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一人一棍闯三国》
一人一棍闯三国

第51章廖化弃暗鸿鸣缓醒

此后他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充实和提高了理性认识。他四处为百姓诊治疾病,不收取诊费,荆州、南阳包括益州等地的百姓都十分感谢他的恩德。

在张仲景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当然,这是后话了。

张仲景惊魂未定,廖化起身,说道早就听闻过张仲景张身体的美名了,先生是慈悲为怀的济世心肠,救人与水火病痛之中,如此大德圣人,要是被自己害死了,那是天理不容。

张仲景之前以参王片调和汤剂为王鸿鸣服用,他看见王鸿鸣恢复了对外界的感知力,那就是有了知觉。

张仲景开始了后续的救治,放出王鸿鸣体内的余毒,辽东镇山之王人参的药力实在霸道,不仅能解百毒,而且可以让王鸿鸣在此洗髓伐骨,依照张机张仲景的话说,救治王鸿鸣这件事,只要有这镇山之王的人参,根本就不难。

眼见着王鸿鸣虽然没有苏醒,但是肉眼可见他的状态在渐渐好转,刘备等人是千恩万谢,把张仲景敬若神明,现在宛城里面,最受爱戴的人不是刘备,而是张仲景。

张机听了这番话,明白廖化的心思,他也不是想一直当贼寇,也是想要能谋个出身,只是他这样的身份不好,需要一个人引荐,而张机张仲景在荆州和南阳地面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他的推荐,说不定别人能卖他一个面子,收录了廖化他们。

张机想了想,自己这一路上难说不会再遇上些廖化这样的盗匪,这次侥幸不死,下一回可就就不一定了。不如让廖化保护自己回到宛城,自己把他推荐给宛城太守刘备,至于能不能录用,那就不好说了。

于是他说道:“壮士你既然有心弃恶从善,那我便助壮士一臂之力,我此去乃是为荆州中郎将黄忠黄汉升答谢宛城太守刘备刘玄德,不如你们随我一同前往宛城,一者各位可于路上保护我一下,二来我推荐各位投身于刘玄德太守之帐下如何?”

张机这么一说,廖化只听见“刘备”二字,心中不禁害怕,说道:“神医先生,我等曾在张曼成帐下与刘玄德部将关羽关云长、张辽张文远交战,那二人甚是厉害,若是我等前往宛城,只怕会没命了啊!”

张机听见了廖化说出心中的疑虑,便说道:“说道岂会如此?你等虽然曾失身为贼,但毕竟要改过自新,弃恶从善,况且首恶已死,你等虽为从犯,料定刘玄德不会杀你,那刘玄德是世上少见的仁义君子,将洛阳等地十万百姓迁徙致南阳以免战火,你等如若能倾心相投,自然可以容得下你们。”

廖化想了一下,张机要是能为自己这边说话,估计刘备也得给他几分薄面,刘备手下的大将关羽关云长可真是厉害啊!要是跟了这样的人,也强似跟那人头落地的“神上使”张曼成强啊。

于是,廖化当即表示了同意,当晚廖化就在上山摆下了丰富酒宴给张机张仲景接风洗尘。第二天便自荆州而前往南阳寻刘玄德,那一天正巧是碰到了张辽张文远与甘宁甘兴霸守住江口,张仲景说明姓名来意,便带着张仲景、廖化等人一同前往宛城相见刘备,这是想不到,误打误撞救了王鸿鸣一条命。

廖化那也是个人才,蜀汉后期的中坚战力,历经了很多年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才死。在实力方面,也是值得培养,有培养潜力和必要的一位将领,更重要的事,就冲他活这个岁数,也是可以拿来做将领的,毕竟七十了还能大帐的人在整个《三国演义》里面有没有几个,是稀缺资源。

这两天刘备见了廖化,对于黄巾余党,除了穷凶极恶者,刘备还并没有随意杀死,自己的手下之中也有太多的人是黄巾余党出身了,周仓、裴元绍、程志远、邓茂、卞喜,也不差这一个廖化,更何况有南阳神医张机张仲景推荐,刘备自然还是得给他一个面子。

刘备最主要看中的是廖化读过书,还识字,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个在黄巾余党里面可是并不常见的,周仓、裴元绍、程志远、邓茂还有卞喜,他们就是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粗,按关羽的话说,教他们识字远比教他们功夫难多了,三天学俩字,第四天就全给忘了,现在军中还真是缺少识字有文化的人。

于是刘备量才录用了廖化,不过没有给他兵马,而是让他当个文职的主簿,在关羽帐下。尽管如此,不过关羽最后也一定会让他带兵的,毕竟廖化的能力也是很不错的。

张仲景在宛城住下,给王鸿鸣来了个三疗程的治疗,第一个疗程解决他的生命危险,第二个疗程让他苏醒,第三个疗程则是让他恢复。

目前第一个疗程已经圆满完成,现在他正在完成第二个疗程,在晚上时王鸿鸣悠悠转醒,第二个疗程也是圆满完成。

王鸿鸣醒来的第一个看见的是近距离观察他瞳孔的张仲景,这个陌生人着实把王鸿鸣吓了一跳。王鸿鸣还以为是落入了敌人手里。不过张仲景的慈眉善目以及出现在他视线中的赵真语立即让他消除了警惕。

在得知此人乃是“医圣”张机张仲景之后,王鸿鸣惊讶无比,在得知是张仲景救了自己的命后,王鸿鸣不顾身体虚弱,非得要给张仲景磕几个响头。乖乖!自己何德何能,让中医里面的泰山北斗救了自己的命!

在张机张仲景看来,王鸿鸣不过是在他生命之中所救治的千千万万病人里面的其中之一,而对于王鸿鸣来说,这件事的意义非同小可,毕竟他不属于这个时代。

他知道张机张仲景今后的成就将会是有多大,他在想,如果自己能够把后世的医学基础和人体概念告诉张机张仲景,以他的医术造诣,是否能够突破这个时代医学上线的桎梏呢?

王鸿鸣作为武术运动员,传统国术的习练者,他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对各种的国粹还是十分的相信的,他知道在后世,中医的医术和疗效,包括科学性都受到过严重的质疑,但是他依然坚信,中国的中医药,不弱于他人!更不弱于西方医学!

王鸿鸣在冲动过后又细想了一下,张机张仲景虽然在医学方面颇有其天赋与见解,可是后世的医学理论毕竟是经过几千年积累所得出来的理论,不说浩如烟海吧,起码是这个时代的人所比较难以理解的,单单凭借张仲景一人,恐怕难以理解透彻,更别提在其基础上再加以创新了。

即便是集齐了“建安三神医”也未必能够成功,毕竟王鸿鸣对于后世医学也没有深入研究,对于这些复杂而又体积庞大的知识,王鸿鸣只怕他们三人也难以参透。

说起东汉末年的“建安三神医”,王鸿鸣这一次已经见过了“医圣”张仲景了,不知道另外两位在哪里。

这三位神医都是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的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为建安三神医之首。张仲景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而虽然张仲景为首,但是大部分喜爱《三国演义》的人,应该还是更为熟悉“神医”华佗,华佗浪迹江湖,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

华佗在后世医学中尤其以创麻沸散这种世界上最早的临床,和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在《三国演义》里,华佗作为建安三神医的代表活跃于书中,先后曾为东吴周泰、蜀汉关羽,以及窃国大盗曹孟德诊治伤病,最后因曹孟德疑心而死,其著作《青囊书》也没有流传后世,令人惋惜。

而最没有存在感和最不为人知的当属于董奉,他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董奉少年学医,信奉道教,曾任候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病人只需在山中栽种杏树即可看病。经年累月,山中杏树万株,郁然成林。杏子成熟后,董奉便用杏换谷,再将谷赈济贫民。他不求名利,乐善好施,被后世传为千古佳话。

虽然董奉在《三国演义》里没有出场,但他绝对是建安三神医之中,最为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他所到地方除了治病赈济以外,还遍访名山大川,采集野生植物制成丹药给人治病。有一次到交州即今日的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在三国时期归孙权统治。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三日。董奉把三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四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董奉住燮府中,后燮阴谋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欲害之。结果董奉利用气功装死,骗过燮后逃走。

如此看来,董奉不但会医术,还有一身不俗的武功。

而且还传说董奉修习仙法道术,已经成了修行,董奉在人间三百多年才仙去,容貌仍像三十岁的人。只是不知道这是后人杜撰,还是真实存在,王鸿鸣毕竟也是见过了张角妖术的人了,如果真的遇上了董奉,还真的要看看他到底会不会仙术。

张仲景稳定了王鸿鸣的病情后,把王鸿鸣带到了自己在宛城的住所里,让赵真语跟着照顾,自己则在空闲时间为宛城百姓看病,他的医术药到病除,让宛城百姓十分爱戴。

张仲景的医术令刘备等人十分佩服不说,张仲景还免费为宛城百姓诊治疾病,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治病救人,这样的胸怀让刘备自愧不如,关云长更是礼敬张仲景,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而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其中尤以东汉灵帝时期,公元168—188年时的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等几次的疾病流行规模最大。哪一次一死就是几十万人,而对于这些人来说,一个能够妙手回春的医者,才是在瘟疫之中他们最为需要的。

而在这期间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许多人因此丧生。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痛恨统治者的腐败,将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对此,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

不过廖化一个襄阳人,他是不可能没听说过张机张仲景的名号。这位神医为荆楚之地的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善事,治病救人,很受爱戴。

“哦!”看到了王鸿鸣眼角滚落的泪水顺着脸颊留下,张仲景在第一时间就走了过去,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张机张仲景一代名医,观察力敏锐。

原来,在张仲景自荆州启程赶往南阳时,于路遇上了一股张曼成的黄巾军残部,黄巾军把张机给活捉了。

张仲景被抓,大概率会被杀,不过,巧就巧在这一支黄巾军残部的领头人,名字叫做廖化。

想勒索人家家人,那就得知道张机张仲景姓甚名谁,是何方人士吧,家里几口人,一共几亩地,地里几头牛等等……

廖化才知道今天自己抓错好人了,立刻跪倒在地,磕头认罪,请求张仲景的原谅。要是让老百姓知道自己把张仲景神医给绑了票了,非得把自己给活嚼了不吐骨头渣子不可。

如今的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的“党锢之祸”。军阀、豪强也为争霸中原而大动干戈。农民起义的烽火更是此起彼伏。一时里战乱频仍。百姓为避战乱而相继逃亡,流离失所者不下数百万。

来点有说服力的,前不久汉献帝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也就是我们前文书中说的董卓挟汉献帝及洛阳地区百万居民西迁长安那时候,咱们有所描述,洛阳所有宫殿、民房都被焚毁,方圆二百里内尽为焦土,百姓死于流离途中者不可胜数。

现在张曼成被张辽给阵斩了,他的部下多半被擒,还有的一哄而散,廖化就是那其中的一个,纠结了一部分的黄巾军残部,继续干着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勾当,正巧,今天把张机给劫了。

翻来翻去,这个家伙身上就只有药材,这玩意不当吃不当喝,廖化他们也没法拿去卖钱,于是他准备看看这家伙能不能当个“肉票”即拿他当人质和张机的家人换钱。

张仲景见廖化还算是有些良知,和那些穷凶极恶的土匪强盗并不一样,于是就问他道:“多谢壮士不杀,敢问壮士高姓大名,为何在此啸聚山林?”

廖化听闻,不禁叹息道:“在下姓廖名化,字元俭,乃襄阳人士,只因连年天灾,朝廷苛捐杂税甚重,便投了黄巾,张角死后,随‘神上使’张曼成于荆州劫掠,不久前宛城太守部将关羽、张辽发兵征讨张曼成,张曼成被张辽所斩,从者皆散,我亦无处可去,在此劫掠为生,不想今日得见先生,廖化欲改邪归正,奈何不知何去何从,我愿送先生下山,只望先生能指点迷津一二。”

结果当张机说出自己姓张名机字仲景,南阳人士的时候,就轮到了廖化愣住了。

可能作为一个山西人,关云长没有听说过张机张仲景的大名,这本不足为奇,毕竟离的是有点远吗。

当然,廖化这个在蜀汉后期行将就木之年还要冲锋陷阵的忠臣,在他的年轻时期依然有着不光辉的历史,他当个过黄巾军,作为一个襄阳本地黄巾军,他是在张曼成帐下的小头目。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