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魏迅化文集》
魏迅化文集

我的随笔,做蚂蚁的引路人

其实,物质上的给予,我做的不是最多的。当老师这么些年,我敢说心灵的抚慰和人生的指引,比我给予学生的物质帮助,多多了!还是那句话,不是标榜,而是看到同类事物,人难免会联想到自己!即使你没有理解我,我也没有办法!

我总觉得,若能给予学生这样的帮助,就会使我的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尽可能顺利的前进!

可是可悲的事情是,这样其实对自己没有什么不便的做法,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做。我们看到过的很多故事,真善美,为什么总是孩子,才能表达出来呢?给蚂蚁引路的是孩子,把鱼扔到河里的是孩子,把皇帝的新装撕破的也是孩子!而这些孩子,长大后又是否都保持着童真,又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且说来,孩子也不是全这样,作为中国人,我不想说,当人家的孩子在为蚂蚁引路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在雨季踩死了很多蜗牛——这是我当初带托管班时,顺便带的一些学前班的孩子,真实干过的事情。

最近要写恐怖故事,以变成评书!这使我想起了中国,乃至世界上鬼故事中的经典之作——《聊斋志异》。于是我搜了蒲松龄三个字,无意中搜到韩田鹿老师,在百家讲坛做的演讲。昨晚一共看了七期,第二期我跳过去没看。今天我想,索性都看了吧,也便搜了看看。

本期的主题,就是吝啬与慷慨!韩老师讲述的是《聊斋志异》里的《种梨》和《大力将军》,并援引了美国的一个故事,“为蚂蚁引路的人。”

《种梨》里的讽刺了一个所谓吝啬的人,但我有点不赞成蒲松龄先生!道士向卖梨人请求施舍梨子,并说一个梨子你都不给,你太吝啬了,于是施展法术,把卖梨的人梨全给变没了!

魏迅化2019年3月24日首发空间

魏迅化2020年9月27日发在纵横

(本章完)

.

我觉得,这里有几层东西,可以反驳蒲松龄先生:

1.如果这个道士来了,要施舍一个梨子,他给了,那么明天后天再来七个八个要施舍的道士,给还是不给?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面子和道德绑架——就好像酒桌上,别人敬酒你喝了,后来你喝不下去了,另一群人敬酒到底还喝不喝的问题——很多人,永远考虑都是,所谓自己的体面,而不是别人的身体,家庭,和人权!

使很爱动的,也有纪律好的,但有的做的就很不好!虽然买奖品,不是感情的投资,不是成绩和纪律的筹码,但任何人都不想被辜负。

这和《大力将军》有什么关系?这是其的反面。为什么是反面呢?

1.对于曾经借钱,没有及时还的学生,不管大票小票儿,全当我资助你努力发展,我不会催要,事实上,我从未催要过。朋友圈和空间,只是借此在阐明一些道理。

我的随笔,做蚂蚁的引路人

2.为什么你道士就可以,不劳而获的索要梨子,我卖梨人辛辛苦苦弄到的梨子,就得白白的给你呢?慷慨的基础是,对方是否是得不到帮助,就彻地玩完儿,和准施救人自己的实力如何,简单说就是——量力而为!

3.准施救人的家庭状况,家庭关系,虽然故事本身没有写,但是只要是人,就免不了有家庭中的状态,而不能单一的看待是吝啬还是慷慨!

上面那个是顺便说的,对《大力将军》思考,才是我着重想说的。

2.对于我不借钱,立刻删除我的学生,说两句,尽管他们已经看不到了:谁家都有困难,谁都有个不便。不要把是否借钱,作为友情唯一的试金石。在我看来,友情是用来呵护的,可不是用来试的。

3.对于我现在的学生,说几句:我现在给买奖品等等,也从未求过回报,我只希望你们逐渐的懂得什么叫长大,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虽然我本无需要回报,但我也不希望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理解——成绩只要你们努力了,结果不重要,但是有的人,还没有努力,纪律,有的同学很懂感情,即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求对方一定要帮我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居然不懂!

当然,我很不想自惭形秽,但确实有些苦恼。蚂蚁和鱼那个故事,也都是虚构的,查伊璜先生那个,何尝不是虚构的呢?但值得庆幸的事情是,也有很多学生,在我思想有波动的事情,及时的给我指引。虽然,观点我非都赞同。还虽然,有的学生方式有点过激,但我依旧感谢!

希望我们每个人,多一些孩子的童真,不要狡诈的“成熟”。做蚂蚁的引路人,蚂蚁未必各个知道你的善心,但至少我们自己的心,是安宁的!

韩老师在讲了《大力将军》之后,还讲了“为蚂蚁引路的人”。其实这个两个故事,都符合中国的一个传统思想——“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施舍的物质,迟早会用完,但指点给别人一条明路,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物质的帮助,只是燃眉之急,却救不了一世!过去还有一句话——“救急不救穷!”人只要自力更生,才能更好的发展!但,有的朋友的自力更生的萌芽,却需要别人,作最起码的启蒙!有的朋友懂得自力更生,但一时被情所困,或者不知道更生的方向,这时,都需要一个引路人。有时候,引路人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和能力,主要是往往,旁观者清。

下面要说的,不是在标榜我自己,但这我两种慷慨,的确是经常做的。固然,有句古语说的好:“为恶恐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但,我从不认为,我这有多善,而是为师为友的本能。并且,由此我还想引出我别的话。

4.我以为,责怪别人是否吝啬,有个要点是,自己为对方做过什么。如果对方解过我的燃眉之急,即使全家都不理解,倾家荡产,我也得报答人家。如果对方没有帮我什么,我没有资格要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