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魏迅化文集》
魏迅化文集

民智已开?别闹!从说书先生的地位说起!

郭德纲先生,在《坑王驾到》里,就批过这类思维——1、外行指导内行;2、我教训你,是为你好!我们不排除,有的听众确实挺内行,也确实是为说书的好。但是,诤友如果没有合适的态度、合理的方法,一味的吹胡子瞪眼,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不听他的,立刻生气,好像滔天大罪一般——比敌人还可恨!

鲁迅先生时期的国民,大多数是愚氓,现在的网民,不少都是“圣人”,准备教化别人。民国时期的老百姓,大多数是啥也不知道!现在的老百姓,老多都觉得自己啥都知道!论坛、弹幕、听书评论区,不懂探讨、不会沟通,说书人说两句道理,跟青春叛逆似的,立刻反感起来!苏格拉底说过:“跟别人比起来,我一样

(本章未完,请翻页)

很草包,一样很无知,不过没关系,我跟他们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知道自己很无知,而他们不知道自己很无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才是最智慧的。”

很多听众,一会儿拿民智已开说事儿,一会儿拿成年人做盾牌,俨然他自己全知全能,不需要任何旁人的任何东西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老郭说相声首先要娱乐,那是相声,评书与相声不同,就得重评!

啥都不知道,和觉得自己啥都知道,在我看来,属于一个精神状态!不管别人,以我个人所见,所感,面对着很多人的时候,与其说民智已开,倒不如说,民智已乱,更为贴切!

过去的说书先生,被人当成老师,尽管江湖习气很浓,依旧被愚氓奉为老师,通过故事情节和说书人的闲白儿,学到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可现在的说书先生呢?国家给予的社会地位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倒是比过去多了很多、好了很多,但听众们,学得越来越多,懂得越来越多,似乎说书人不是多么了不起的学者,就不会有人信服一样。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跑到论坛,跳到作品评论区,视频弹幕里,对表演者指手画脚,而且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姿态,好像老子教训儿子一样,大多数还是泛泛而谈,连个一二三四都提不出来!

无论是生活,还是网络,很多人——以情绪和思维定式、远近关系、团体利益为重心、一知半解,评人评事!纷纷自我中心,不顾及别人感受!

抱着以上思维,行着以上作为的人,不敢说全部,也不再少数——这叫哪门子民智已开?!我早就说过,说书人说道理的时候,不要有孟子批判的“人之患在好为师”,听书的朋友,应该遵循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作为说书艺人——难道探讨一下,就是不谦虚?反驳一下高高在上、不尊重劳动的做法,就多么逆天?

魏迅化2020,10,21

(本章完)

.

(本章未完,请翻页)

碰巧,又遇到了“圣人”!

第一,探讨与反驳是人的基本权利;第二,探讨和反驳,只能证明,我对你不是无视,也是一种尊重;第三,探讨与反驳,是进一步知道问题所在的钥匙!第四,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拿我来说,既是说书人,也是写文章的人,评论社会现象,义不容辞,不能说,我是说书人,就不能评论听书的朋友们!说书的朋友,不满意现在一部分听书人的姿态,太多了,只是很多,或表面上谦恭暗地咬牙、或以无视对待——您以为,都是非常谦恭的,看着您的教训吗?!

在我看来,民智已开,体现在一个社会里——首先,是一份彼此的尊重,和适当的理解,在没有了解什么以前,不要轻易评论,其次,对社会上真正的问题,不能手软(我批了很多,这里就不举例了)!生活上、网络上——浮躁、攻击、伤害、蔑视,充斥着天和地,这叫民智已开?!别闹!

论坛,我讲什么道理,以“我觉得”的前语为多,评书中我多说,共勉、探讨,即使如此,也被有的“下召封为”——“孤芳自赏”!我有很多不足,提醒、批评、鞭策,只要态度平等、具体而非泛谈,我都很客气,觉得有道理的也自然会虚心接受!懒人、喜马,我都有不少粉丝、订阅,有的书播放少一些,但也是有的,怎么就是孤芳自赏了呢?所以,不是别的地方得罪的人,去故意捣乱,就是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