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德昭大宋》
德昭大宋

264、登台

只不过,还是有些人会回头偷偷看一看那队车马。

似乎是想要透过车厢,看一看那位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二皇子。

校尉看到了属下们的小动作,心情越发的不快,但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一个人钻回了城门洞里。

开封府城东门的守城士兵们才刚清理完积雪,打开城门,就有一队车马迎面走了过来。

看那模样,这支队伍已经等候了有一阵子了。

守城的校尉有些好奇,这都快到年关了,会是什么人在这时候到开封府来?

王全斌、王仁赡、崔彦进等一干北路军将领们在蜀地叛乱平复之后,也是被召回了朝堂,就蜀地叛乱的事情进行问责。

有了谢行本他们这群自一开始就参与了叛乱的将领们的亲自指证,王全斌等人自知无从辩驳,只得将所有的罪行都给认了下来。

赵匡胤考虑到王全斌等人平蜀有功,最终还是没有对他们严加惩处,只是剥夺了他们的兵权,并且勒令他们归还抢夺的财物,赔偿损失。

如此大瓜,开封城里的百姓们自然是吃的津津有味。

而与王全斌等人的胡作非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德昭在蜀地那一系列的公正举动。

正所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该扔。www.qixinyuan.com.cn 米妮小说网

这一番鲜明的对比下来,开封府的老百姓们也开始渐渐地接受了“昭王”这个称呼。

唯有军方的一些人,对于这件事有些不舒服。

都是在打仗,你不跟着大家伙吃一锅饭,还要把锅砸了。

你清高,你了不起!

……

那一头,赵德昭的车队顺着大街,来到了皇城根下。

通报过了以后,赵德昭就向着朝会的大殿走了过去。

随后,他在众多文武大臣们的注视下,走进了大殿里。

待到早朝散去没多久,整个开封府就都知道,那位二皇子,或者说“昭王”,已经被官家从来州那边给召回来了。

虽然名义上,官家只是说召二皇子回来过个年,团聚一番,过完年还是要回到任上的。

不过,朝堂上的众多大臣们都觉得,这一次赵德昭回来以后,赵匡胤怕是不会让他再离开的。

皇宫里,赵德昭住进了赵匡胤安排的另一间偏殿里。

他原本的府邸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工匠学堂,再想回那边住自然是不可能的了。

好在开封府的皇宫经由上一次的扩建,规模扩大了许多,找几个空闲的宫殿还是容易得很。

之所以要安排这么一出重新进城的戏码,赵匡胤便是要把赵德昭给摆到台前来。

从赵德昭给出的情报里,赵匡胤察觉到了难得的机会。

简单的权衡过后,赵匡胤便决定了,要抓住这一次的机会。

他要改一改自己先南后北的大战略方针了。

决心已下,接下来赵匡胤的行动就不会再有迟疑。

大宋这台国家机器,很快就会再次因为赵匡胤的意志而露出它尖利的獠牙。

不过,赵匡胤知道自己想要完成这个向北的战略构想的话,就必须得到赵德昭的全力配合才可以。

因而,让赵德昭走到台前,给予他应有的舞台和荣誉,就是必须的。

偏殿里,赵德昭收拾了一番身上伪装出来的仆仆风尘,便出宫去了。

既然赵德昭已经对外宣称自己回来了,那么一些该有的待人接物之类的关系拜访便是不可或缺的。

赵德昭的第一个拜访目标,就是自己的老师陶谷。

带着一些自己在北地淘换到的物件,赵德昭敲开了陶府的大门。

在偏厅里,赵德昭见到了虽然已经显出了老态,却依旧精神奕奕的陶谷。

“拜见老师。”

“德昭无需多礼,坐吧。”

“谢老师。”

简单的见礼过后,陶谷和赵德昭相对而坐。

陶谷并没有向赵德昭打听任何事情,只是简单的关心了几句话以后,便将话题扯到了文学子集上面。

聊了些风花雪月的东西以后,赵德昭就礼貌的告辞了。

临行的时候,陶谷还拿出了几副字帖作为回礼。

这份待人接物的本事,让赵德昭对陶谷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赵德昭不知道,自己这个便宜老师在原本的历史轨迹里,因为舞弊桉的缘故,心生郁结,没两年便去世了。

如今有了赵德昭给出的《百家姓》,陶谷虽然名声又差了几分,可那一份文学成就终归是无法否认的。

再加上这一记拍到赵匡胤心巴上的马匹,让陶谷更加的为赵匡胤器重。

所以,陶谷虽说已经年迈,心态却异常的好。

看那架势,起码还能再干上个七八十来年的。

说到陶谷,那就不能不提一句经常被拿来对比的窦仪了。

比起陶谷,窦仪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依照着原本的历史轨迹,病死在了这一年的冬天。

关于窦仪的死,赵德昭并没有太多的情绪。

与他而言,窦仪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家伙而已。

只不过赵德昭觉得,窦仪的死,多少和赵匡胤有点关系。

据他所知,赵匡胤在今年的科举考试上,提出了一个改动。

那就是取消了主考官座师的名头,将所有的考生都纳为了天子门生。

这个举动看上去似乎只是赵匡胤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而作出的。

但偏偏,这一次科举的主考官是窦仪。

赵匡胤早不改,晚不改的,非得在这时候改。

这一下,算是彻底的把窦仪拜相的可能性给堵死了。

也算是把窦仪的心给堵上了。

没几天,窦仪病重的消息就传了出来。

并且,窦仪的病情很快就恶化了,连这一届科举都还没主持完便驾鹤而去。

赵德昭途径丹桂坊的时候,还能看到那些尚未撤换下来的白幡。

不过,赵德昭并没有去参拜的意思。

虽然赵德昭很清楚,这时候去参拜一番,对于自己的名声肯定是有好处的。

再说了,人都死了,拜一拜的也不会少自己二两肉。

但赵德昭就是不愿意去。

他就这么骑着马,直直的从丹桂坊的门口过去了。

待到拜访完了诸如姑姑姑父一家这些亲近的人以后,时间已经是晚上了。

回到皇宫里的赵德昭取出了当初那一封让韩德让写的,收件人为窦仪的信件。

赵德昭直接将信件放在烛火上点燃了。

“这就算是我烧给你的纸钱了。”

鸟鸟青烟中,赵德昭自言自语道。

他稍作打量了一番,看着对方马车上那一杆“赵”字旗号,以及上面那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黄色边纹,立刻就变得小心起来。

从来人手上接过了核对身份的行文,校尉扫视了一下,便直接让手下们放行了。

“什么昭王?他可还没封王呢,你们要是这么乱说话,小心被人割了舌头。”

看着脾气不太好的校尉,众多士兵们都是很自觉的没有再开口了。

守城的士兵们互相看了看,一时间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清晨。

“头,这又是哪位贵人啊?这么冷的天,还往外跑?”

待到车马队伍远去之后,一名守城的士兵才凑到了校尉身旁,小心的打听起来。

校尉看了看其他手下们也都是颇为好奇的样子,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道:

随后,有人一拍脑袋:

“不就是那个昭王?他回来了?”

校尉不悦道:

“别瞎打听,知道多了没好处。”

“唉,我就是随便问问,不说算了。”

如果说在赵德昭刚离开开封府的时候,他的名声还是毁誉参半的话。

那么不久前,谢行本等人的归降,就算是彻底的为赵德昭平反,并且坐实了“昭王”的名头。

“是那位流放出去的二皇子,回来了。”

“二皇子?”

校尉瞪了对方一眼。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