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清门》
清门

第二十三章 第一间密室

大家依次把其他五口木箱全部打开,眼前的景象让众人目瞪口呆,简直是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木箱全部打开,第二个木箱里是满满的银砖,大小规模和装金砖的木箱没有差别,第三口木箱装的是珍珠、玛瑙、翡翠、松石等珠宝,其中中间位置的一颗七眼天珠更是光彩夺目。

“这是什么?”钟颖忽闪着大眼睛,好奇地问道。

“小八哥猜得不错,西王母庙的建设者也许是真的将山体凿空而修建的,外面的正堂只是一个牌面而已。”第五琦说道。

“还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小心一点,不要分心,跟紧前一个人。”清近明边走边说道。

在漆黑而逼仄的石头甬道里,大家手电里射出的光柱显得那么无助,清近明走在最前面,观察四周的环境,发现这只是一个人工开凿的通道,四周墙壁上也没有文字和壁画,值得庆幸的是也没有其他岔路,以免众人有迷路的风险,但是这条甬道通向何处,他却在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木箱里满满的珍贵药材,人参、灵芝等,其大小更是让人叹为观止;第五口木箱是名人字画,大家简略看了一下,有唐伯虎的字画、宋徽宗的书法等等,每一幅都堪称稀世珍品;最后一口木箱里是十几件精美的瓷器,宋朝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珍品、元代的青花等等。

面对眼前的珍宝,大家竟一时说不出话来,是啊,这里的每一件东西只要拿出去,不仅可以腰缠万贯,还可以轰动历史界和考古学界,名利双收。

清近明对眼前的一切也是吃惊不小,究竟是谁能攒下如此巨额的珍宝,又为何会放到这里,放在这里又有什么目的呢?这和水晶杯又会有什么关系呢?如此巨额保障放在如此醒目的位置,有没有看出有任何机关,到底有什么用意呢?一连串的问题闪现在清近明的脑海中,却不知如何解答。

也就在这时,众人再也抵挡不住内在的好奇心,杨大力随手抄起一块金砖,在手里掂了掂,笑着说:“哈哈,这东西分量挺足啊。”

第五琦也从木箱中拿出一款宋代汝窑的青花瓷瓶端详起来,嘴里不住地说:“珍品啊,太漂亮了。”

李渝儿则拿出一根上好的人参,笑着给大家介绍:“七两为参,八两为宝,这颗人参我觉得足有一斤还多,真是宝中之宝啊,如果入药不能说起死回生,也大有益处啊,我们真是捡到宝了。”

“那也不是我们的东西啊,看你开心的。”萧然笑着说。

“我不管,谁看到的就是谁的。”李渝儿做了个鬼脸,看着萧然笑道。

正在大家把玩着珍品,说笑的时候,清近明一直被脑海里的问题所困扰,突然间,一个不好的念头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他看向大家,又看了看地上的木箱,大喊一声:“不好!”

(本章完)

.

大约只走了十几分钟,清近明通过手电的灯光发现左右的墙壁到了尽头,他上了几级台阶后,进入了一个石室,石室入口的左右两旁各立着一个一人高的火盆,你面盛满了灯油。

清近明和杨大力检查了一下石室内的环境,发现整个西王母庙的暗道里应该有通风口,而且不止一处,动用明火应该没问题,大家点燃了石室的几处大油灯。

这些钱是谁放在这里的,是日记和诗的作者,还是梧桐村人的财产,清近明实在是想不明白。

“把这些木箱都打开吧,但是要小心。”清近明说道。

清近明在确认木箱没有其他问题之后,打开了左边的第一口木箱,一道金光在石室中闪过,随之而来的则是耀眼的光芒,大家急忙围拢过来,看到眼前的景象,全都惊诧不已。

清近明走在前面,带着众人从开启的石门进入。

石室的全貌展现在众人的面前,这是一间二百平米左右的方形石室,除了他们进来的入口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出口。

在石室的中心位置,并排摆放了六口一米见方的木头箱子。

“那里面一定有好东西了,箱子都保护的这么好。”大力笑道。

只见眼前的木箱之中,整齐摆放着一块块金砖,和现在的建筑用砖一般大小。

“我靠。,这一箱金砖都能砌面墙了,这得多少钱啊。”大力在一旁说道。

“从金子的成色上看,纯度还可以,不是假的。”萧然看后说道。

“箱子的样式像是清中后期的,虽然是核桃木的,不怎么值钱,但是箱子主人的保护措施可见是用心了。”第五琦观察后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是一颗天珠,现在,天珠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天珠少之又少,像这样一颗七眼天珠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了。”第五琦解释道。

第四口

“得来全不费工夫,快打开看看吧。”萧然催促说。

清近明并没有着急打开,先是围着六口箱子转了一圈,蹲下来仔细观察着箱子的每一个细节,六口箱子一模一样,都有半米高,一米长,箱子都没有上锁,只需要轻轻一抬,便可打开。

大家来到箱子前面,发现六口木制大箱子各个箱角包着铁皮,箱面不知涂了几层油脂,在火光的照耀下,异常闪亮,看来木箱的主人应该是极其重视这几只木箱的保养,才使得这些木箱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虫蛀和腐坏。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