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
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

第2次上小学27

那个时候所展示的洗衣机基本上都是双缸的洗衣机了,一个用于洗涤一个用于甩干,我家买双缸洗衣机那都是90年代初中期了,因为双缸洗衣机那个时候还是挺昂贵的,之前父母在我第一次上小学之前到天津的时候只有姨姥的小儿子也就是我的天津小舅也是结婚的时候买了一个双缸洗衣机,那是80年代初中期。而母亲领我去的那个时候已经是接近80年代后期了,但是双缸洗衣机的价格曾经听母亲说还是挺高的,比起天津小舅买的时候价格是降下来一些,但还不是那种说买就买的价格。

至于冰箱那个时期就更是绝对的奢侈品了,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都是那种特别高的价格,并且绝对没有别的选择余地。不像现在高端冰箱上万的也有,但是两三千的价格的也挺多,因为选择的余地多了,但是那个时候买冰箱在我们这个省城就是国营的百货商店。至于我总说的十六门里面就没有卖过冰箱和洗衣机,如果那里卖的话可能去这些大型的国营百货商店的人就更少了。但是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哪个商店卖什么都是有计划的。虽然是市场经济那个时候已经拥有了,但是我可以说在那个时期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并存的,并且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

其实吸引我的除了那个有的时候会播放电视节目的橱窗,就是那些摆满了各种收录机的橱窗了,那里面大的小的,并且什么颜色都有。有的呢是那种纯粹的收音机,但是有的给我感觉非常大,而有的又非常小,并且摆在里面总是给我一种想摸一下的冲动。还有的就是带有播放磁带功能的收音机了,那个时期我家已经有带有播放磁带的收音机了,在没有搬到现在这个位置之前我曾经写过母亲那个时候还是挺喜欢听磁带的,并且还经常领着我去她的那个有海外亲属的同志家里翻录磁带,那个时候我感觉家里的磁带还是有一些的。但是搬过来以后就感觉母亲很少听磁带了,甚至到后来别说买磁带了,就是到同志家翻录磁带都没有了,我不知道这里出了一些什么事情。因此我家那个收音机就成为一个的陈设品了,曾经有一段时间就是摆在那里。后来有一次我在晚上的时候摆弄这个收音机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调整到了收音功能,并且当天就听到了袁阔成老师的《三国演义》的评书,这一下子才算是把这台收音机的使用重新激活。

成绩通知单母亲也拿了回来,上边果然没有这次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语文成绩我现在只记得考的还可以,至于考多少分早就忘记了。

从第二天开始算是正式进入暑假的假期了,其实开家长会的那天晚上姥姥就想领着我回她所居住的那个房子那边去,但是整好那些日子轮到母亲应该是夜班,因为上一个夜班的话可以休息两天的时间,再加上上夜班的当天上午和下午上班之前母亲还可以看着我,所以就和姥姥说等到她上白班的时候在把我送过去。

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在家里多呆一些日子了,到现在我都想不明白到底现在所住的这个房子哪点好?为什么当时就那么舍不得离开?其实姥姥那个房子所在的院子里现在想一想多安静呀!现在在我所在的这个省会里想找那么安静的地方真的太难了。当然那些有钱买别墅等高档居住环境的人例外,我说的就是普通的家庭现在在这个省城所面临的居住环境,现在夜市的干扰加上各个商铺的疯狂的室外音响等扰民的行为,想拥有一个原先的那种安静的居住空间是不可能的了。

虽然是可以暂时在家里呆上一段时间了,但是在家里呆着其实有的时候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感觉可能更累,因为母亲天天看着写暑假作业,我当时做不到我们班级里大多数的同学那样一天基本上写完一样作业,所以只能是按部就班的每天写着老师规定的作业,那个时候感觉用钢笔写大原稿还是一件特别累的事情,至于别的作业那个时候感觉好像不太累了,数学作业留的就是书上的课后作业,也没有单独留什么卷子之类的,因此写起来相对来说快了很多,毕竟其中大部分的数学题那个时候在副校长代课的时候都在学校做过了,并且对于不会的题那四位六年级的女生也都基本上算一对一的辅导过我们了,所以那个假期的数学作业好像是整个小学六年时间里写的最为舒服的一次。

但是也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头痛的一些作业题,那就是那份写有暑假作业的作业本。之前我就说过了,这种作业本里面可是什么题都有,有可能今天是语文多一些,有可能今天的数学多一些,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其他课程的一些试题,所以虽然二年级学完了,但是所有的教科书都不敢扔,因为生怕在这个作业本里会出现哪个课任课的一些知识,万一出现了就得翻书找答案或者看书里的知识参考如何回答。

那个时候里面展示的物品在当时来说绝对是奢侈的高价物品,那天我依稀见到了有空气加湿器,因为那个时候电视里总做这款加湿器的广告,因为对于这款的加湿器的外形记得相对清楚。电视里的广告有豪华型和梦幻型,但是我在这里的橱窗里只看到过豪华型的,至于广告里出现的那种梦幻型的从来没有见到过。

另外还有就是那个时候的一些家用电器的展示,比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以及录放机等电器。如果有的时候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播放节目的电视机,那个时候只要是橱窗里的电视机播放节目,那么肯定那个橱窗前边就会围满了人。那是因为那个时候电视机才算刚刚普及到城市的家庭里,但是很多家庭那个时候还是黑白电视呢!而在橱窗里展示的电视机都是彩色的电视机,如果说尺寸我说不出来,但是肯定是比我家里的那个彩色电视机大。

母亲那那个收发室的老人又聊了一会儿,看样子母亲应该是认识他,因为我记得母亲准确的叫出了那个老人的姓。反正聊的无非就是姥姥所在的这个国营百货公司的一些事情,还有就是这个老人说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百货公司以外的人到这个办公楼来办事了,母亲是这么长时间以来的第一个,然后好像又聊了一些关于姥姥的话题,并且说道这次好像关于姥姥的事情没有办完,可能过一阵子还得来。不过那个老年人说道让姥姥亲自来比母亲这些子女来可能办成的机率要大一些,母亲听到以后好好的感谢了这个收发室的老人。

父亲出门以后可能也没有多长时间,就和母亲一起回来了。因为父亲在去学校的路上遇到了刚刚开完家长会的母亲就一起回来了。我问了母亲以后才知道家长会开这么长时间的主要原因就是孟老师对于这学期她住院住了这么长时间对孩子的课程有些耽误而道歉的一些话,然后就是重申校长在放假仪式上所说的重点,希望孩子们在假期里都平平安安的,不要出现什么危险的情况。

因此在家里过的那些日子只能是痛并快乐着,因为看着我写作业,所以那些日子母亲基本上在上午的时候就不怎么出门了,一旦有事情的话如果不是那么特别重要就等我写完作业以后下午再去办事,有的时候可能还会领着我一起出去。有的时候陪母亲去办事可能是我最为高兴的时候了,那个时候母亲去的一些地方都是我以前没有去过的或者说是以前去过但是已经在记忆里变得的很模糊了,所以母亲领我去的话可以看到很多的新鲜事物。其实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时候就那就喜欢和母亲出去,反正到现在我有时自己都说不清楚。

记得有一次母亲领着我去姥姥单位办一件什么事情,姥姥的单位就是距离大舅和二舅家房子特别近的那个国营百货商场,之前我都是在大舅家的阳台上看这个商场的全貌,要不就是有的时候母亲领着我路过那个商场看一下这个商场的近景,当然进去过的次数也有一些,但是肯定不能和进十六门的次数相比,十六门可能一天去一次,或者是两天去一次。而这个商场去的时候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少的,再加上那个时候我岁数也小,个头也小进这个特别大的百货商场的话总是感觉空间特别的大。那个时候大多数国营商场经营的方式都差不多,一楼经营什么,二楼经营什么,三楼经营什么,四楼经营什么都是划分好的。十六门虽然只有一个楼层,但是屋子非常多,所以也是按照这种方式来划分的,这个屋子干什么,那个屋干什么的。总之是那种一目了然的经营方式,虽然现在的各种精品屋和大型超市已经占据了现在我所在的这个北方省城,但是说实话有的时候还真挺怀念原先的那种百货商场的经营模式。

这就导致了我拿起了身边的小木棍当成枪给自己壮胆,甚至开始朝着大院门口的方向朝着空气打了起来,现在想一想那种安静的气氛还是挺可怕的,母亲可能在办公楼里呆了将近30分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这个院子真的太安静了。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个时期人人都有工作,母亲这是下夜班休息白天才有时间,要不然平日里上白班的话母亲也没有时间出门。可能就是人人都有工作的关系吧!所以在白天基本上也没有什么闲杂人员来到这个院子里吧?

那个时候母亲去已经退休的姥姥单位办事,现在母亲都退休许多年了,并且也都将近70岁了,可是我还是一事无成,现在想一想真的挺对不住父母的。

那一天母亲领着我从这个百货大楼的后院出来以后,又转到了这个百货商店的前面去,我问母亲为什么不回家,母亲说要到这个百货商店里去买点儿东西去。

那个时候我敢说这些大型的国营百货商店里肯定是有专门负责美工的人员,因为我每次路过这些大型国营百货商店的时候都会被那些临街的用于展示商品的玻璃橱窗吸引住眼球。省城里的国营商店那个时候应该是挺多的,但是在我印象里这种用于展示玻璃橱窗好像姥姥原先工作过的这个百货商店是最多的,因为这个国营商店占据的是街角的位置,所以它了橱窗是向两个方向延伸的,因为在两条街上都有它的橱窗。

我高高兴兴的下去以后回到了那个院子里,但是当准备玩的时候就傻眼了,玩跷跷板的话怎么说也得两个人,至于玩秋千的话以我的能力自己肯定是摇不起来,如果没有人在背后推我的话,那么秋千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不稳定的椅子而已。

刚开始的时候我自己还来回的在这两个大玩具之间来回的穿梭的玩,后来自己都感觉到没什么意思了,并且老是在想为什么没有别的孩子进来玩呢?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来,也能把这两个大玩具玩起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别说孩子了,那段时间里整个院子里连一个大人都没有,一开始我感觉自己玩的还挺疯,但是过了一会儿就不知道怎么了,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来的害怕,如果按照今天话来说就是恐惧,别看有的时候人多的时候感觉特别烦,但是真的如果是附近一个人都没有的话那种感觉也不好受。

但是现在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搬来之后父母都不怎么使用它的具体原因,在没有搬家之前父亲特别喜欢它的收音功能,因为经常看到父亲调试着收听各个电台的节目。母亲就更不用说了,特别喜欢听磁带歌曲。但好像就是两个人商量好似的,都一下了对它失去了兴趣。曾经有些认识的人说父亲之所以不摆弄这个收音机的原因是因为电视机的出现,而母亲之所以不听磁带了原因也是因为电视的出来。那个时候我还挺相信这些人说的,但是直到后来姑姑说的我才感觉可能才是真正的原因,姑姑说之所以都不摆弄的原因就是怕耽误我学习。这个我只能说有可能是真正的原因,因为这么多年也没有跟父母求证过,因为如果真的是怕耽误我学习不用收音机了,可是看电视不一样是有声音吗?收音机只是吸引耳朵,可是电视可是连耳朵和眼睛都吸引呀!所有我只能说是有可能但不敢确定。

所以如果有机会路过这个百货商店的橱窗的时候我都一定会站在摆满各种收录机和收音机的那个位置站上一会儿,我心里在想这里的这些机器所发出来的声音怎么样,声音好不好听。因为那个时候家里的那台收音机我还没有重新使用,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在原先那个老房子里摆弄的时候如果调到有节目的那个波段了,虽然可以听到声音,但是杂音也是挺大的,有的时候得来回找那个杂音最小的位置,但就是这样杂音一点儿没有也不可能。因此我总是幻想着有一天父母可以在这个商店里再重新买一个亲的收录机来听,当然这只是幻想,因为那个时候的收录机和录音机的价格也都不便宜。

后来我感觉到实在是受不了那种特别安静的气氛了,就一个人进入到了办公楼里,好在收发室的那个老人真的挺不错的,把我送到了母亲所去办事的那间办公室。时间就是这么巧,老人也把我领到那间办公室门口了,母亲也出来了,于是老人就把我交给了母亲。母亲问我怎么不在下边儿玩找上来了,我说下边一个人都没有感觉特别害怕。那个老人也说这个院子本来就大,再加上平时一个人都不进来,所以孩子在院子里呆着肯定得害怕。

母亲再次领着我下楼回到了院子里,从我进屋到母亲抱着我下楼应该能有个5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个期间没有一个人进入到这个办公楼里面来,当来到院子里的时候还是没有看到一个人进来。

但是姥姥工作过的这个商场的身后,也可以说这个商场的大院我可是在以前一次都没有去过,那天母亲领我去时候好像都是下午了,进入那个院子以后我现在反正记得是一个人都没有遇见,后来母亲进到办公楼以后才在收发室那个位置看到一个上岁数的老人,跟老人说明情况以后母亲就领着我上楼去了,但是说实话那天我不知道怎么,心里就是特别害怕这个办公楼里的气氛,总是有些不自在。后来母亲就和我说刚才进来的时候看到了院子里有一个跷跷板和一个秋千,就和我说让我自己到那边玩去,但是不能走出这个大院。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