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书简情缘》
书简情缘

第二十九章 倾诉心曲

学校呆了整十年,

落第心灰返家园。

回家之后无事干,

昔凌公有几句话,正说到我等女流之辈的心中。当时读了,只觉得耳目一新,忍不住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他不仅为上古女子扬了眉,吐了气,也激发起当今有志女子的上进雄心,确有许多可取之处。这里摘出,望兄笑览:

“有志女子,赛过男子!

假如有一种能文的女子.如班婕妤、曹大家、鱼玄机、薛校书、李季兰、李易安、朱淑真之辈,上可以并驾杨班,下可以齐驱卢骆;有一种能武的女子,如夫人城、娘子军、高凉冼氏、东海吕母之辈,智略可访韩白,雄名可赛关张;有一种能善识人的女子,如卓文君、红拂妓、王浑妻钟氏、韦皋母苗氏之辈,俱另具法眼,物色尘埃;有一种报仇雪耻的女子,如孙翊妻徐氏、董昌妻申屠氏、庞娥亲、邹仆妇之辈,俱中怀胆智,力歼强梁;又一种稀奇作怪、女扮男装的女子,如秦木兰、南齐东阳喽逞、唐贞元盛孟妪、五代临邛黄崇暇,俱以权济变、善藏共用,窜身佳人,既不被人识破,又能自保其身,多是男子汉未必做出来的。算是极巧极难的了------”

一年之后政策变,

家家种起责任田。

外地医生图方便,

各归原处散了摊。

村民有病无人看,

只能求救卫生院。

一来一去五十里,

病人垂泪实痛惜。

是我心内实不忍,

发誓学个好医生。

双亲赞成我主张,

报上卫校去学医。

一来二去又两秋,

心猿意马怎学会?

艺未精通返家门,

偏有春光又恼人。

万法想尽克不住,

一时分去七份心。

一翻医书便走神,

闺房芸娘结知音。

愁写秋思人影瘦,

忧作霜染菊花肥。

虽与西厢做良伴,

拜师又独尊三白。

一尊李白诗精纯,

潇洒活泼灵性通。

二尊乐天为启蒙,

幼时专攻琵琶行。

年长嫁与沈家郎,

能文善画结知音。

好动不静爱游玩,

诸事称意心皆宽。

为游水仙扮男装,

路人怎识其形藏?

倍爱植花成僻好,

惜枝怜叶剪不扬。

孝敬公婆任劳怨,

家中从不把颜犯。

自从庚子成大婚,

情痴惹动秋月烦。

失和婆翁被逐出,

抱病含泪别儿男。

世间多少悲愁事,

怎及此情泪涟涟。

坎坷旅途吃尽苦,

终于抱病归黄泉。

沈郎情裂肝肠断,

呼天抢地实可怜。

无力扶得灵柩回,

租地葬于无锡山。

阅览此等悲惨事,

铁石人儿也心酸。

社会如今大变革,

芸娘悲剧亦不演。

闺房之内空思想,

但愿此生逢沈郎。

即使与他呆一日,

也能了却思春肠。

此乃我的真心话,

不知义兄作何想。

请你告妹一实言,

天下有没有沈郎。

他的回信是这样写的:

妹之志趣,愚兄实钦佩已极。依你之言,你走过的路,跟我大同小异,这是否天公之为,还是事有凑巧,实是难解。这里你我也就无需去论,亦没有必要再去研究,只在心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隐隐觉着有这么一回事便了。

至于你问我现今社会是否有沈复其人,我也答不上个所以然,只能来它个模棱两可——也许有,也许没有!因为,人的思想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古人的思想就不同于现代人的思想。就拿学校来说,以前只尊崇正统的纯文学,可现在分科甚多,文学只有六分之一的地位,故现代人在文学上的作为就略逊于古人。想沈复其人,名载《中华名人大辞典》,精工花卉,擅长散文,足见其是具有相当成就的晚清文人,因此也就不能跟常人相比。再者,他又受封建社会习俗影响,所作所为,许多为我们现代人所不取。你要静下心思,去认真地思考。

至于我的命运,也曾作了许多设想,但“情肠”始终难断,分去我许多精力,使人长夜难眠。倘一合眼,便有许多幻觉,从虚空中跑出来折腾人。幸喜梦境多半是甜美的,要不,我会被它折腾死。记得看完你第一封信后,便做了一个美妙的梦至今不能忘怀。这里我便来个绞尽脑汁、东拉西扯,逗诗三段,将梦中情形逐一告诉你。

一、离乡赋

阳春三月,景色宜人。我蹬着“小飞鸽”,在温柔的阳光陪同下,离开了家乡故土,往那云海深处,寻访知音。一路之上,边行便唱.就像一只刚刚出笼、重新回到自由世界的小鸟,快乐万分------饱览着这新春胜景,意兴大发,出口吟道:

春光明媚景色新,

放眼一望喜煞人:

绿茵茵小草随风舞,

鲜艳艳花儿挺腰身。

红一片来白一片,

红的似雪白的如银。

还有那紫蓝黄粉绿,

颜色有浅也有深。

要是深吸一口气,

哎!那可真是甜透心。

飞舞的蝴蝶一片片,

采蜜的蜂儿一群群。

那边看,柳林穿飞燕;

这边听,啼鸣百鸟音。

远望山,

峰峦叠嶂无边际,

山上树,树中山,

山树难分;

近看水,

绿水清清澈透底,

水中鱼,鱼戏水,

鱼水情深。

茫茫的山野弯弯的山径,

潺潺的流水渺渺的烟尘。

春山春水春花春草织春景,

青松青竹青梅青兰纳青云。

景似画,画似景,

难辨假真。

眼底映入皆仙境,

始知苍天造化功。

一个人骑在车上细观望,

忽见空中飞过雁一群。

吾因眼见北飞的雁,

触景生情暗伤心:

“咱们虽都在奔走,

可你们飞来飞去有归处,

我却是无家无业无处栖身。

四处奔走把知音找,

还不知何时才能见到心上的人。”

余想到此处叹口气,

低头使劲踏飞轮------

(本章完)

.

我想,那些处于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下的女子,却能冲破诸多阻力,学有所专,智有所用,留的芳名传扬于四野。其花的代价之大、受的磨难之多,确实是令人望而生畏。她们若没有冲天之智,想要成名实是万万不能。回想现在,社会几经变革,男女地位平等亦是首要国策。我们女性更应该学些真本领,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报答父母——这也就是我的志愿。可是,在农村来说,女的往往无所作为,只能嫁夫随夫,拉扯孩子,整日忙乎家务琐事。我要是随大流的话,其命运也是如此。如真的这样,不要说与那些奇女子相比,就连这美好的社会制度都对不住,那还有什么意思哩!

不过,啥事都需要人去做,看去毫不显眼的工作却能带了很大的收益。既然我高考不弟,上进无望,就干脆来个献身故土,建设家园。幸喜年华也没虚度,经常也沾沾自喜,无忧无虑。可谁知在这两年多来,却不知从何处飞来一种无形的烦恼,分明是身边缺少了什么,空荡荡的,使人心慌意乱。后来,我静下心思一想,方才明白,那就是古人所说的“春花秋月,良夜孤衾”之苦。它的出现,分去我九分精力。我知道,人非草木,不可独生一世,如若没有一个顺心的家,你也就不要妄想有所作为。对于这意料中的命运之神,我将取决于谁好呢?那独具慧眼的红拂妓、卓文君之奇遇,对我来说只能是南柯一梦,绝难实现的空思妄想。遍观群书,有芸娘者,三白可谓是一个善解人意、温存得体的闺中挚友。夫妻二人虽说够得上珠联璧合、恩爱风流,可昔半途牢燕分飞,落了个终生遗恨。此虽是封建社会所致,但于人也有关系。当读到《坎坷记愁》一章时,不由我泪洒衣衫,为芸娘深报不平。特作小诗一段,以明自己心事:

初中读了二年半,

毕业入了高中班。

七岁那年进学堂,

小妹山花书寄义兄:

光阴好似小河流,

只能前进不回头。

无忧无虑又无愁。

跟上老师读文章。

学了六年数和字,

增长不少新知识。

业已度过二十秋。

童年快乐难忘怀,

跟上姐妹学针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爸爸疼来妈妈爱,

小家大舍任我游。

娘生我时丁卯岁,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