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一人一棍闯三国》
一人一棍闯三国

第41章民心所向民生所愿

王鸿鸣看见了太史慈跟见到了亲人一样,握紧了太史慈的双手,用力的摇晃,边摇边问:“有吃的没有!”

旁边的刘备、关羽、张飞也一个劲的点头,赵云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喉头明显的上下移动咽口水,太史慈一时之间还以为中原闹了灾荒了,要不然怎么都给饿成这样了?

但是如果闹灾荒,怎么这些老百姓不见瘦呢?太史慈转念又想。

刘备也深知靠着自己与马腾远不会是董卓的对手,也只能依从马腾,暂时打道回府了。马腾起兵便要回西凉,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王鸿鸣出城相送,临行前,马超马孟起突然和父亲说自己需要去宛城走一遭,见见世面,见见刘玄德麾下英雄好汉。

马腾也是没有想到马超会突然提出这个要求,但是转念一想,自己西凉领地处暂时无事,西羌人安定,未曾作乱,况且自己也与刘玄德交好,若马超可与刘玄德等人交好,长些见识,学些本事,倒也好事一件,便应允了马超。

马超满心欢喜,辞别父亲,马腾便率军回西凉去了,刘玄德与王鸿鸣相商议,眼下董卓虽然没了吕布,但飞熊军精锐犹在,退守长安,急切之中不可图之,况且以刘备的军队数量,一时还难以与董卓的军队抗衡。现在只能暂时回到宛城,以观天下之变。

刘备连着干掉了四碗面条才放下脸盆大的碗长舒一口气,关云长已经啃完了两条腌羊腿,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张飞抱着一整只乳猪,一口肉一口酒,吃的不亦乐乎,赵子龙的头几乎埋在了碗里,“吸溜、吸溜”的喝汤。

王鸿鸣左一口,右一口,进嘴的食物都来不及咽,就感觉是自己一辈子把自己八辈子的饭都给吃进去了,旁边的赵真语看着王鸿鸣的吃相都逗乐了,这哪是吃饭啊,简直是狼吞虎咽啊!

赵真语今天特意自己做了几个菜想给王鸿鸣吃,毕竟自己的准丈夫远征归来,这是自己一个女子应该尽的义务,赵真语原本还在害怕自己做的饭食不合王鸿鸣的胃口,现在看来,王鸿鸣似乎也不在乎味道,只是一味的想吃饱而已,好不好吃已经不重要了,能不能吃饱才是最重要的。

张辽咀嚼着嘴里的肉食,本来作为投降将领的他多少还有些拘谨,不过他看见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王鸿鸣现在都一个个的吃饭吃到满嘴流油,自己也顾不上什么礼仪了,抓起面前的肘子就啃了起来,这肘子是王鸿鸣用后世德国烤肘子的做法教给厨师做的,先蒸煮再烤,虽然现在没有后世那么多的调料,但是胜在外酥里嫩,张辽从未吃过这样美味的肉食,边啃肘子心里边赞叹道:“便是古之易牙,未必如此!”

张绣现在觉得自己投奔刘备也没什么不好的,虽然是自己最初投奔刘备是为了保命才不得已而为之,但是,现在看来,跟着刘备也确实有发展,自己也是宛城人,宛城在之前刘备没有当太守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日子。

高顺吃着油炸过的鸡丁,不由得感叹道以前和吕布一起在并州丁原丁建阳手下的日子,那时候每个军兵天天能吃上荞麦煮肉干糊糊就已经是不错的饭食了,自己的陷阵营也是天天吃这个,顶多是糊糊管饱。要是自己的陷阵营天天能吃今天吃到的饭菜,他觉得他有能力让陷阵营的战斗力再翻一翻。

在场众人中,狼吞虎咽的还有马超,他并不饿,哦,应该是说并没有饿成大家的样子,毕竟他是客人,王鸿鸣单独留出来了他的粮食,用作马超特供,马超是来宛城做客的,总不能让人家挨饿吧!这也不是待客之道不是。

马超出生在西凉,西凉可不是像以后影视剧里面表现的那么荒凉和野蛮,好像是一个化外之地似的,实际是西凉之地没有受到黄巾之乱和各种战乱的影响,还相对富庶。

而马超、马腾也不像是后世地摊文学里面那种野蛮人形象,人家世代公侯,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怎么可能和野蛮人一样?他们有西羌血统这一点不假,可是有西羌人血统,但人家归根结底是汉人啊,又不遵从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后世弄出个披头散发,大呼小喝的马超形象,王鸿鸣觉得乏善可陈。

马超大快朵颐,不是他平日里吃不到这么好吃的饭,而是凉州的食物实在是有限,只能吃到各种牛羊肉和西域蔬菜,葡萄、大蒜、胡萝卜、苜蓿什么的他倒是不少吃,这些中原反倒少见,而中原这里,王鸿鸣弄出的各种吃食琳琅满目他见都没见过,现在更是吃个不亦乐乎,不是他没见识,是这些东西确实少见。

“鸿鸣兄,你真是能人!能文能武,出得厅堂,下得厨房!我马孟起真是服了!”

马超的赞许王鸿鸣如数收下,酒宴散后,王鸿鸣要和刘备、关羽、张飞、赵云以及太史慈这些刘备军老班底来讨论一下关于新来的张绣、张辽、高顺的问题,其实也不止这三个,吕布手下的侯成和郝萌被活捉以后也跟着投降了刘备,这两个家伙侯成就是当成白门楼叛变时除宋宪、魏续外的第三主力,按理说王鸿鸣不太敢用他,不过既然在自己手底下,不重用也就罢了。

张辽是关云长亲自劝降的,肯定是以后要跟着关云长干,这两个人的脾气也是合得来,王鸿鸣也是准备把张辽安排给关云长当个副手的,当然以张辽的能力完全可以做个大将独当一面,只是王鸿鸣还是觉得关羽性格缺陷需要有人和他互补,张辽就正更合适。

至于张绣,他现在的价值就没有那么大,虽然历史上他把曹操打了个措手不及,干掉了“恶来”典韦不说还弄死了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和大侄子曹安民,这战绩也算是不错,不过那是靠着毒士贾诩的计谋,现在他光杆司令一个,贾诩还在人家董卓那边呢,他也只是一个武力值较为高一些的武将,没什么太出彩的地方。

本来王鸿鸣是想把他安排给赵云当个副将的,可是想来想去让人家大师兄在小师弟的手底下去干活听吆喝,多少有点折张绣的面子,于是把张绣安排给了张飞当个副手,张飞张翼德向来敬重有本事的人,张绣是枪术名家,张飞见识过人家的本事,也不会对张绣怎么样。

至于高顺,他所擅长的陷阵营步兵确实是天下一绝的部队,王鸿鸣觉得他完全可以再组建一支陷阵营部队起来,王鸿鸣可以全力支持,而且王鸿鸣也相信在自己的支持下,新组建的陷阵营绝对会更加强大,战斗力必然或有质的飞跃。

不过高顺却表示,自己的陷阵营是自己最初带出来的八百弟兄,十几年的磨合才初具雏形,想要短时间重建似乎不太现实。看着三国时期的这一传奇兵种有可能不复存在,王鸿鸣心中还是多少有些惋惜的。也罢!不能重组那就不能重组吧!王鸿鸣和刘备交谈了很久以后决定把高顺交给太史慈,共同负责平日里宛城防务。

在安排好一切之后,王鸿鸣最操心的还是这些老百姓的生计,十万人啊,不是个小数,在城外给他们每人划分了土地让他们安家,但是一穷二白的他们也需要一个短时间的生计,要不刘备迟早发粮食发到破产。

王鸿鸣要把细盐的提炼提上日程了,不过,还有一件事,那个自称是“神上使”的张曼成现在还在荆州和宛城的交界处作乱,有着这个定时炸弹时不时的骚扰,简直太影响刘备的发展,王鸿鸣现在想把他先行剿灭。

现在宛城是兵强马壮,武将上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张辽、张绣、高顺,想灭掉他一个区区张曼成还是不难的。

王鸿鸣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太史慈就主动请缨出战,这么长时间他没有剿灭张曼成不是因为他废物,而是担心宛城有失而不敢远离,现在大家都回来了他还不是随便虐菜张曼成。

张绣、张辽、高顺也请命出战,他们也是初来乍到,打黄巾军余党这种立功比较容易的战役他们正可以当做立功的机会。

王鸿鸣询问刘备的意见,刘备决定,还是由关羽率军去征讨,关羽则无比傲气的只要了周仓裴元绍和一万军马就要出城,刘备和王鸿鸣都不让,刘备硬是再塞给了关羽五千骑兵,而王鸿鸣则硬是让关云长把张辽也给带上。

关羽现在就准备去剿匪了,王鸿鸣觉得关羽再加上个张辽要是再奈何不了一个张曼成,那就太丢人了!

这次的打仗王鸿鸣不准备跟着去了,他想到宛城附近找找盐矿,细盐在三国时代绝对是有着较高利润的东西,王鸿鸣在宛城外找了半天,按照一种土办法,寻找着动物舔过的盐渍地或者矿石。

最后他在日暮西沉的时候在村子旁找到了一块耕牛舔过的矿石石壁,这面石壁黑中带褐色,王鸿鸣用天刑锏进行敲击,打下来一些石块,其中一些褐色的是呈现出晶体状态的,这应该就是盐矿的初始形态吧?

王鸿鸣知道这种盐矿要是吃了人会没命的,里面各种杂质、重金属、矿物质,正常人也受不了这种味道,吃了也会吐掉,他用随身携带的铁锏小心翼翼的把这几块东西给砸成了细细的粉末,这个工作王鸿鸣十分细致,硬是把这些晶体砸到了最细。

随着这些粉末用水冲开,王鸿鸣就准备用纱布进行过滤,这是他找宛城裁缝铺里面能做出来的最为细的纱布了。

他正在忙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前方不远处站着一个人。

抬头一看,大吃一惊!

“吕布!”

但是王鸿鸣提出,武关、汜水关、虎牢关、洛阳一定不能拱手让人,要牢牢把握在刘备自己的手里,决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因为这些地方不仅是日后进攻长安陇西的跳板,而且还是富庶地区,虽然洛阳被董卓一把火烧成了白地,可毕竟的汉朝都城,政治意义,战略意义都是非凡的。

想法很美好,但是现世往往残酷,这些地方全部驻军留守的话至少需要十万人,而刘备的总兵力也不过是十万人左右,宛城也需要人镇守,总不能把宛城老家给变成空城吧!于是乎,这些地方也只能主动放弃了。

刘备听完就掉了眼泪了,哭的稀里哗啦的!王鸿鸣也不胜感慨!这就是人民的力量啊!

敌人刚走,太史慈就率兵出城剿匪来了,正与刘备大军相遇,太史慈看见了漫山遍野的百姓,吓了一跳,以为是饥民呢!结果离近了一看,刘备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但是这些老百姓却一个个身体强健的不行。

在拖家带口的返回来宛城后,五万大军的军粮几乎都进了那十万百姓的肚子,五万大军包括刘备在内的大伙统统是勒紧裤腰带,王鸿鸣更是饿的眼冒金星,好不容易到了宛城地面还遇上了张曼成麾下的黄巾军袭来。

各路诸侯散去,刘备问马腾打算,马腾言现在十八路诸侯尽皆散去,只剩下刘备和马腾两人,兵马稀少,绝无破敌的可能了,不如暂时回去,以图后破敌。

不过,什么便宜都不占,直接空手而归不是王鸿鸣的性格,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那就是实行人口迁移政策,把司隶之民尽移至宛城南阳地面。

虽说洛阳的民众被董卓那个家伙都给迁到长安去了,但是司隶地界还有很多的民众。王鸿鸣想的发案是要和他们说明白,洛阳已经成了焦土,这些地方已经没了朝廷驻军,而且最近山贼疯起,更加上异族开始南下,留着在附近很可能会遭遇不测,以此劝说民众迁徙宛城。

毕竟这十万人不仅仅是劳动力和预备兵员,也是粮食消耗单位,十万人一天所消耗的粮食可不是个小数。洛阳附近赤地千里,是根本没法就地解决粮草的,所以刘备也只能拿出自己的军粮来,所以,在自己带出五万大军的情况下,再加上十万人的百姓,这已经是极限了。

五万大军饿的连枪都拿不起来了,结果十万老百姓抢过兵器就冲向了黄巾余党,一个个平日里轮锄头连枷,老实巴交的农民,竟然一个个人猛如疯虎,把那些黄巾余党直接吓得逃窜往荆州刘表领地方向。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王鸿鸣等人看得目瞪口呆,本来都准备背水一战了,没想到这些老百姓把敌人直接吓跑了!

老百姓最后对刘备说,刘大人让他们吃饱饭,活下去,有安稳日子过,既然如此,谁敢和刘大人为敌,那他们一定和那家伙拼了。

二来也是这些百姓确实厌倦了战乱,董卓的一把大火彻底让他们没了生计和家园,甚至是还有很大的一部分人丧失了性命,他们心里在想的是保不齐哪天董卓再从长安回到洛阳,自己岂不是又要遭遇劫难了吗?于是,寻求庇护,也是他们跟随刘备的一大动力。

怎么说呢,光是洛阳城内所侥幸幸免于难的百姓就是三四万,这还并不是全部的百姓,再加上其他的百姓加入,最后这个浩浩荡荡的队伍有近十万左右的人数带回宛城,虽然不及刘玄德最有感召力的时候,能让“数十万百姓扶老携幼相随”,但是十万百姓已经是刘备这一次能带人的极限了。

王鸿鸣可没有闲心和太史慈闲聊了,赶紧招呼士兵回营,百姓进城,什么也不说了!赶紧开饭!饿死了!

太守府的伙房今天几乎忙死了,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加上王鸿鸣,还有新降的张绣、张辽、高顺,反正是从洛阳回来的一干战将肚子都变成了无底洞。王鸿鸣早就吩咐下去不管是什么菜式,只要是能吃的就全端上来,伙房仍然忙的脚打后脑勺。

有了这十万人,王鸿鸣似乎有了自己开发细盐等一系列工业想法的基础,起码工人有了,至于他们的生计问题,短时间内,即便是开荒种地也不可能立即从地里面长出粮食,于是王鸿鸣就准备以工人的雇佣形式来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当然,这种尝试将是在整个三国时代的一种创举。王鸿鸣心里也没底是否有用,他现在的主要认为是先把细盐给拿弄出来,他知道是怎么做的,可毕竟也没有做过不是,只有他先会了才能教给别人这项技术。

王鸿鸣本来想能够弄得到三四万老百姓就已经可以了,但是他还是低估了我们刘玄德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尤其是洛阳城内的百姓,因为刘备带头救火的缘故,那真的是扶老携幼相随,他们是认准了刘备是少见的仁君,愿意跟着他走,这也是刘备素来的民心的一个写照。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