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
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

第2次上小学71

其实那些轮胎展品在大活动室里是怎么摆的我们这个小学里的学生大多数都不知道,因为摆完以后就上锁了,等有人要来参观的时候会务组的人提前到我们学校把门给打开。

在展会举行的日子里我们可能有些适应了,因为动不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打断教学,因此那些日子里无论是孟老师还是其他的课任老师基本上都不怎么讲课了,全都是无休止的做卷子。这些卷子没有一个是阶段测试的卷子,全都是老师自己油印的,一看上去就黑糊糊的,说实话那个时候真的是特别讨厌做各种卷子,但是现在想起来的话也是一种对小学时的回忆了。不过也非常奇怪,对于小学做卷子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做卷子在我的脑海里直到今天都没有美好的回忆,而只是痛苦的回忆。

但就是做卷子的话也要随时做好放学的准备,但是有一点和以前不同的就是卷子如果没有做完的话,老师暂时先收上去,等第二天再重新发下来接着做。其实给我的感觉说是卷子也行,说是课堂作业也行,或者说是两者的结合体也可以。

从正大门出来以后孟老师就转身回学校了,而我们这些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一个不落的都走向停在位于主干道我们教学楼这一侧的那辆载重汽车的所停的位置去了。

那个时间里那辆载重汽车还停在那个地方,我们看到还有工作人员一起用力从后边的车厢里往下卸轮胎,那个轮胎可不是现在常见的什么小车的轮胎,感觉都特别的高,那个时候上三年级不知道是不是个头的原因,那些轮胎在我的记忆里好像起码得有常见的门那么高,并且好像还有更高的,那天我们都比较奇怪的是这样的轮胎是用在哪里的。

我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因为毕竟孟老师还留了作业,其实离开的也不止我一个人,挺多同学都离开了,但还是有几位同学站在那些看着热闹。

那一天我的位置是在从操场通往教学楼的那个门口,其实也只能说是门口,距离真正的门口中间还隔着10多名同学呢!

那个大红花我是真的挺喜欢的,本来我还以为就是发给我们这些学生了呢!结果是那些客人来的差不多了以后,会务组的一群人看样子应该是大学生又把刚才发给我们的大红花给收回去了。其实现在想一想这样做也对,否则的话什么都用一次那么投入也太大了。

那一天见的外国人是真挺多的,比我在第一次上小学之前去北京和天津加在一起的外国人都多,但是因为我们是北方的一个省会城市,因此这些外国人以苏联人居多(注:这个时候苏联还没有解体呢)。还有一点可以看出来是苏联人的原因就是这些人有的也领着孩子,而这些孩子也和我们一样佩戴着红领巾,如果不是苏联人的话,那么那天我们看到的孩子也不可能佩戴红领巾。

但是说实话那个时候真的感觉外国孩子比我们大很多,因为佩戴红领巾,那么肯定是小学生了,而那天我见到的两个佩戴红领巾的外国孩子的个头好像比我们学校里的一些男老师的个头都要高,感觉更像我平常接触的一些高中生的个头。我那天见到的还只是两个外国女孩子,如果是男孩子的话我估计那个头可能得更高。

但是现在我都想不明白的就是她们跟着家长来参加展会的话,那么学校给假吗?或者是苏联小学的假期和咱们国家不一样吗?看着她们高高兴兴的上楼去了,而我们这些中国的小学生当把大红花收走了以后还在操场里站了挺长的时间,然后校长才让老师组织我们回教室的。在我的记忆里可能也就是在这一天看到了那些来参加展会的部分客人。

其实到各个学校的那些临时展厅参观的人数毕竟还是有限的,否则的话各个学校就暂时休学了。但是这都已经给各个有大活动室的学校带去挺多的不便了,没有办法的事情。也就是第一年办这种洽谈会,等于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第二年的时候洽谈会再次举行的时候就没有再借用各个学校的大活动室了。

其实我们倒是希望借用,因为借用的话就上半天班了,那个时候别说休息了,就是上半天班的话我们这个班的所有同学都非常高兴。但是这个想法是不可能因为洽谈会再次举行而实现了。

来我们学校的参展商是搞轮胎的,而去三堂弟他所在的小学的参展商则是做食品加工的参展商。后来三堂弟和我以及二堂弟说道那个参展商的机器就放在他们小学操场大门里,并且每天他们上学的时候就可以闻到从这个机器里传出的很香的味道。但是这里所有的机器可不是一个或者两个,三堂弟说起码得有十多个这种制作零食的机器摆在他们小学的操场里。

但这可能就是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吧!我们小学的领导不让那些参展商和我们接触,而三堂弟那个小学在这外洽谈会期间可是正常上学的,别说休息了连半天班的时候都没有。

据三堂弟说他们小学每天课间活动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围在这些机器旁边,一个是看那些参展人员操作着机器。二是看那些来参观的人,当然主要是指外国人。三是他们围着看的时候,有时会得到那些操作机器的参展人员送给他们加工好的小零食。

三堂弟怎么说我就怎么听,那个时候也不可能找谁去求证三堂弟所说的话,话又说回来了就算是真的又能怎么样?谁让去我们学校那个大活动室的是个轮胎商人而不是什么零食加工机械的商人呢?

三年级下学期给我感觉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一个学期,因为这个学期里除了每天正常的上学之外,好像学校还有挺多的事情我们这些学生或多或少的都要参与其中。

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父母难得给我买了一个电子琴,是真正的电子琴而不是玩具。那个时候社会上还没有现在这种公开的各种学习班,想学习的话要不就是认识这方面的老师到人家家里去学去。另外就是到省城的少年宫去学去,因为少年宫里可是有各种兴趣班,并且师资力量也是相当的雄厚。

电子琴买完以后父母找到了各种关系,可惜真的实在不认识搞音乐的人,爷爷原先是认识一些,但这个时候爷爷认识的那帮人早就退休了,甚至有的人都离世了,所以爷爷那边也没有帮上多大的忙。

其实不光是父母给我买了一架电子琴,二叔家给我的三堂弟买了一个小提琴,而三叔家给我的二堂弟买一个钢琴,当然这个钢琴说是给我二堂弟买的也不完全是,主要是三婶是妇联幼儿园的老师,也喜欢弹个曲子什么的,因此才买的。那个时候个人家买一个钢琴可是一笔相当大的消费,并且也会引起很大的轰动。反正是三叔家买这个钢琴的时候,在钢琴送来的那一天我和姑姑的孩子都是三叔家那里看去了。

但是事情的结局就是我们三个人没有一个最终走上音乐的道路,甚至连音乐爱好者都谈不上,但是好歹我在以后还交上了一个真正的音乐界的人士,虽然人家在全国来说没有名气,但是我认为只要是专业团体的人就是音乐界的人士。当然这是后话,以后我会很详细的介绍这位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真正的朋友。

三婶因为是妇联幼儿园的老师,所以她还认识几个学校的音乐老师,当其中的一位音乐老师来了之后也让我二堂弟好好的坐在钢琴前边儿的椅子上,并且认真的指导我二堂弟弹钢琴,但是结果是来了几次之后就和我三叔说以后不会来了,并且把三叔给他的教学生的钱也还给我三叔了,后来曾经听三叔说过,那个老师说二堂弟实在不是那种学习乐器的孩子,不要耽误时间了。那个时候的这些老师在外边教学生尤其是这种兴趣类的老师真的还是挺负责的,如果发现孩子不是那块料的话,真的就劝家长不要往这上面花钱了。

而现在的这些课外兴趣班,哪里还看孩子是不是这块料,只管收钱,才不管最后孩子能不能学出来。

回到家以后就打开写起了作业,有一点我敢肯定那个时代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与不好,大多数回家都在会第一时间写作业的,当然作业的完成质量如何就另说了。

我写作业那个时候已经有些慢了,当我写完之后就听见有人敲我家的房门,因为父母不止一次的告诉不要轻易的给人开门,因此我每次都是大声的在屋子里问是谁,但每次的回答的声音不是亲戚就是同学,那天回答的也是同学的声音。

就算是再大的展览馆,也架不住来的外国来的参展的人多,要不然也不可能把省城里所有拥有大活动室里的中小学校的大活动室都占用了。

那些日子我们学校要不就是上午上课,要不就是下午上课,并且可能正在上着课的时候就突然通知放学,因为可能要有人去位于顶层的那个大活动室里看展品。

他们见我不出去也就死了心了,等关上房门以后我就来到了阳台上,果然他们看我不出去也就散去了。

我们大家都在小声的议论着,声音很小。因此孟老师也就没有过多的说什么,正在我们看着楼下那辆载重汽车的时候,最后一个从家里吃完饭的同学回来了,孟老师看到所有中午回家吃午餐的同学都回来之后就让我们收拾好,然后在她的带领之下我们一个个的都特别老实的跟着她从学校的那个带有台阶的正大门出去了,至于为什么不从操场大门出去就不知道了。

那个时候同学之间经常性的互相串门,今天放学到我家,明天放学到你家,很多的时候还经常性的在一起写作业。我不知道今天的孩子还有没有我上学时的这体验了。

但是有一点我还是要声明,那就是大多数时候同学之间的串门在别人家里的呆着的时间还是相当的少的,大多数的情况下就是敲开房门找同学的时候多一些,其实就是在门口站着等着同学出来。

但是说实话,我一般真的不愿意和这些同学在一起玩。也不能说不合群,因为这些同学里敲门的那个就是班里边最能打架的那个同学,而站在楼梯台阶上的那些同学也差不多全都是班里边好打架的那些同学,这个可真的是什么样的同学找什么样的同学,但是我真的搞不明白为什么喜欢找我。

当天晚上的省城的电视台时播放的新闻我现在还记得,那就是省城的第一届经济贸易洽谈会开幕的新闻。那个时候没有网络,如果想知道什么消息的话,基本上就是三个渠道,电视,广播和报纸。至于杂志我始终不认为是获得消息渠道,而应该是获得知识的一个渠道。

电视里也出现的这个首届洽谈会的主场地,省城里著名的红太阳展览馆的画面,那个时候很多人都特别羡慕在这个展览馆工作的人员,这里的工作人员出差的机会特别多,并且好像还有去国外和港台地区的机会,当然这只是那个时候听大人说的,至于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可不敢肯定,但这个展览馆是个事业单位是肯定的。

这个展览馆附属的电影院我倒是没少去过,因为母亲单位有的时候发电影票也会发放这里的电影院的电影票,因此我对这个展览馆真的是既熟悉有陌生。熟悉是因为这个展览馆的电影院也可以说是剧场真的是没少去,但是整个展览馆里别的厅室起码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是没有去过,或许去过也忘记了。那个时候这个建筑真的是给人的感觉特别的庞大,其实现在站在这个建筑的面前依然还会感觉到它的庞大,虽然这个建筑早已经不再是红太阳展览馆的名称了,并且里面的格局早就已经不再是原先的展览馆时代的格局,但是外表依然是那个外表。虽然它现在里面有各种经营的项目,如家乐福,汉斯等等,但是居住在省城里的老省城人到现在一提到这个地方或者提到这个地方附近的地方的时候还是习惯称作为红太阳展览馆。

好了,把时间回到那天下午我写完作业听到敲门声的时候吧!当听到是同学的声音之后就把门打开了,问他们有什么事情。

那天除了敲门的同学之外,好家伙在楼梯台阶上还站着好几个同学呢!我询问有什么事情,结果这些同学说的意思都差不多,那就是到学校操场外边看热闹去,说操场里可热闹了。

这里我提到了课堂作业,这个概念其实在我第一次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但是第二次小学毕业以后我都没有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课堂作业,因为那个时候给我们的概念就是如果有课堂作业的话那么就不应该回家再继续写作业,而结果则是回家写作业就从来没有中断过,而课堂作业则始终对于那时的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同时期上小学的网友们,你们那个时候小学有没有课堂作业的概念,如果你们有课堂作业的话那么你们放学之后还有作业吗?留言讨论哟!

也不能说我们完全看不到这些参展的客人,其实在展会的第二天的时候就在我们学校的操场里我们学校的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说从操场大门一直排到了顶层大活动室的门口,并且手里拿着会务组提供的大红花,只要看见了有轿车停在操场门口以后下来了人,就开始大声的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这8个字。

如果和这些人一起出去的话,没准儿什么时候就会因为什么样儿的事情就会打在一起。这一点我真的要说明,无论是那个时候也好,还是现在也好,有的时候同学之间扭打在一起以后,老师大多数的时候就认为是同学之间互相闹着玩有些过了而已。其实我可以说只要两个人扭打在一起的话,就没有什么闹着玩的因素了,而真的是打架了。并且很多的时候有些学生下手都特别的狠,往太阳穴上打和其余的一个致命的位置上打的话还能说是闹着玩吗?

我就是因为太了解这帮人了,所以他们来找我的话,我全部以没有时间或者作业没有写完为理由让他们去找别的同学去吧!再说学校操场里能有什么热闹可看,弄不好这里还有什么阴谋呢!

那个时候别的同学来我现在居住的这个房子找我,和我去别的同学家里找别的同学都是把门敲开了以后在门口站着等待着被找的人出来。除非是被找的同学要求进屋,要不然我们基本上都不进屋。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那就是约好了去谁家写作业的情况下,那就是进屋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