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星路编年史》
星路编年史

第176章夜谈

“若是平日还好,但如今的情况下,他想提前站队。无论是对殿下您还是他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大皇子显然是没想到这一层,这一刻背后瞬间就被汗水打湿了。按照宰辅的说法,孔令迁极有可能坏了自己大事。可既然如今已经收下此人,断然不可能轻易抛弃。否则将会给自己一派的支持者一种“卸磨杀驴”的印象。

“这一次皇上让他当这个出头鸟去得罪武威侯,应当就是知晓了殿下与其的关系,想要最后再利用一次。”

“大皇子殿下。”

“庞大人,不必多礼。”

“不知殿下深夜到访,是有何要事?”

“可……”

“殿下是想问,为什么皇上提前做好了那么多准备,好像就是要逼得武威侯解下兵权?”

“……”大皇子有点答不上来。

作为一个当了六十年皇子,仍旧未能得到太子之位的大皇子,他的城府和养气功夫已经很足了。之前他多方打听、试探,得到的结果都是皇上要给武威侯一点颜色瞧瞧。

所以他才会主动出击,和武威侯唱反调,要替代父皇本来的布置,成为此战的主力。以此获取父皇的赏识,告诉他自己是有那份实力的。

可结果,原本打听到的皇上对于武威侯的诸多计谋,一个都没有启用。这就使得他像一个不自量力的小丑一般,在众官面前丢尽了脸面。

归去后,他百思不得其解,这才不得已冒着被发现的风险来到了宰辅这里请求解惑。否则,大皇子觉得,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的话,皇位可能真的就没希望了。

“其实,这应该是陛下的一个局,只不过这个局不是对准的武威侯,而是殿下您!”

大皇子觉得自己的脑袋瞬间炸裂,这件事他也思考过,但是却不敢细想。因为如果这真的是一个试探的话,自己无疑是交出了一份再差劲不过的答卷了。

“庞大人,此事可有补救?”

“殿下其实不用太过担心,首先试探肯定是不假。不过,对殿下您有试探,那其他几位殿下应该也不会落下。

“其次,对于武威侯,陛下肯定也是有打算的。但就像您知道的,武威侯几乎没有任何把柄在皇上的手上,应对还是有困难的。

“您需要做的就是静等时机,寻找下一次与武威侯正面交锋的机会。相信,这样的机会并不会太远。”

大皇子心下稍安,问道:“庞大人,您可知父皇对于其他人的……试探?”

“四皇子今天不也是被试探了吗?”

“嗯?”

“同样的手握重兵,四皇子殿下其实也不简单。只是这几年他故意淡化京中的影响,且甘居于武威侯之下。”

“庞大人,本宫……不太明白。”

也不怪大皇子奇怪,靖西军和镇北军可一直都是水火不容的!靖西军认为他们守卫的是当年齐国发源之地,有种守卫祖地的意味,镇北军每天都是对着一群蛮子,自身也变得野蛮了。而镇北军则觉得靖西军战力太弱,每天都在山林里捉迷藏,就是一群穿着铠甲的山鸡。

其实两军的恩怨由来已久,具体原因已经不可查了,新来的士兵只要知道骂对面的准没错就行了。这种情况在四皇子正式接任靖西军大将之后,变得尤为明显。

他不像前几任的大将,即便私下里该骂的骂,明面上却还要和和气气的。四皇子一上任,就是好几本奏章参上来,说什么靖西军军费不及镇北军,导致匪患横行,怀疑六部有人陷害。还放话,北蛮其实就是一群不开话的野人,连火炮都没有怎么可能打的赢齐国大军,说不得就是镇北军养寇自重!

这样一波波的下来,即便再好的泥人,也有三分火气。当即武威侯为首的北部军方就开始了与靖西军的骂战。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直到武威侯十年前那一场滔天功勋之后才有所衰减。

不过,明里暗里的,四皇子还是时不时要参上武威侯和靖西军一本。这是四皇子呈上来的,众人又不敢截留,所以都给皇上看去了。每次,皇上都是看着笑了笑就不管了,也没去深究。就像是看到两个小孩子抢玩具一样,不管谁对谁错,大人都不会真的生谁的气。

“殿下,四皇子明面上跟武威侯不合,可实际在大方向的问题上,他从没有与武威侯对着干过。如今朝堂之上,都知道有镇北军和靖西军,但若讨论威胁,又有谁想到过四皇子呢?”

宰辅大人一语惊醒梦中人,大皇子这才明白自己这个四弟,似乎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庞大人,你是说四皇弟藏拙藏了十数年?”

“四皇子殿下那不是藏拙,没有人能藏十几年。谁要是那么干,就真成傻子了。他在保持了皇上面前最低限度的印象,不至于被人遗忘的情况下,避开了京城最危险的党争。

“殿下您想想,如果他当初没有离京,现在该是个什么局面?”

大皇子沉默了,成德帝有九个儿子,除开早夭的二皇子,去了仙门的九皇子,剩下的人里就只有六皇子能和他一争高下了。而且大皇子运营朝中多年,除了皇党和庞党之外,大部分都在他的麾下。六皇子起步太慢,如今只有拉拢书院和一众根基浅薄的新党,根本就不成气候。

“可是,如今老四要回来的话,他的兵权不可能放手。”

“为什么要放手,他只要保存好自己的实力就行了。而且今天四皇子殿下就做得很好,他从头到尾一言不发,任由您和武威侯交锋。最后只需要轻飘飘的说一句,跟武威侯一样就行了。

“不废口舌、不伤及自身,好人陛下当了,坏人您和武威侯当了。今日过后,谈及此事,谁又会说一句四皇子的不是?”

“这样的话,会不会显得有些……懦弱?”

“殿下,战场上活的最久的,不是英勇善战的前锋,也不是偷偷摸摸的逃兵。而是军阵最中间,最不显眼的步兵!”

大皇子显然是把自己绕进了死胡同,没能想通。庞宰辅本来不想说那么多,自己这把年龄想着安享晚年就行了,皇位之争太累了,不适合自己。

可最后还是回想起,当年那个待自己如师的少年。决定最后一次,把事情跟他讲清楚,以后怎么走就看他的造化了。

“殿下,太子之位空悬这么多年。陛下此番开始试探您几位,未尝不就是立太子的征兆。

“要坐上皇位,须得‘德行兼备’。‘德’就是名正言顺,就是太子之位,就是皇上的诏书。而‘行’,就是力量,只有手握足够多的支持者,才能把皇位坐稳!”

大皇子瞪大了眼睛,微微张开了嘴。如今太子之位未定,所有人都在争取成德帝的认可。可另一方面,自己虽然有半数以上的朝堂势力,以及诸多皇室宗族认可,四皇子却也有靖西军在手!

如果真到了危急时刻,在未登基之前,京中的十万禁军自己是一个人都调不出来的!

“庞大人,多谢解惑。本宫稍有不适,就先告退了。”

大皇子急需整理下思绪,这么多年来的运营,似乎出了个大纰漏。就是不知道来不来得及弥补?

临走前,庞宰辅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忍不住还是又提醒了一句:“殿下,广正书院传承数万年,想必也不是易于之辈!”

……

大皇子偷偷回到了府内,一旁的亲信在门内似乎等了多时。看到大皇子回来,就赶紧凑上前来,悄悄的说了句什么。

大皇子听完,先是一阵错愕,随后露出了一丝狰狞的表情。

“果然,机会这不就来了吗……”

说着,宰辅大人颇有些神情恍惚的意味。

“庞大人不必担心,本宫此次前来并无他人知晓。”

“请庞大人解惑。”

“孔家是因为当年皇上登基时早早的就站队而发迹的,到了孔令迁这一代,虽然不求上进,但也还算听话,所以才被皇上重用。世人眼中只当他孔家是皇党重臣,还和皇室宗族走得很近。可实际上,这孔令迁依旧是一个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的庸臣。

“今日之事,殿下其实有些操之过急了。孔尚书所为,朝中几位大元应该都看得出来,那不过是陛下为了逼迫武威侯的一步闲棋。”

凯旋后,当夜,庞府。

宰辅大人看了大皇子几眼,随后收敛起刚才懒散的样子,转瞬间就变回了当年那个叱咤官场的庞党魁首。

“殿下可是要问武威侯之事?”

“如果下官没猜错的话,孔尚书已经是殿下的人了吧。”

“闲棋?”

“殿下认为孔令迁此人如何。”

大皇子本想说孔尚书深得父皇信赖,办事牢靠,可委以重任。这也是他花重金,将其收入麾下的原因。可这时候庞大人这么一问,他又有些摸不准了。

“嗯,”宰辅大人指了指桌上的茶水,请大皇子坐下,这才开口说道,“武威侯此番虽然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庞大人,何解?”

“庞大人的意思是说,父皇早就料到武威侯能应对?”

“呵,武威侯。手握我齐国最精锐的三十万大军,怎么可能这么好应对。就是养猪,手底下有了三十万头猪之后,也会成为人精的!”

大皇子握着杯子的手瞬间紧了紧,不过下一刻他又放松了下来。

“不愧是庞大人,什么事都瞒不过您。”

“不错,还有我的四皇弟。为什么这次他会如此的反常?”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