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书简情缘》
书简情缘

第五章 花园论剑

(本章完)

.

“唰、唰、唰”,当我正沉醉在这一美妙仙境中时,却被一阵细微的响声惊醒了。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呢?是微风吹拂树叶声?是小动物触动花草声?还是树上的小鸟起飞声?都不是的。此时,静悄悄的没有一丝风在流动,花草也没有轻微地动弹,小鸟虽然勤快,这么早也不是起飞的时候。究竟是什么声响呢?噢,对了。在我这有些简单的脑子里也只是一闪而过的种种推断,顷刻间便确定了——这分明是一个人行动时发出的轻脚步声。是谁起得这么早,并且脚步声是这样轻?我的大脑一时糊里糊涂,琢磨不透。话虽如此说,但糊涂毕竟是一时的,稍一明白,转而一想:无论是谁,起得这么早肯定不是个简单人,就不知他在干什么?对,这很有必要去瞧瞧,每动必有嘛!就这样,我定下心神,毫不犹豫地、比刚才探寻浓香更细心的要探查一番。

幸好,我站的地方到那发出响声处顶多有百十步距离,使我这个平时最爱偷懒的人也没有必要去偷,毫不费力地走到那不肯稍歇的响动处。放眼一看,我不由的瞪大了眼睛,确实有些惊奇——但见在一小块平坦的空场地(那是专为堆放柴草和晒粮食而修的)上,有一个矫健的身影,正在舞动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舞剑者动作优美,风度翩翩,技艺纯熟,一快一慢,舒适自然。慢的时候,只见他步伐圆润流畅,剑法丰富多变,给人一种完美的艺术享受感;快的时候,只能瞧见一团白光,宛似银蛇,罩住全身,翻飞耀动,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给人一种刚健勇猛、凌厉无比之感。是谁舞得这样好看呢?不用细看,便确定是他无疑。我差点失声叫好,但没有那样做——因为我知道对一个正在兴头上的人来说,轻微的惊动就会给他带来不可设想的损失。因此,我只好静静地站在暗处,耐着性子等他收剑。值得庆幸的是,我也没有呆上多长时间,他便插

(本章未完,请翻页)

剑入鞘,结束了舞剑。

“哎呀,真不简单!想不到你还有这一妙手,真乃是奇哉、壮哉也。”见他收剑,我便像个孩子似的,怀着满腔的好奇、敬佩之心,大老远便酸溜溜地喊叫开了。

“不是说剑不可以学,但因为你是我的老兄,我不能以师自居。再说,我看你并不喜好武术,学武之举乃一时兴起,待一点高兴劲过去.那就很难说了。昔圣人曾经说过,‘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趣之者。’想你也明白此中道理。”

这几句话,似他手中利剑,刺透了我的心。我暗暗钦佩他真能慧眼识人,短短的交往,便看出我的懒惰秉性。我不甘心认输,非要让他教教不可。他不好推却,来了一段简单招式。我跟着学了几下,就像程咬金学斧那样,学了头便忘了尾,学会尾又忘了头,难学至极,便心灰意懒、垂头丧气起来。为了挽回颜面,我便言说学剑没用,还是学拳有用些。这明是给自己找台阶下,不想他微微一笑,似乎赞同我的意见。他放下剑,打了一趟徒手拳,闪展腾挪,刚柔相济,出神入化,妙不可言。我问他打得是什么拳,他说是少林真传“八步连环拳”。和谓“八步连环”?他讲解说,此拳每一出手,全身皆动,步随拳转,展闪灵活,刚劲凌厉。拳谱云:“谁人学会八步转,天下英雄挡大半。”足见此拳极为厉害。我一听又来了兴致,硬要学它一招半式,他便点头应允。因他讲解的甚为详细实用,一拳一脚怎样使用都做了示范,但碍于天性愚钝,只学会了一招“胃锤”的着法。看到他已面露汗珠,我亦气喘吁吁,只得做罢。

提的那些。你问我所尊的何门何派,那可真有点折杀人了。我只不过是随心所欲,即兴玩玩,那里能谈得及门派呢?据我愚见,无论何门何派,万变不离其宗,其目的还不过是‘强身自卫’罢了。现在剑法再多,归纳起来亦不过是刺、挂、撩、点、崩、云截、斩、穿、加十二大法。依此法则,逐一演练,若能做到动静分明,快慢相间,节奏鲜明,剑法清晰,日久然能达到轻快矫捷、刚柔相济、吞吐自如的神妙境界。不瞒你说,早先我依此法演练,至后我又弄来一些简谱图解,一练便熟。刚才我所演练的便是武当派的‘七十二式断魂剑’和‘五十四式紫霞剑’法。”

走着、走着、缓慢地走着、停停顿顿地走着,终于——眼前瞬的一亮,但见在房后靠山的边缘处,有一个精巧玲珑的小花园,里边端的是花草无数,有牡丹、芍药、大丽花、十样锦、玫瑰、月季、九子玫、兰花等一些我能叫上名的,亦有许多我见过却并不知其名的,还有许多我素未谋面的奇花异草,俨然是一个别致新颖的上林苑百花园。花园面积约有一百平方米,四围用一般粗细的竹子编成,下边砌着青花砖,中间置一方水磨石茶几,四张石凳……总之,这里的一切,显得和谐紧凑,大有缺一不可之势。花园的外面便是香味的发源处——两棵均有茶碗粗细的桂花树,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晃,倾吐着它那迷人的馨香。还有那些三叶杜鹃、竹叶霜杉、流翠水柏、景天云杉、木绵绣球、干股枯梅、明开夜合、桃李杏梨等些木质花草,紧紧围在花园的四周。面对如此美景,我确实有些痴醉。翘首望花,如坠烟海,一丝灵性早已飞出九霄云外。我想,即使玄都蓬莱,未必有此美景!

这突如其来的一句酸话,真把他给惊了。他回头一看是我,忙把剑往身后一背说:“岂敢、岂敢!愚弟不才,奈多年养成的旧性难改,一时之间惊动尊兄,还望见谅。”

一听此话,我忙还礼道:“你怎能说出此等话来?是我不该出现,扫了老弟的雅兴,实在是担当不起大责,还望你勿怪才是。”

“你也用不着那么客气。据我所知,自盘古王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时代起,剑便成为仙道之流的宝器,生出了斩天剑、劈地剑、诛仙剑、葫芦剑等等神话。这且无需考证,但自从有了历史记载以来,剑就成为诸子百家必不可少的宝物。他们行则身挎宝剑,闲则拔剑起舞,把佩剑看成是自身完美的一部分,随之便产生了‘鱼藏剑腹’、‘刻舟求剑’等些脍炙人口的典故。因此,古人把剑做为家族的宝贵遗产,神灵般的侍奉。一把剑若传上几代人,便涂上种种神秘色彩。传说剑一旦有了灵气,就会横空起飞,径自寻仇,或者吹毛两分,再者杀人不见血等等。便把它视为价值连城的瑰宝.美其名曰‘宝剑’。至于‘宝剑’的种类.流传下来的莫过于春秋时吴国干将莫邪夫妇舍身铸就的‘干将’、‘莫邪’剑,越国欧冶子、风胡子、薛烛等费尽心血铸就的闻名天下的‘湛卢’、‘巨阙’、‘胜邪’、‘鱼肠’、‘龙泉’、‘倚天’种种,各有奇妙之处,不可尽言。提起剑法来说,春秋时便有‘生于无人之处,长于荒野僻地’的空桑人物越大娘‘连手云中剑法’。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各门各派都有自己所创的独特剑法,如公孙九娘的‘转身取命剑’、少林门的‘五虎罗汉剑’、峨眉派的‘狼牙剑’与‘索命剑’、武当派的‘子午剑’和‘追魂取命剑’、太极门的‘太极剑’法,还有李自成的‘花马剑’法,现在流传较广。不知老弟所学的是那一派,能否明示?”

好不容易套出他的话,我自然要打破砂锅——问(嗡)到底:

“听说剑法练到家后,舞动时居然泼水难进,亦可以人随剑动,一跃数丈之高,甚回无影无踪,还可以飞剑伤人,巧敌万夫……诸如此类,真有其事吗?”

“据有些书上的说法,确是那样。至于说能不能做到,我也不敢妄加评说。我所练剑还不过是为了锻炼身体、陶冶性情、消除烦闷罢了。向你说得那些,我从未想过。”话说到此处,本该打住,可我还是无话找话、东拉西扯地问了许多,而他总是有问必答,说话得体稳重,没有丝毫的厌烦感,使我内心十分暖和。后来,我想拜他为师,却被他用几句很得体的话给推辞了。他说,这却不能使。

“嘿,瞧你说得那么玄乎!我岂是个学习剑法的材料,这几下还不是即兴而为。”

见他说得那么谦虚,我却是“成竹在胸”。因为,我现在已经摸清了他的性格,你要先不开口,他是从不主动说话。我只有来他个“抛砖引玉”,便把听到和看到的满脑子关于剑的奇谈怪论泼了出来:

“尊兄的博闻强记,人所不及,我这里深深地佩服。至于剑的传说,也许就是你刚才所

(本章未完,请翻页)

随着这几句自认为最最文明、最最雅致的见面礼后,言谈就不再显得那么拘束、呆板了。我问道:“你刚才练得是什么剑法,是否说出来来让我见识见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