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烽火行歌》
烽火行歌

第二十一章 塘关之战

“宁帝虽说没有当今圣上的英明神武,但也不想先帝那般昏庸,沉迷长生,以致成国在短短10年间吏治崩坏,先后遭逢河北之难,川蜀之陷,圣上登基以来,成国日益增强,但不足以大败宁国,夺回失地,这场战役的确圣上下旨发动的,目的只有一个攻陷塘关,夺回嘉陵郡,与宁国隔江对峙,随时掌握进攻权!”

对于闻博远的回答,常哲、庞湛都没有露出什么意外的表情,想必都是早有预料,这两年林川看了很多书,对于两国仇恨纠葛十分了解,此时知道了战役的目的,对于镇岳军如何进军也有了大概的猜想。

镇岳军只有8万人,起码要留一万人留守,镇岳关边上的江道在15年前,即昭武1年,成、璟两国结盟共击宁军时,交由璟国镇守,10年前,即昭武6年,宁国再攻镇岳关,无功而返之后交由成国单独镇守,此时正驻扎着淮扬水师一支偏师,共计将士2万人。

更加离谱的是,在诸位将军七嘴八舌拉拉扯扯了不知道多久,军议依旧没什么结果后,一致决定用抓阄的方式决定出征的名额。www.tcknh.com 侠客小说网

此时拿着毛笔的林川,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依旧觉得很不真实,不知道从谁嘴里说出了“抓阄”二字,帐中热火朝天的景象为之一滞,一改之前争锋相对的场面,诸将各自嘀咕了一会“抓阄抓阄”,最终全员赞同以抓阄方式选择出征名。

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所有人都不相信他人来做抓阄的纸丸,真是让林川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深厚的兄弟情义,自己兄弟什么德行,一个个都是门清。

这两个对于现在的镇岳军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抵挡宁军水师?宁国境内没什么大湖不说,江道狭窄也不适于水师操练,所谓的水师在淮扬水师看来跟一群旱鸭子没什么区别,计划说是抵挡宁军水师,也只是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避免用力过猛,一不小心攻破了宁军水寨,在宁军誓死反抗之下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还是等后续增援上来了,水陆夹击来的稳妥。

抢滩登陆更不用说了,宁国的斥候部队会被提前杀得一干二净,保证宁国守军收不到半点消息,等到先锋军队冲到脸上了,他们也就失去了最后阻止镇岳军登陆的机会,而且为了避免对方依靠个人武勇,强行阻拦登陆,叶钧、庞湛两个先天三境都会加入先锋军队。

十几年的防守之势看来是把镇岳军上上下下的将士都给憋坏了,若不是船只不够,林川相信全军上下肯定会决定全军出击,一拥而上的。

之后的计划也与林川猜想的所差无几,宁军虽然也在塘关驻守了两万兵马,但成国驻守两万是因为不能所有人都在石山大营操练,才采取轮流驻守的方式,而塘关则是因为非战时期,两万差不多已经到了塘关的驻守上限。

镇岳军在建立起稳固的前哨阵地后,不会立刻展开对塘关的进攻,而是会在淮扬水师的掩护下,凭借宁国不知敌情,不敢轻易出关作战的情况下,绕到塘关后方建立营地,隔断宁国的后续增援。

待第二批增援到达,塘关前后两侧的阵地都要推至塘关关下,尤其是关后阵地,必须做好迎接宁国两面猛攻的准备。

这时第三批增援也是最后一批差不多也达到了,先灭了宁国水寨,与塘关关后阵地成掎角之势的同时,逼迫宁军在嘉陵郡内保留足够的兵马,不然镇岳军就会直接席卷川蜀大地,到时川蜀大地蛰伏的反抗势力只怕会顺势而起,宁国守军可担待不起这个责任。

这是当今圣上准备了数年的计划,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力量,生怕被对面的宁军察觉,只要计划进展顺利,镇岳军就能在塘关一带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兵力,宁国空有12万水陆兵力,但留守嘉陵郡少说4万兵力,水寨被破,2万水师能有残余也可忽略不计。

要想组织川蜀大地内部的援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是成国通过多年以来的保守防御、示敌以弱换取的一点点优势。

甚至为了不打草惊蛇,防止其他军队的异动引起宁军的警觉,这次战役只能是镇岳军孤军奋战,若是拖到他处军队增援,这次战争也就失败了,毕竟宁军只会有更多的增援,那么镇岳军能够保证一定攻陷塘关吗?

其实这是林川想问的问题,但是看着哲叔、博远叔以及爷爷那欣喜无比的模样,林川觉得自己肯定有什么遗漏的地方,他不信爷爷他们想不到这个问题。

当今圣上,也就是昭武帝,在川蜀之战蔓延荆楚的危难之际,解万民倒悬之灾;平定先帝长生之乱后的国境乱局,与民休息;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变法图强,增民富、强国力;对于成国百姓而言,这是圣人一般的陛下,这样一个人若没有在短时间内攻破塘关的把握,不会下达这样的战略部署。

但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本章完)

.

所以现在林川正在一遍沉思,一边撕下一张张纸条,或是写攻或是写守。

等到制作完后,林川就见爷爷庞湛大手一挥,所有纸丸在先天之气的影响下,尺余的空间,不断跳动碰撞,待顺序完全被打乱之后,帐中除哲叔、博远叔以及爷爷三人以外的将军,依次上前抽取。

自从川蜀之战后,十几年来宁国始终对成国保持着主动进攻权的兵力优势,虽说发动的几次战争都没有取得战果,甚至可以说是损失惨重,但比本就损失惨重的成国来说,宁国的损失都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甚至能够起到一点的练兵效果。

除了三年前,即昭武13年,宁国在襄樊一带与成国维持了一年打的大败,来犯将士损失过半,所取战果聊胜于无,在这场战争中独领风骚的叶钧,也就是现在镇岳关的主将,镇南将军,简直就是爸爸打儿子一般,把宁国摁在地上,揉圆搓扁。

爷爷庞湛以职位最高、年纪最大而且拳头最硬的资本,优先发言,看着地图,严肃的说道:“博远,这次战役是圣上直接下旨的吗,作战意图是什么?”

很离谱,若不是军议之前,主帐周边已经得士卒都被疏散了一遍,保证军议内容不会传播出去,不然任由这么争吵下去,林川都怀疑这边出征的将士还没确定下来呢,军中细作都把消息散播出去了。

帐中的气氛好紧张,紧张到明明自己不需要抓阄,林川还是跟着紧张了起来,看着诸位将领拿着纸丸紧张兮兮的捧在手心,有几人眼睛瞪得滚滚圆,仿佛手中不是决定出征名额的纸丸,而是亡命赌徒压上全部筹码,决定生死的一一蛊骰子。

细微的“沙沙”身从营帐各个位置传来,伴随着这个声音,诸位将领一点点打开手中的纸团,有人头冒虚汗,有人张大嘴巴无声嘶吼,等到一个个纸团被打开,林川再次觉得自己不是在军议现场,或是在戏院看戏,戏台上表演的曲目就叫众生百态。

军议结束,走在去吃饭的路上,林川看到那几个抽中“守”字字条的将领,长吁短叹的走着,若是哪个抽中“攻”字字条的将领敢凑上去,少不得一顿拳打脚踢。

(本章未完,请翻页)

对于庞湛的问题闻博远并无觉得奇怪,自己跟庞湛共事这么久了,被打打闹闹这么多年,很了解这个表面大大咧咧,内心却十分关注后辈修行的老将,若不是庞湛长期以来的指导,自己跟常哲修为只怕比现在要落后一成不止。

虽然他大部分时候脑子里只有肌肉,但多年从军的经历让他对战争有这超乎常人的经验,镇岳军到底有多少力量,对面宁军又有多少实力,己方虽然能够趁敌不备取得些许先机,但总的来说还是将对将、兵对兵的对垒。

俗话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像现在,有人幸灾乐祸,得意洋洋,还一副做作的姿态说着“我儿我儿”,就有人愤而举拳,痛下杀手,咬牙切齿的悲呼“逆子逆子”。

林川看着平时一个个威风凛凛,雷厉风行的将领,现在因为一张纸丸变得跟一群孩子一样,嘴角不由得抽搐了起来。

果然随着博远叔继续说着此次战役的作战计划,林川心中的猜想也都纷纷得到了印证,成、宁两国互相提防着对面的军队,双方的斥候快船就没有停止过交锋。

今天是九月十二(农历),正值深秋时节,凌晨江面往往会有浓浓的大雾,黄昏之际,先锋军队由淮扬水师及多年来通过提前退役,多报损毁积攒下来的船只,运载两万镇岳军将士从镇岳关出发,趁着夜色,在浓雾的掩护下,先遣小股军队绕道塘关之后,用以隔断塘关守军与后方的联系,主力再突袭塘关与宁军水寨,一者抵挡宁军水师,一者连夜登陆,抢在塘关守军反应过来之前建立起进攻阵地,保证有稳定的登陆点,稳住阵脚。

吃完中饭再次回到前军主帐,不过这次除了林川这个摆件,只有常哲、闻博远、庞湛三人。

闻博远从怀中抽出一卷羊皮纸,摊开来正是一卷地图,铺到主位小桌上,三人围坐一圈。

看着下面的将领门或是振臂高呼,或是捶胸顿足,或是摩拳擦掌,或是双目望天。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