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城市的霓虹灯》
城市的霓虹灯

第七章 夜市摆摊

从这两天调研的情况看,夜市街饮食是绝对的龙头,销量也很可观。大体上一个夜市街饮食摊位一晚上能卖个500-1000元,按毛利30%算,一天晚上赚个200块不成问题。

接下来,就是再解决品种的问题。为了避免同质化严重,他觉得应该在这个夜市做差异化的品种。可是应该做什么呢?

带着这个问题,他又想了几日。

晚上还是像往常一样,饭后散步已成为习惯。

走在五一路上,望着匆匆的行人,我该做点什么呢?我能做点什么呢?

路边的商店基本上都是茶叶、银行、保险、证券、小吃这些,可自己真的没有接触过。怎么办呢?

店。

一口气数了几百家店,他发现没有两个是相同的。为什么呢?什么马家牛肉、三生石、清汤面基本上没有什么连锁的。餐饮,为什么不能像工厂一样有着一道一道的标准化程序呢?

带着这些问题,他想了很久,不知不觉又走到了恒力广场的星巴克。也许是走得有些累,他找个空桌子坐了下来。

这时,边上的两个男的,一边上网一边聊天。

“我们公司楼下又开了一家火锅,好像是潮汕牛肉火锅,下次我们一起去试试。”

“这年头,也就是火锅好,不用什么厨艺,只要准备一个锅,一些菜就可以,真简单、方便。”

听着两个小青年的聊天,他突然来了灵感。没错,中餐之所以不能做大做强做连锁,就是因为制作的过程太复杂。虽然同一个牌子,但是不同的大厨,做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就没有办法保证口味的一致性。

想通了这点,他决定也向标准化餐饮进发。标准化餐饮的实质就是,让餐饮制作的过程量化,比如加热多少分钟,煮多少分钟。

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标准化餐饮主要是火锅、汉堡、署条这些。他决定将创业范围定在火锅或汉堡。

两者再相比较,火锅因为要准备菜品,要现切牛肉,会比较麻烦。而且这跟客人的就餐环境有关,在这里吃的客人,不可能等很久,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做汉堡。

(本章完)

.

不知不觉,他走到一条夜市步行街。里面有卖吃的,有卖花的,有卖书的…总之各式各样。

既然去不了公司打工,不然先来试试摆摊。

小芳听了新明的想法后,思考了一会:“你可以再去别的步行街夜市看看,调查一下,或许会有答案。”

第二天晚上,李新明去了别的夜市街,这次他还带上一个本子。他走遍附近的几个夜市街,大体上对夜市的情况有了比较深的理解。

决定大方向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做具体饮食品种的选择。

在几次面试失败之后,李新明后面没有再去,因为他知道去了也是徒劳。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下定决心,他认真地逛起了夜市,手机也没有闲下来,把整个夜市的摊位都拍了照片,摊位的位置、货的类型都一一拍下来。

整个夜市街大概有500米的长度,路两边摊位一共400个左右,一晚上的人流量大约在3000人。

通过分析,李新明觉

这条夜市街,饮食品种分为烧烤、关东煮、炒米面、汤粉、拌面拌粉这些。如果自己再去做同样的品种不是很好,一来竞争不过别人,二来会不会引起别人的不悦。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

“亲爱的,我现在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你有什么建议?”

接下来的就是把刚才统计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

这条夜市街,大概400个摊位,目前有300个商户,做饮食的有80个,卖鲜花的有5个,打气球等游戏类的有40个,卖书籍的有5个,做美甲的有10个,卖水果的有30个,其他的像手机贴膜、二手物品、衣服、手饰品等数量不多,也不成规模。

这一天晚上,他又到五一路去散步,口中一直念念有词地数着大街两边的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得应该做饮食。一来这类摊位最多,这说明在夜市饮食类是最受欢迎的;二来,有80家在一起,那慢慢已经形成规模,可以凭借规模效应带动自己。

回家之后,李新明跟老婆沟通了想法,爱人也比较支持他。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