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七零我有亿万物资》
重生七零我有亿万物资

第162章 开干

不过冯慧珍发愁的是,这25000件衣服,还不包括裤子。

他们做完了衣裳,裤子也就最多能够做两三千条。

剩下那两万多条裤子,让谁做啊?

还有下一回!

做得不好还要扣钱,万一做得不合适扣了钱,那还不得被大家伙儿骂呀。

连累的大家伙,连累着以后还没有钱,最后亏的谁,谁还心里不清楚。

这可是好大一笔钱。

他们村子到目前为止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

最后还是冯慧珍动了一下脑筋。

把村里有缝纫机的人家组织起来。

虽然不多只有三台缝纫机。

缝纫机的效率比人工可快多了。

先用缝纫机把衣服和裤子的大线给扎起来。

剩下的细节方面就由人们分工合作。

比如说一件衣服缝袖子的缝袖子,缝衣领的缝衣领,缝前襟的缝前襟,上纽扣的上纽扣。

一件衣服在手里停不了多久,大家谁也不用耽误功夫,分工合作又很快。

每一道工序把钱算下来,到时候按照工序来算钱。

比家家户户在家里闷着心思去做衣裳,速度就会快得多。

冯慧珍这个建议,让王大壮的媳妇儿简直是拍案叫绝。

“你们这读书人就是有脑子,你这主意我怎么能没想到呢?这样一分摊开速度就快得多。”

果然把妇女召集到一块儿商量了一下,大家一听这个也是纷纷点头同意。

这样的话避免了有些人的弊端,有很多人手艺不强。

做活儿慢!

可是分成一道工序的话,再慢还能慢到什么程度?

很多人都纷纷点头同意。

而且这样的话,甚至村里的男人也能帮上忙,比如说缝纽扣。

谁家男人还不会个缝缝补补,大活做不了,拿不出手,缝扣子总可以,挖扣眼儿总可以。

照这么一计算,25000套衣服,他们还真能消化掉。

冯慧珍这边得到消息,第二天一大早,是王大壮赶着马车,送冯慧珍去到供销社。

王大壮亲自见到了周主任,在周主任的办公室,他们生产队和周主任的供销社签订了这一次的加工合同。

前期可是没有一分钱的。

合同成功之后经过验收,产品都合格,那么才会按照合同要求把所有的加工款付清。

周主任立刻安排人从库房里给他们把需要的材料拉走。

前两天这一批工作衣裁剪好的布料已经送了过来。

包括各种辅料,针线和纽扣。

王大壮那一辆马车可拉不下供销社,专门出动了一辆卡车。

给他们把前期5000套衣服的布料送了过去。

王大壮的马车也拉了几百套。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到了生产队。

生产队早有人在路边儿看着,谁都知道王大壮今天跟着冯慧珍去县里面给他们办这次的事情。

大过年的外面刮着西北风,谁都不怕冷,手塞在袖筒里,就站在村口眼巴巴地望着。

看到那一辆卡车的时候,村里人急忙去通知书记和会计。

大家当时商量的结果,这活儿不能在各家自家干,毕竟是个流程的活儿。

特意把大队部的那几个屋都收拾了出来。

反正平常大队部这屋子里也就是开开会,基本上没啥事情。

大队部的五间屋子,包括院子,那都绝对宽敞。

腾出来一个屋子做库房会计专门上手进行统计数字入库。

会计现在既是会计,又变身库房保管。

村里人全都出动帮着卸货。

没花了半个小时,就把货物卸到库房里。

刚送走了卡车司机,王大壮赶着马车又回来。

村子里仅有的三台缝纫机,已经抬到了大队部的第一个屋子里,这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村里人甚至把自家积攒的塑料布都拿出来给地上铺上,这样布料不会弄脏。

大家是说干就干,热火朝天。

冯慧珍身为这次合同的执行人,有重要的质量监管责任。

村里唯一会踩缝纫机的三个妇女上缝纫机试验了一遍。

看着没花十分钟,一条裤子的两条大线就全被缝上了。

上衣也是如此。

大家都激动了十分钟一件儿的话,速度相当快。

整个下午村里的妇女都在忙着走流程,大家也要熟悉一下流程。

每个人的任务安排得恰到好处。

冯慧珍甚至还把刘雪梅和张秀云喊了下来。

这种集体劳动和大家最容易融为一体。

闲着也是闲着,和生产队的村民们打成一片,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们在这个生产队不知道要待多久,短时间来说也至少七八年。

和村民们相处融洽,就会得到村民们的关照,这里的村民可不讲究你是什么样的人。

脾气相投,自然会对你关照。

生产队长媳妇儿也跟大家说道。

“大家伙儿尽自己能力把东西做好,也给咱们生产队争气,不然的话,以后有这样的好事儿,让人家慧珍哪有脸去给咱们争取。

一个月就是9000件衣裳,三个月绝对能够把25000件衣服全都做出来。

这还全部都是纯手工,毕竟这年头家里有缝纫机的,人家那是凤毛麟角。

能出来做工的一共是370个人。

有些人心里还起了小心思的妇女,立刻把心思歇了。

大家往长远的打算想一想,以后细水长流。可不能因为这一回的买卖砸了咱们的招牌,以后大家可都赚不到钱。”

众人一听这话,纷纷保证。

大家听了这话,哈哈大笑起来。

这么多人,那是因为有的是家里婆媳两个,有的是家里婆媳,再带上家里成人的闺女。

这么算来算去,一下子人就多了起来。

冯慧珍简单地统计一下,按照目前的人数来说370个人,平均一天能做300件。

“让队长家的检查,我们保证谁做坏了都得返工。”

“就是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我们一锅汤。”

吴大壮和媳妇儿,还有村里的支书会计正在商量这事儿,他们也算了一下,剩下两万多条裤子不能白白的放过啊。

冯慧珍给大家的信儿,一件上衣给的工钱是两块钱,一条裤子给的工钱是1块。

登记得很顺利,花了两个多小时,冯慧珍拿到了同意的名册。

生产队三百多户人家。

“慧珍,您放心,我们肯定做到最好。”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