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灵遁者:非线性波动》
灵遁者:非线性波动

老子是一种格局

他还提出“以无为用,以有为利。”的思想。在当代社会,应该奉为生活心态的圭臬。所以他也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是对上面思想的最有力支撑。

人的强大,不是多学了多少技巧,语言,服饰,而是学会了包容,学会了宠辱不惊,这样就可以做到以无为做无不为。这样不断地进步,格局会小吗?别人还会不愿和你交朋友吗?别人还会不愿意和你做生意吗?弄巧成拙,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这些词不都是太“有为”了吗?

而现在的我们

——灵遁者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被各种各样的色彩和形式所吸引。钱啊,名啊,利啊,权势啊等等这些东西,会围着你。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心态很烦燥,但是深陷其中。

理由是人是社会性动物,现在的人都是这样的。我要往上走,往上爬。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准则,生活态度。我一直说没有敬畏之心,是我们现代人最大的原罪。

经济空前繁荣,空气质量,水土质量空前下降。不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生活态度的警示吗?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老子对于后代人的影响很深,很多地方都有老子的塑像。他被我们顶礼膜拜,这是好的。尊敬一个心怀宇宙的人,是好的。

老子如果真的地下有知,只会摇摇头离开。是啊,明明良言妙药就在那放着,你们还一天大喊:药在哪?幸福在哪?钱在哪?呜呼,哀哉!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老子没有生活在当代。生活在当代,说不定他比我们世俗,爱钱如命。环境是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于这种假设我们只能呵呵而笑。以我们的心度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竹林七贤等人,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生活不管你处在那个年代。脑袋还是架在肩膀上,人还是有两只手,两条腿。浩瀚的宇宙在中华上下5千年里,只不过是一眨眼而已。圣人就在我们身边,不要说师道不存久也。

我在呜呼而鸣的时候,不光悲哀别人,也悲哀我自己。

老子是一种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下。”于我们来说太单调。如果谁让我再回农村,像小时候那样住上半年,我是不愉快的,我是不习惯的。我怕我留恋大城市,我害怕农村太安静。

但是身在闹市中,心中常常有老子这些文章出现在眼前,与我们来说是大恩惠,大太阳。

世界的种种有规律,你可以利用得上,那么恭喜你。如果你利用不上,那就改变自己。竹林七贤中的人,不是一开始都那么放荡不羁,是因为报国无门,事业受阻,甚至不那样装,反而又生命危险。想想何苦呢,不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来得自然,来得舒服。

2015年12月26日。

灵遁者,独立学者。原名王银,陕西绥德县人。现居西安。作家,艺术家。主要代表作品为灵遁者科普四部曲《变化》《见微知著》《探索生命》《重构世界》。以及《相观天下》《手诊面诊色诊大全》《重构世界》《笔有千钧》《非线性波动》《空瓶子》《从今往后》《我的世界》等。其作品朴实大胆,富有新意,深受读者喜爱。

(本章完)

.

我有时候看看我自己,看看周围的人,看看网上的图片和信息,真的会觉得老子啊,庄子啊这些人活得才是真性情,真自然。

我们是该回到远古,去心对听听这些老者的肺腑之言。找到这种智慧,普及这种智慧,我们这个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嫉妒,有那么多不正常,有那么多神经病。

所以他也提出了一些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显然这是行不通的,也违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但是这点瑕疵是必然的。不影响老子是一个真性情,恬淡不争,洒脱无伪的圣人。

老子显然不是理科生,但他是生活的实践大家。从朴素的事物中,总结出的道理,令我们现在的人都瞠目结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些句子如洪钟一样,响彻了2千多年。

老子是一种格局

圣人从来没有走远,就在我们身边,如春风,如大山,如清泉。“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出自老子《道德经》,说得就是老子本身。他的五千言字,字字鎏金闪光。生命力比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强大。

诗人臧克家也写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没有真正去生活的人,去好好观察生活的人,去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人。记得上面的话,它本身就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指导。

我们知道“道”是贯穿《道德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道德经》本身也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用我的话可以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就是老子。他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祭品一样。”所以说老子是最恬淡的人,他轻灵如水,是无人反驳的。他与自然一样,他有宇宙常心。这就是圣人。试问这样的人,会计较吗?会嫉妒吗?会贪财吗?会痛恨吗?

会的,因为他也是人。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他能理解,他能控制,他能做到我们做不到的。用他的话说:无为而治,宠辱不惊。我们真的要记住老子的这句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就是说别太把自己看得那么重。

上面说了,老子肯定不是理科生,由于生产力和理论知识的条件限制,老子肯定不清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以及物质世界具体的运动规律。

大概翻译是这样的: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存在的道。可以叫出的名,就不是永恒存在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称谓;有,是万物母体的名称。所以常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微妙;从常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

这就是老子的格局,这就是老子对于世界的思考。他的格局不是吃饭,不是睡觉,不是一个村,不是一个县,也不是一个省。他的格局是宇宙,是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呢?不正是这样的急躁吗?能多挣点就多挣点,能捞一把就捞一把,不管不顾后面的人,甚至后代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样说,道经就是世界观,德经就是方法论。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眼界有多远,格局就有多大。没有飞机,没有大炮,没有望远镜,更没有飞船。老子的格局是咋样。道德经第一句话就很清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