,也没有多大效果。

因此,上海经济迟迟无法复苏,大本营所制定的从上海榨取外汇的计划,也不得不延期制行。

赤木雄一很清楚大本营的保守,接踵而至的困难,很有可能让他们诞生出停转谈判的念头。

所以他想尽快复苏上海的经济,给大本营以及强心针,让他们坚定打下去的决心。

虽然有着向派遣军总部申请干预的冲动,但理智的思考了一阵后,赤木雄一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若是此时军队已经占领了南京,这些奢侈品还有可能起到推动经济复苏的作用,但现如今SH市民对日军战力的质疑与日俱增,军方再怎么干涉,也无法影响大局。

“你的情报很有价值,东亚人民为你骄傲,回去继续潜伏吧,不要露出破绽。”

“嗨!”张不饿闻言点头应了一声,就走出了特高课总部,却没注意到一个身影正紧跟在他的身后。

你想想,九江公司如果真的在做军火生意,怎么会大意到让他同时看到枪和人?就算他真的看到了,也不可能活着告诉你。”

张不饿闻言震惊道:“这么说,他是骗我的?”

听到张不饿的汇报,赤木雄一感到有些失望。

在来上海之前,看过特高课总部被袭经过的赤木雄一,就怀疑袭击者很有可能不是当时仓皇逃窜的军事情报调查处上海区的特工,而是从国统区支援来的精锐特战小队。

脱掉身上的外衣,从洞中拿出包裹好的西装穿在身上后,张不饿的形象立刻从一个码头苦力变为成功人士。

张四喜好奇地问道:“你听谁说的?我在九江公司的码头装卸过几百次货,晚上的活也干过几十次,还从来没见到过军火。”

张四喜摆摆手说道:“哎,谈不上骗不骗的。在码头干活,太苦了!要是不给自己找点乐子,怎么干的下去?

没娶妻生子的,还可以去打个牌,喝杯酒。结了婚,生了孩子的,就只能去找人聊天。感觉憋气时和别人吹个牛能让自己舒服一点,等你干的时间长了,就明白了。”

望着张四喜离开的背影,张不饿深呼一口气,转身走向了棚户区。

将脱下的衣物塞入包裹中,还原一切伪装后,张不饿双手攀墙,翻出了小巷,离开了棚户区。

没过多久,张不饿的身影就出现在了上海特高课总部的大楼外。向守卫出示了他的证件后,张不饿走进特高课的总部,径直来到了特高课课长赤木雄一的办公室。

“赤木大佐,我已经询问过多名经常去九江公司码头干活的老工人,暂时没有发现九江公司的异常。”

吃完午饭,二人继续运货,直到所有货物入库,才结束了一天的忙碌。

张四喜急于拿着领到的工钱,给家里的妻儿买粮做饭,与张不饿相约明天在码头见后,就匆匆向家赶去。

赤木雄一原本希望这张隐藏的底牌,能给他带来一些惊喜,但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能传递回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既然没有收获,为什么不按指令继续潜伏,反而冒险来这里。”

进入棚户区的张不饿,并没有回自己名义上的家。拐了几个弯,又翻了几座墙,确定没人能跟踪自己后,张不饿进入了一条破旧的小巷。

走到小巷的中央后,张不饿俯身抽出一面残破墙壁下的十几块砖,一个大洞随机出现在他的面前。

张不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开始专注的解决手中的杂粮饼和热水,以防它们变凉。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