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书简情缘》
书简情缘

第四十六章 名落孙山

在这里,还得说几句私心话。试想,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哪一个没有上进的雄心壮志?我非仙非圣,贪心、欲望、争强好胜之心,一应俱全,无法拒绝“光明前途”的诱惑,能够轻轻松松急流勇退。也罢,就依妈妈的话,听从命运的安排。再说,这次高考良机,实是千载难逢!就此偃旗息鼓,悄悄收兵,确是对不住老师的多年心血。“对.一定要见识一下高考试场。”我就鼓起勇气,跟随芸芸学子,步入考场大门。

你也走过此路,应知外在因素对一个高考生的影响是何等的重要。假若你我同桌,你的文科好,我的理科强,应对考试就会同心协力,各取所长,达成默契。你专攻文科,我主修理科,考试时私下作弊,互通答案,只要能得好成绩,管它什么门背后吃馍,自哄自?应对令人头痛的每次考试,都报有一丝侥幸心理,此又是每个学生的痛病。心烦意乱的我,爬在考桌上,只管把那些不用思考的题作了,对那些平时动动脑筋就能答对的题一概不理,每场都是第一名交卷——这,就是我高考落榜的一点借口,或者缘由吧!

此后,爸爸征求过我的意见,劝说一番,就推上架子床,把我的全部家当——一箱书籍、一床被褥、一套灶具拉回了家。我就算彻底结束了校园生涯,操起锄耙,踏上隐者之路。本来高考不第上进无望回乡务农操持家事,对农村学生来说,乃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毫不奇怪顺理成章之事。可是,对我却有点与众不同。秋季开学时,代课老师和同窗好友,五次三番,捎信带话,教我不要灰心丧气,应再赴校园,补习一年,好好攻读,“铁棒磨扣针,功到自然成”,鼓足勇气,迎接明年的高考,定能步入大学的殿堂。如此等等,情真意切,无限惜怜。每当接到此信,形如古井的心就有些波动,实想再赴学堂去逐名求利、出人头地来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事实呢,确是不允许那样做。一个做人者应有的道德底线和责任心促使我很快就放弃那些想法,只在心中默念:命运之神带来的许多遗憾,逐渐消淡,心刚安静,再不能一心二用,胡思乱想,尊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现实才是最佳生活道路。对那些善意来信,我只有付之一笑,亦不回复,置若罔闻。但是,那些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老师及同伴,对我的沉默都有点不明白、不理解、也死心。快开学时,班主任吴老师和带数学的刘老师,受校长委派,不顾天热路远,骑着自行车,前来家访。一见面,他们便埋怨我不该灰心丧气,消沉逃避,应该鼓起勇气,再去补习。听着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训”,我的眼圈红了;看着身上被汗水湿透的衬衣,我的心碎了。竟连递烟倒茶这个最简单的礼节都做不来。双手捧着暖壶,站在桌前,如痴如醉,不知进退。老师只顾跟爸爸说话,没有觉察到我的这一异常举动,坐在一旁的妈妈就有些沉不住气,低声说:“站着等什么?快把谁倒上,杯子早干了。”这句很普通的话,使在座者停止谈话,把目光齐齐转向我,一双双熟悉而又亲切的眼睛里,带着吃惊、不满、疑惑不解、热切希望······我鼓足所有的勇气,揉揉发酸的鼻子,使那盈满眼眶的泪水,没有现场直播。双手捧起水壶,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将茶杯逐个斟满,放上糖,便急急放稳水壶,转身离开。好悬!前脚刚跨出门槛,那早就等待多时的泪水便滴滴答答,像断线的珠子,顺腮而下,浸湿衣衫······

过了半年,爸爸见我无事可做,又萌发要我学医的念头。一提及妈妈就极力反对,二人叮叮当当,闹了一阵,谁也没有占到上风,就征求我的意见。我呢?十年寒窗所带来的书籍全读腻了,征订的报刊数量有限.实在闲的难受。加之我生性好奇,“女医生”在山区还是新生事物,为了猎奇,为了争名,为了弥补失学之后内心的空虚,自然是欣然同意,满口应允。妈妈经不住我俩前后加攻,多方撺掇,最终同意爸爸的决定。

要在平日,我定能驳回妈妈的那些违心话。可是,心乱如麻的我,纵有满腹话儿,总是理不顺头绪,不能出口。我的命运,难道说没有渺渺冥冥中上天的安排吗?任谁也说不清楚。我无言面对母亲,沉默半晌,就带上妈妈收拾好的东西,头顶太阳,返回校园。

老师了解完家中特殊情况,叹息几声,就劝说父母亲,不要拖我的后腿,应全力支持我上学。并诚挚地说,我是他们教过的最优秀的学生,学习好,个性强,前途远大,不可限量。父母也是十分动心,联合起来做我的工作。奈我生性固执,认其说得天花乱坠,只是无动于衷,还找些乱七八糟的说辞,象“心猿意马、命该如此、木已成舟、实难从命······”等等牛头不对马嘴的话都翻了出来。嘴皮说破,唾沫说干,最后刘老师就皱眉说了一句“不可救药”,不再言声;吴老师学说一遍诸葛亮在五丈原仰天长叹的那句名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此事才告结束。

爸爸陪着两位老师说些闲话。我和妈妈急急忙忙,做了一顿在山村来说最丰盛的饭菜,款待贵客。饭罢,推上车子,送到大路口,看着两人渐行渐远的背影,一丝难言的孤独感涌上心头,内心空洞洞,孤单单,虚的恓惶。我就想追上前去,说声“对不起”,但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只能目送我最敬爱的老师那瘦削单薄的身影,从视线内消失,才转身回家。

老师亦是公正无私的!他们那不记个人得失的忘我精神,是做人的最高美德,愿天下所有人都尊敬光荣的人民教师吧!

(本章完)

.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学生的成绩和人品,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也取决于学习成绩。老师,世界上只有老师,生活普普通通,工作默默无闻,他们高尚的园丁精神,正是在为别人生活的道路上去追求人生的幸福!从今天起,我再也得不到老师的教诲,但愿天下少数顽皮捣蛋的所谓坏学生都能理解老师的苦心,多检点自己,搞好学习,那你很快就会觉得老师暗中盯紧了你、偏向了你、亲近了你······

老师家访后,又来了几名同窗好友——均是些自命不凡、脾性相投、学业大有希望者,准备复读想踏入城市之门的农村姐妹。她们找上门来,想方设法拉我入伙,回炉深造。效果自然与两位老师一样,进行而来,败兴而返。有的只吃了我亲手做的美餐,有的同住一宿,便带上对人生新的感悟、对我命运的同情、对我抉择的不足和赞许,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离去。

此后,我便投入新的生活:头顶草帽,身背太阳,同爸爸一道下地劳动;静坐室内,脚蹬衣车,帮妈妈缝制衣衫;或者看看小说,听听广播,动动腰身,练练拳脚,写写日记,背背古诗;或散步小河边,隐身绿柳中,弹一曲高山流水,唱几首心爱歌曲;或受命亲友之托,在情高兴浓之际,挥毫临摹几帧古今名画,浓墨素色,追梦寻趣······如此这般,消遣时光,自觉光阴并非虚度,心中颇为自负,亦很知足。此等田园生活,天伦之乐,实是妙不可言!况人少家红,只分到十余亩责任田,均在房前屋后,做务甚为便利,爸爸一人,耕种收管绰绰有余,加之有邻人、亲友、相好常来帮衬,妈妈时不时搭把手,爸爸念及我身单力薄,很少教我干活,与其说是回村务农,倒不如说是修真养性更为贴切,委实消停得很。

老师最关心、最看重的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