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一人一棍闯三国》
一人一棍闯三国

第55章子午谷道铁甲浮屠

王鸿鸣听到他说这话,简直激动的不得了,赶紧给了贾诩两鞭子。

“还说谎!你怎么可能是贾诩贾文和!”

贾诩简直要哭了,这年头合着说实话也是罪过?难不成要让我自己证明一下我是我自己吗?

马超马孟起见李傕舍弃郭汜,心中嘲笑他果然是宵小之辈,也不去追赶,先将郭汜绑了,带了回去。

李傕夺路而逃,慌不择路,竟然撞到了罗马军团前面,正要逃跑,罗马军团扔起标枪,李傕被几十支标枪同时击中,整个人成了剑龙,死相奇惨无比!

罗马军团的战法以阵型为主,通力合作,变化多端,威力还真的是不小!最主要的中原诸军都没有见过如此战法,于是便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难以抵挡。

于是,他立刻准备进行子午谷奇谋,去找马腾、韩遂,让他们去进攻陈仓,并想向马腾借马超马孟起一用。

王鸿鸣一起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不止一次的想象,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马超没有病死,而是随军北伐,有他那一杆枪,让他去走子午谷奇谋,可能还真的就成功了。

毕竟以马超打得曹操割须弃袍的本事,打个夏侯楙还不是玩一样?而且如果马超不死,他就是后三国时期的武力值第一了,赵云都不行,因为岁数要比马超大。吓也吓死他夏侯楙!

但是马腾并没有同意,他说西凉众军皆服马超,举他为“神威天将军”不能擅离,既然王鸿鸣要走子午谷道奇袭长安,他可以赠王鸿鸣汗血马百匹,以及西凉羌骑给他。

王鸿鸣思索了一会,问道:“寿成公,鸿鸣再求一人,不知此人在不在你营中。”

“哦?是何许人也?”

“庞德,庞令明。”王鸿鸣的算盘打得响,马超堪称西凉军第一猛将,他那俩弟弟马休马铁还有表弟马岱现在岁数还小,韩遂那边的武将集体废物,书里五打一战马超还打不过,估计西凉军里的武力值第二就是这庞德庞令明了,毕竟和迟暮之年的关云长还能打上几十回合。

“却有此人!”马腾的回答让王鸿鸣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就怕这会儿庞德庞令明现在没有在马腾麾下,这样看来,庞德庞令明应该很早就跟随了马腾父子了。

“此人乃是我儿孟起伴当,当初随我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为人刚烈勇猛,常骑白马作战,因而军中皆称其为白马将军,既然鸿鸣要他相助,我变拨此人与你,再加一千羌骑归他统领,一并助你。”

马腾边说边让人传唤庞德到这里来,不一会儿,庞德就进了大帐,还拿着兵刃在手。

在《三国演义》里面,庞德的兵刃是大刀,现在他手里拿的兵刃也是大刀。

庞德现在拿的这口大刀,样式贴近于后世的朴刀,但是刀身更为宽阔厚重,刀柄更加长。他浑身披挂镔铁连环铠,八尺的身高,看起来还是很威猛的,身背弓箭,腰胯长剑,确实看起来就很勇猛。

“庞德,你领一千羌骑,随王鸿鸣将军前去破敌,不可不听号令!”

“是!”庞德领命。

随后庞德就和王鸿鸣出了帐篷,在帐外,他上下大量了庞德一番,虽然这家伙长的也很威猛,但是他怎么看庞德庞令明也不可能是关羽关云长的对手。

不过当初《三国演义》原著里面庞德击败关羽那是放了暗箭,而且那个时候关云长已经奔了六张了!庞德现在看上去二十多岁,那会儿也就三四十岁,他的行为完全是属于欺负老年人,而且打个老年人还得放冷箭!

“庞德,庞令明?”

“正是在下!”

“你知我是谁?”

“公乃宛城太守刘备刘玄德帐下大将王鸿鸣,马超将军常与我等夸赞将军文武双全。”

王鸿鸣没想到马超还到处夸自己呢!继续问道:“今日我要行之事,十分险恶,你敢随我去吗?”

庞德抱拳道:“马超将军已经和我诉说,公欲取道子午谷而奔长安,有何难事?我又如何不敢?”

“你不知倘若敌人于路阻截,或是在山谷两侧埋伏,我等都是有命进,没命出吗?”

“那董卓贼兵有刀,我也有刀,贼兵放箭,我也有箭,他们长了一个脑袋,我也只有一个脑袋,怕他们什么?遇上他们就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打不了打不过就死,马革裹尸,壮士之幸运也!命何足惜?”

尽管对庞德的印象不太好,因为这是一个冷箭选手,但是听完了他这一番话,王鸿鸣还是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说了句:“壮哉!”

现在王鸿鸣知道为什么庞德和关羽打得有来有往的了,庞令明他真是个不要命的主儿啊!

话说回来了,那会儿他在曹操那里始终是个降将,打仗不拼命也没办法。

王鸿鸣便叫庞德引一千羌骑当先而行,自己与高顺居中,张辽押后。

当然,想要打破长安,王鸿鸣知道单靠马腾给的这一千羌骑是远远不够的,但是他还自带了一万精兵,这些精兵可谓是攻下长安的王牌。

当庞德看到了这支部队的时候,十分的惊讶,他不禁感慨道:“未曾想天下竟然有如此劲旅!”庞德心中不禁暗自猜想,倘若这只军队与罗马军团和羌骑交战,即便是两支队伍联手,他们也不可能打的赢王鸿鸣麾下的这一万人。

这些人全部被铠甲所包裹,连手脚都没有落下,唯一裸露的可能只有人的眼睛,这些铠甲的厚度让这些士兵看起来人人都是一座可移动的堡垒,他们手中的兵器也都是马槊和长刀,在东汉末年的时代,没有这样装备精良的部队。

而战马也是全身铠甲包裹,包括马蹄,王鸿鸣知道《水浒传》里徐宁是怎么大破连环马的,所以直接断绝了这种可能性。

那么这一匹马可能需要承载三百斤的重量,还需要在战场上疾驰,单论体力,恐怕汉朝中原地区的战马是根本不可能做得到的。

王鸿鸣为了组建这支队伍,可谓煞费苦心,有了细盐的基础,他用细盐换来了大量的物资:茶、铁、马匹、粮食,而他精益求精,在换马的过程中追求北地或西域马,他们的承重力和耐力要远好于中原地区的战马。而对于钢铁,王鸿鸣更是到处以盐换铁,疯狂囤积。

他收买了张世平和苏双为他专门在汉朝各地组建商队通商,现在他的细盐交易网最远已经到了交州和南中。张世平和苏双也确实是商业天才,这才让王鸿鸣有了创造奇迹的原材料。

他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做实验,并从幽州搬请了蒲元过来,当然,这个死倔头能到宛城来,王鸿鸣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在蒲元和王鸿鸣的反复尝试之下,终于造出来了宋朝的冷锻甲。

青海西宁一带的羌族,善于锻造铁甲,他们造出来的铁甲呈现青色,表面光亮得可以照出人影,人的毛发丝丝可见,战场上可以当做青铜镜使用。每片甲之间用带子串起来,甲胄既柔软轻薄又坚韧无比。

这种铠甲在后世被称为“冷锻甲”,曾是历史上金国“铁浮屠”的制式装备。

冷锻甲就是在常温下对甲片进行捶打的处理过程,加工不需要火,但需要比热锻多多的捶打次数。而西夏甲应该是一种札甲,也就是用多块较小的长条铁甲片层叠缝制的。

王鸿鸣知道真正的好铁甲片,主要还是要看含碳量,中高碳钢只需要适当的热处理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强度,但是在铁制品含碳量绝大部分属于低位的古代,以熟铁为生产原料的甲片,冷锻可以相当大程度的提高铁甲片致密程度,让铁结晶更细更均匀,释放结构应力,也使得甲片的硬度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而铁浮屠是真正存有的部队,又称之为“铁浮图”,它是金国骑兵的一种,屈服于金国将军金兀术,与拐子马立过成千上万军功,在进攻南宋首都时,铁浮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直追顺昌,因此铁浮屠在哪个阶段也是个强劲的存有,威震天下,连宋人都避而远之。

金军的”铁浮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某些不利于重装骑兵作战的场合,他们经常下马,作为重装步兵使用。

据史料记载:”兀术所恃,号常胜军。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又曰铁塔兵,被两重铁兜鍪,周匝皆缀长檐,其下乃有毡枕。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后用拒马子,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以铁骑为左右翼,号拐子马,皆是女真充之。自用兵以来,所不能攻之城,即勾集此军。”

不过,历史上的金国,“铁浮屠”骑兵数量并没有超过五万,这是因为古代重甲十分昂贵,不可能大规模装备,而由于重骑兵在承受铠甲重量的同时,还要进行战斗,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拥有超人的体魄。

而王鸿鸣这一万人都是当初在幽州招降的程志远、邓茂麾下的黄巾军,到今天已经改造成了一支劲旅,期间王鸿鸣为了改善他们的体质一直在给他们吃肉,细盐管够,然后给他们进行现代的科学体能训练,古代人的身体本来就比现代人要好得多,很多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农民也可以随便扛起一二百斤的东西。

在经过了近一年的训练以后,这些人的身体素质,终于达到了“铁浮屠”士兵的人标准了。而战马,王鸿鸣也终于凑够了一万匹堪称神骏的战马,可以组建这支应该是在三国时期不会遭到敌手的部队——“铁浮屠”。

在王鸿鸣组建这支军队的时候,刘备、关羽、张飞都不看好,条件太苛刻了,他们并不相信王鸿鸣可以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然而王鸿鸣却做到了,把铁浮屠组建起来了。当铁浮屠第一次在野外拉练的时候,即便是武圣关云长,在马蹄让大地发出的颤抖中,也不禁流出来冷汗。

他也许可以一刀劈死一个铁浮屠,但是他又能同时面对多少个呢?

不过,这也只局限于没有见过罗马人战法的汉朝军队,对于王鸿鸣这种知道罗马军团弱点的人,罗马军团还是不堪一击的。

现在,散关已经攻破,再向前就是陈仓了,当年“兵仙”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地方就是这里,这里可是易守难攻,想要攻克,也需要一些时间啊!即便是可以用火药,陈仓的地势也不同于其他地方,未必可以起到预期的效果。

于是,这位先生就把当年在黑暗的中国近代被势力广泛用于残害遭到关押的爱国民众和烈士的中国特有的一种刑具——老虎凳尝试了一下。

于是,这家伙招供了,说自己就是董卓麾下讨虏校尉贾诩贾文和。

要是这个家伙识破了子午谷奇谋,估计王鸿鸣就要葬身山谷了!

在和马超的拼斗中,马超已经砍断了郭汜的右手手腕,郭汜伤口血如泉涌,手中大刀坠地,李傕见郭汜负伤,知道单凭自己断然打不赢马超,于是丢下郭汜就跑。

王鸿鸣只得和马腾、韩遂商量,暂时整军于散关,稍作休整。马腾叫把李傕尸首枭首示众,并把郭汜绑在中军大校场上,当着全军的面,一刀砍了。

如何才能攻下长安呢?王鸿鸣开始了思索,董卓军的战将现在除了张济都死绝了,张济那里有张绣以书信安抚,估计他也是按兵不动,所以说现在是董卓这个死肥猪实力最弱的时候,怎么才能给他一击穿心,这是王鸿鸣现在在想的问题。

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后世之人大多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大大地失策,错过了绝好时机;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长安,他的目标应当是先取凉州,然后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曹魏。从现在开始魏延认为诸葛亮过分谨慎。后人也以此作为魏延之后谋反的理由之一。

不过,无巧不成书,第二天突然有军卒在散关后山发现一个细作,被拿到了马腾、韩遂、王鸿鸣面前。

这仨人一看,这家伙不是细作,应该是个文官,八成就是李傕、郭汜手下的文官破城之后躲在后山里面了,这家伙也挺硬,就是死咬着牙不说自己是谁。

王鸿鸣的嘴角露出来一丝奸笑,他不是不说吗?好,那就上刑吧!在古代,刑讯逼供可是不犯法的!

子午谷奇谋,原著里的描写大概是这样: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魏延怏怏不悦。

魏延认为夏侯楙废物一个,以他当时的战力可以一击而定之,而丞相诸葛亮认为这个计策实在是太险,如果有人于路埋伏,魏延他们都得死在子午谷里面。

“我就是贾文和啊!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贾诩贾文和就是我啊!”

王鸿鸣听过之后,不住点头,直接把贾诩压了下去,这家伙就是贾诩错不了了!天意啊!没想到贾诩贾文和竟然没有在长安,而是被自己生擒了!这就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

现在来看子午谷奇谋,王鸿鸣也是像当年的诸葛亮一样担忧,现在董卓手底下的武将基本上死光了现在吕布还关在宛城生不如死,张辽、高顺等吕布旧将都已经各自投降了刘备或者曹操,华雄、牛辅坟头草都已经老高了,胡轸、徐荣也死了,现在李傕、郭汜、樊稠都已经死了,董卓那边应该就剩下个段煨和杨定,至于白波贼杨奉,估计应该是董卓现在还没有死,没轮到李傕、郭汜当政,也就没有招安他。

虽说目前董卓军队里面的武将王鸿鸣并不惧怕,有张辽和高顺就足以对付了。但是董卓军真正让王鸿鸣忌惮的是谋士,不光是那个满肚子坏水,头顶上长疮,脚底下流脓的李儒,还有一个著名的“毒士”贾诩在董卓的麾下。这个家伙可是厉害!王鸿鸣真正怕的就是他。

有什么办法能快速攻下长安呢?似乎整个《三国演义》原著里只有一条计策可以,就是魏延魏文长的子午谷奇谋。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