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
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

第2次上小学91

队列站好以后,就又听到喇叭里传出了大队辅导员的声音,大概的意思就是哪个位置的同学为什么没有按照规定穿着服装。如果是低年级还可以理解,但是我们班还有一个同学被校长看到了没有按照规定穿衣服,但是说实话我在教室里的时候还真的没有注意这件事。至于五年级和六年级不按规定穿衣服的同学感觉好像每个班都有。这孟老师在昨天还一个劲的叮嘱呢!这都有同学不按照规定穿着,如果不叮嘱的话,那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能主动按照升旗仪式的要求穿衣服来了。

升旗仪式就在各位班主任特别生气的一种状态下开始了,通常开学第一天的升旗仪式的升旗手和护旗手都是由鼓号队的同学担任,毕竟开学第一天不可能有同学在假期里做出那种可以担任升旗手和护旗手的好事,除非这件好事太出名了。虽然在开学仪式的时候也会对一些同学在假期里的好人好事做出表扬,但是那些好人好事好像又不够当升旗手和护旗手的资格。

升旗仪式结束以后,我们都回到了班里,孟老师先把那个不按照规定要求穿着的同学批评了一顿,也就批评批评了,因为事情已经出了,就算在生气都不可能弥补了。

反正我通常到达教室的时候是在7:25左右,不是去的最早的,也不是去的最晚的,在以后的大多数日子里只要不是下午班的话,那么我极少会在7:25以后到达学校。

但是当我来到教室的时候虽然看到了很多到校日和之后的那几天假期不假期,开学不开学的时间段没有来学校的同学,但是依然还是感觉有几位同学没有来,但是也没有往多了想。

快到8:00的时候孟老师推开教室门走了进来,我们全班都大声叫到:真高兴,这个学期还是孟老师你带我们。

叮嘱完这位同学以后,孟老师就开始收开学仪式的电影票钱和学费了,这两项是分开收的。这种收费的任务通常是组长去完成,如果遇到这种同时收有两种费用的时候,就由本组里一位学习好的同学来进行收取另一个费用。孟老师的时候还是分工挺好的,但是等到五年级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有的时候班里那些淘气和好打架的同学也出来帮着收取另一个费用,结果通常是钱没有收来多少,有可能就与本组的另外的好淘气和好打架的同学打在一起了。有的时候就算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和六年级时的班主任在场都制止不了,也不知道这些同学的打架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

虽然头一天孟老师也叮嘱别忘记带钱的事情,但是和我一开始想象的着不多,班里肯定会能好几位同学说忘记带钱了,好像还有那么几位同学说钱好像在半路上丢了。这么说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班里的任何收费的活动就没有一次可以收完的时候,肯定会有几位同学忘记带钱。反正这一次孟老师的做法就是让这些同学现在第一时间回家取钱去,因为那个时候很多同学的父母是与长辈一起居住的,就算父母上班没在家,但是爷爷奶奶在家或者姥姥姥爷在家同样是可以取到钱的。

但是首先孟老师是知道哪些同学家里是有长辈儿的,如果家里真的就是和我家里一样就是父母两个上班族的话,那么就算这个学生想离开学校说去什么地方取钱去,那么孟老师肯定也不会让他走的。

当这些同学走了之后,孟老师又安排起了别的任务,那就是还在教室里的同学还要把教室以及责任分担区的卫生再次进行一次打扫。但是说实话,有很多同学真的是宁肯回家取钱,有的时候也不愿意在学校干活,虽然1978年出生的人已经很能吃苦了,但是也得承认这个时候出生的人那个时候也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外号,那就是“小皇帝”。虽然在学校的时候除了擦窗户的这个任务挺多同学不敢去做以外,大多数的卫生我们都能搞好。但是这也只限于在学校是这个样子的,一旦回了家以后恐怕大多数同学没有一个干家务的。当然我说的只是那个时候的我所在的这个省会城市小学里的孩子的状况,至于同一时期的农村的小学生肯定应该是能吃苦的。

因此通常让我们搞卫生的时候,其实背地里挺多同学都是挺不愿意的,但是不愿意干也得干。因此抱怨完以后还是得打扫卫生,但是说实话,有很多的时候打扫卫生的学生越多,有的时候干起活来就越慢。曾经有一次在周六放学以后,班里只留下了我和另外三个学生打扫卫生,结果别看就四个同学打扫班级和责任区的卫生,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四个人干起活的速度竟然比平时很多同学在一起打扫卫生的速度还要快出很多。不知道那个时代上小学的网友有没有相关的这种体验。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就是那些回家取钱的同学其实也是无法躲开打扫卫生的这个活动的,因为通常来说我们这打扫卫生的活动能持续到上午第四堂课下课的时间。因此就算是回家取钱的同学回来的话一样也得从事打扫卫生的活动。

这个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的上午就在大家一起打扫卫生的这种大劳动当中结束了。我们这些同学到了上午第四堂课快下课的时候才算把教室和责任区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其实我们不是打扫的慢,这里面也有挺多同学玩心眼儿了,都不想那么快把卫生给搞完,因为卫生如果就用一堂的时间搞完了话,那么孟老师肯定就要给我们大家正式上课了,但是说实话众多同学这个时候还没有正式进入到上课的这种状态上来,本着能拖就拖的原则来搞的卫生的。所以在第四堂课快下课的时候才搞完卫生也就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孟老师看到卫生都打扫完毕以后,就让除了那些回家取钱的同学先留在学校,因为他们回来的时候小组长也好,班主任也好都没有时间去收他们的钱,因此打扫完卫生以后才收他们回家取的钱也是很正常的。

虽然很多同学还没有适应开学的这种状态,但是对于吃饭的问题可就不是适应不适应的事情了,因为那些家住的远的或者是家住的虽然近,但是家里的父母都是白天不在家并且家里也没有长辈的同学在开学的第一天就是带着饭盒来的,因此不管怎么样他们中午就是得在学校吃午饭了。

不过我反正中午是回家吃饭的,虽然父母有的时候也会赶上不在家的时候,但是母亲通常都会把饭给我留出来。其实母亲也不是没考虑过让我中午在学校吃午餐,但是后来可能感觉到中午在学校吃午餐的话可能更吃不好,所以除了极少数的情况下基本上我还是中午回家吃午餐的时候多一些。

另外回家吃午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父亲那个时候别看是上白班,但是很多的时候父亲中午的时候就回来了,因为父亲也不喜欢中午做饭,所以父亲经常是中午回家以后买些猪头肉之类的副食来吃,如果当天单位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就基本上不去单位而是下午在家里休息了。

因为父亲回来的时候能买些好吃的,因此很多的时候可能上课刚上到第三堂课的时候,我的心就已经飞回家了,总是在想今天中午父亲会买什么好吃的。现在想一想父亲对孩子的爱有的时候真的是和母亲不同,虽然小的时候特别害怕父亲,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父亲其实对孩子的爱有很多的时候是要靠体会的,甚至是多年以后可能才会感受到。

孟老师也是半生气的说道:“想不带你们吧!但是学校领导不让,这个学期只好继续带你们吧!”

“这个学期咱们班又有好几位转走了,今天你们看见的同学就是看见了,那些没有看见的就是已经转学走了的。”孟老师接着道。

主要就是在听着喇叭里传出的声音的同时可以用眼睛不时的看一下操场的外边,虽然那个街道在那个时候我们天天上学放学起码要走上四遍,但是不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对于上课时间的外界是那样的好奇。喇叭声里不时的传出了体育老师的全臂向前看齐等口令,好让所有年级的队伍快速的整齐,虽然说原先的时候在每个站着的位置的地方都用油漆画圈给固定好了,但是毕竟过了一个假期的生活,很多同学还没有从假期的那种状态当中恢复过来,所以体育老师不停的喊看齐等口令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但是有一点要说清楚,就是别看我们已经来到了新操场这边儿,但是要说明的就是我们四年级是在新操场的最里边儿,也就是我们如果要看栏杆外边儿的话,首先映入视野里的是众多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的身影才能看到操场外边。直到我们六年级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的第一眼就可以看到栏杆外边儿的道路了,因为我们是一班,所以六年级的时候就站到了新操场的最外则了。

当所有学年的学生都来到操场以后,我就看到学校的一位副校长拿着连接着新旧两个操场的那个麦克站到了升旗台上。

这几位同学既不是学习好的,也不是淘气的,但也不是学习不好的,也不是不淘气的那类的学生,他们有时候欺负同学,但有时候也被别的同学所欺负,所以我很难把这几位同学定义为是哪一类的学生。不知道各位在那个时代上学的网友你们身边有没有这一类的同学,但是我认为肯定是有这样的同学,只不过是多还是少的问题。

其实对于那些没有来的同学,其实我们班的大多数同学对于他们的接纳程度还是有限的,因为大多都是二年级三年级转来的同学,很少有一年级一开始就跟着我们班级的。

虽然大规模的转学是在五年级和六年级开始的,但是四年级连同学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转学走了的这几位同学可能是家长已经很明确的得到了我们学校或者是我们这一届学生是不可能分配到距离我们学校很近的那个重点中学了,因此可能也就感觉没有必要让孩子继续在我们小学读书了。其实这部分家长的消息我认为得到的都有些晚了,因为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有同学转学到可以肯定是可以后分配到那个重点初中的小学去了,这部分家长的活动能力肯定比四年级开学转走的这几位同学的家长能力更强。

这一点我就没有搞明白,按照原理来说越是比我们小的新生进入小学应该更知道学校里的规定什么的,但是给我感觉好像就是我们学校新入学的同学好像是一年不如一年。

“各个班级听好了,二年级的学生站到上个学期二年级所站的那个位置上去,依次类推。不要再站在上个学期自己班级位置上去了。”这位副校长拿着麦克风用一种命令似的口吻说道。

但是这个方法也的确好使,同时也给我们班学年一个非常好的视野,那就是按照副校长的要求我们整个四学年都来到了新操场这边儿,这一下视野可是真的感觉不一样了。因为原先在旧操场那边儿的话,面对的是教学楼,左边儿的方向是住宅楼,而右边儿的方向还是教学楼,因此可以说我们整个的视野里全都是楼。

而新操场这边儿虽然前边和左边依然是楼房,但是右手边可是学校新操场的栏杆了,通过栏杆可以看到外边的那条道路,虽然那个时候的车已经很多了,但是毕竟感觉视野要开阔了很多。

我们还是先来到旧操场原先三年一班时所站的那个位置,也不光是我们班,所有的班级别看都升了一个学年,但是依然还是站在原先那个学年时所站的位置上。这就造成了新开学时所招收的一年级的那些班级老师不知道应该让这些新入学的同学站在哪里了。

反正当时虽然操场里相对来说是没有人说话,但是整个操场里的队伍显得就特别的乱了,因为那些一年级新入学同学一个是不知道站在哪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还不知道上学是什么概念呢!挺多还在操场里玩呢!

之后孟老师又把那位每次新学年开学就由他父亲制作光荣榜和学习榜的同学叫了起来,并且给了他一张纸,让他告诉他的父亲还是要把已经转学走了的同学的名字写在光荣榜的最后边儿。其实孟老师不止一次的说道,之所以要把转学走的同学的名字还写在光荣榜上,就是要让还留在这个班级的里同学知道曾经还有很多同学与大家一起学习过。但是说实话如果孟老师不给那位同学那张写有全班同学和已经转学走了的同学的名单的话,别说光凭那位同学,就是全班任意叫一个学生恐怕都不可能把已经转学走了的同学的名字全都说出来。

但是每次这位同学的光荣榜和学习榜由他父亲制作完以后,由他拿到学校并且粘贴到墙上以后,很多同学看着光荣榜上那些已经转学走的同学名字时候,很多的时候都会发出感慨,并且说道曾经与某位转学走的同学在一起玩过什么。

并且还有一个现象那时候同学之间互相谈论,但是没有往深了想。那就是每一次的新生入校的人数和班级是一年比一年少了。我们这一届学生以及我们往上的那几届学生每个学年最少都得有7个班,有的学年还有9个班的时候。可是应该是从我们上三年级的时候开始,一年级的学生人数就越来越少了,但也基本上能维持在7个班左右。但是别看是7个班,但是每个班的人数可是与我们这一届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这一届每个班基本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是60人左右。但是我们上三年级的时候,小学一年级每个班可能就是50人左右了。等到了四年级开学第一天升旗仪式这一天,给我的感觉好像每个班也就是45人左右吧。

所以其实从四年级开学我们小学的人数其实始终都是在不停的减少的,但是好歹我们及下一届学生以及我们往上的几届学生所在的班级的学生基数比较大,因此虽然是人数再减少,但是如果是升旗仪式的话,操场里的学生还是挺多的。

孟老师说完以后就让全班去操场集合了,毕竟开学的第一天总是要进行升国旗仪式的,但是在我的记忆里既是开学第一天又是星期一的时候好像并不多。所以可能就会有这样的场面发生,周六是开学式升国旗仪式,那么到下个周一的时候还是要举行升旗仪式的。所以参加升旗仪式的服装就得接连穿上两天。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