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山不高》
山不高

第七章:下驴

永信大师面前两个沙弥僧人,一个自然是带回消息的大和尚金刚,另一位是大和尚师兄金玉和尚,看戒疤也是位沙弥,如果说金刚长得是宝相庄严,这位金玉大师就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虽然剃发出家,但也不能阻挡女施主们春春的思恋。看着师兄金玉目光低垂一言不发洗耳恭听,金刚和尚知道今晚要想善了还得把自己贡献出去,嚅嗫着回复:师父,这主意您自己出的,还说要不是修行有成,到那庙堂之上自己也不落人后,三公太师都是信手拈来~~

闭嘴,就你记性好,还三公,还太师,你知道什么是三公,什么是太师么,天天就知道吃饭念经睡觉,有空帮为师分分忧,这么大个个子,站在旁边都能挡风挡雨,你倒好,说走就走,不知道动动脑子么,就长个子,没长脑子呗,师父说的对的当然无条件遵从,可也的分分时候不是,脑袋里转个圈想想不行么,没脑子动动嘴不行么,兼济堂说不用来你就不会圆圆话,说师父我意犹未定,先来通通气,回去听师父定夺,不挺好么;永信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正是。

胡不言转向穆冠:穆大侠轻功高绝在下有一事相求。

穆冠倒豪爽:说说说,有事儿尽管说。

永信大师的疮算是破了,一蹦三尺高:闭嘴,风光个腿,我说下山就下山,你们两个就不能劝劝么,养你们干什么吃的,好啦,现在风光了,风光的脸都没地儿搁了,少林吃斋念佛是无聊,可也比在这荒郊野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晾着强吧,现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想办法吧,平时不总是叨叨叨么,这个主意,那个方案,这时候怎么不开腔啦~~此处省略永信大师一万字不雅言论,金玉金刚师兄弟僧衣都快湿透,后面是出汗出的,前面是吐沫星子喷的。

金刚知道是这个后果,没想到的是后果有些超过预计,心里骂了自己一万遍,接茬干嘛接茬干嘛,可一转念,不接茬今晚,明天都别消停,要想出解决的办法,没办法之前,师父是不会罢休的。后面永信大师骂什么金刚充耳不闻,金刚运转有常人一个半大的脑子,苦思冥想,主意不难,就是有些不要脸,思索半刻,师父丢脸的事情又不是一次两次还是结束这个无休止的折磨吧。

就知道傻站着,要你们还不如种两棵树,想想办法啊?永信大师还在继续。

金刚终于找到机会接茬:师父,你看这样可好?

什么这样那样,有屁快放;永信大师耐心本就不多,到这时候早就用尽了。

咱们往西走,过嵩山,不入少林,找条大路赏玩景色,现在也是七月中旬,再过几日江湖大门派都会赶来许昌城,咱们候在大路边总会遇到师父熟识的江湖人士,咱们就说没打算去风云会,来此体恤民情,给此地百姓消灾禳福,江湖人士一定会客套让我们一同来许昌,我们就坡下驴,一起来就好

你才是驴,还是头蠢驴,全家都是蠢驴;永信大师听出金刚大和尚骂自己是驴,不过他也没注意到自己是金刚大和尚师父也就是一家人,自己又骂自己一遍驴,此时永信大师正为金刚大和尚的好主意高兴,就是有一点,要走过嵩山就得有四五百里路,有些远,走着累。

一晚上没有说话的金玉和尚突然开腔,字正腔圆,温文尔雅:不用如此,往西四五百里,再回来又有四五百里,咱们是来照顾师父的,不能让师父遭这个罪,在我看来都是要和江湖人士打交道,在此地和在嵩山以西没有什么区别,有人通行,有人相约就好,借口总是有的。

妙;永信大师非常开心,一锤定音。

人和人是不同的,老实人干多少都是白干,干多错多。聪明人善于揣测上意,总是让人满意,熨帖心灵。

区别就在于脸皮厚度和心长得有多歪

(本章完)

.

为拦住柯避这个蠢才,老乞丐我把四个徒儿都派了出去,眼下老二在这里,老大离这里也不远,老三老四一个在川中,一个在庐州,辛苦大侠跑一趟,找回来一个,另一个丐帮自己传信总有一个能快一些回来。

去川中去川中;穆冠出人意料的决绝。

大和尚连夜赶路,一刻都不想在泰来酒楼多待,青衣使凶名在外,而且大和尚是亲眼见过青衣使手段的。每每晚间噩梦,那些残肢碎肉都能把大和尚晚饭催吐出来。就因为不敢见青衣使所以大和尚墨迹几日不敢进城,可为什么大和尚在兼济堂也浑身难受呢,因为大和尚在说谎,大和尚是好和尚知道自己不该打妄语,可师命难违,不得不为。大和尚说假话,少林距离许昌城不过二三百里,赶赶路四五日就可抵达,可永信大师得到风云会消息就猴急起来,忍不住来凑热闹。好不容易大和尚劝了回来忍了两个月,再也忍不住,五日前已经下了少林向许昌城赶路了,要说来早些也没有多大问题,可走了一半永信大师又不走了,觉得自己应该自重身份,不能随叫随到,又不想回少林,想来想去,想到个主意,仿效古人受禅,要推让三次,也就是明着让兼济堂请三次,暗里大风帮请三次,这不是比那些帝王将相更风光么。这差事自然落到金刚头上,苦了金刚跑了一趟,结果兼济堂本就不想折腾这风云会,永信大师身份敏感,巴不得别来,正好就坡下驴。可大风帮又是霸道异常,根本没有商量余地,命令必须来。这下可好,来也不是不来不敢,自己打了自己好大个耳光。

许昌城外六十余里双庙小镇,镇上唯一客栈于镇名相同,最好的上房里焦躁的永信大师,来回踱步:谁出的馊主意,还效仿古人,推让三次,现在好啦,一次就把自己个陷进去了,来来来,说说说,谁出的主意,现在哑巴啦,怎么不说了,平时说话一套一套,这时候都扎脖闭气啦?

莫奇掌门和长庚相视一眼:永信大师万金之尊,小家小户不敢随意请动,请永信大师自便就好。

胡不言与莫奇掌门相视一眼:这唐景侯是个人物。说归说,人物不人物的意义不大,早晚一战,丐帮加紧准备调集人手是正理。

隔日,胡不言首徒郭纪赶来兼济堂。丐帮外松内紧,十七位长老十四位赶来许昌城,不过没有现身相见,不知藏身何处。

大风帮和唐门倒是像是小媳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丐帮派出的一些专门找茬的弟子全都悻悻无功。

莫奇掌门和长庚赶紧邀请大和尚后堂叙话,大和尚示意不需要,就在大堂转述了少林永信大师的回复:柳掌门美意,少林感激不尽,然少林之于江湖犹如美玉之于江

这番话是在大堂说的,在场食客最少七成是江湖中人,听到这些反应也不同,大和尚金刚不管这些,客套告罪一下告辞走了。

四个时辰后月黑风高,大和尚出现在泰来酒楼,面前是蒲牢青衣二使,这次没有排比比喻:事态不明,不宜轻动。

蒲牢使没搭理大和尚,青衣使当然是能动手就不开口,这回不能动手,也只能开口:屁,永信老秃驴不来,就等死吧。

也有不那么快乐的,比如正在进城的这位大师,宝相庄重,是真的重,六尺的身高鹤立鸡群,两百三四十斤的体重,醒目显眼。浓眉大眼,鼻子高挺,唇方口正,大耳垂肩,卖相就值五千两,只是大师表情猥琐,哀叹犹豫,减值不少。大师在城门口已经转了半个时辰的圈,进一步退两步,晃悠半天右快挪回来处了。大师进城不易,半个月前就到了许昌城外,找了个借口,城内混乱,君子不立危墙,不可轻入,待二壮收拾了渣滓,城内风平浪静,大师又想,大乱才安,再看看,再看看,鼓了三天勇气进城门又退出去了。再看大师,头顶乐福戒疤,佛门戒疤是很有说法的,新入门小僧人剃发烧一个戒疤,名曰清心,第二年满足佛门基本要求,就是不偷看女施主,能端着读写经文就可以再获得一个戒疤就是乐福,一般来说寺院高僧大德都可以获得七八个戒疤,九个戒疤那就是少林方丈的层级才可以获得,头顶十个戒疤好像就是达摩和六祖两人。如此看来咱们的大师应该称之为大沙弥,或者还是叫大和尚吧。

大和尚在城门外碾转纠结,深吸口气后双手合十念了一段法华经,大和尚念经之时气定神闲,慈眉善目,真个宝相庄严。念完法华经,又念了一段金刚伏魔经。两段经文念毕,大和尚身手投足都是高僧风范。起身迈步,目不斜视足不迟疑,进城门时风吹了眼,使劲儿眨了几下,走了百米上下,脖子被蠓虫咬了,挠了下脖子,到了兼济堂门前,大和尚开始浑身不自在,百爪挠心,苦不堪言,自怨自艾了两刻钟,摇头叹气进了兼济堂,找小二要见掌柜,小二没有废话,麻溜去请莫奇掌门和长庚,因为大和尚报了出身:小僧少林永信方丈座下沙弥释金刚。

师没等金刚大和尚说完又是一顿狂风暴雨,金刚大和尚看来也经历过类似事情,低头听训,并无多言顶撞,永信大师换了口气:兼济堂说不请了,还去大风帮,那大风帮是能给人余地的?明知道~~算了不说这些了。你们啊;永信大师手指着金玉金刚两个徒弟:让为师说什么好,长得人五人六的,怎么不办人事儿,卖相是真好,金玉其外有个什么用,事儿还没定就火急火燎下山,现在好了,许昌城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少林都回不去了,没脸啊,怎么回?怎么去?你们说说,为什么要下少室山,出家人怎么就没有这点定力,屁股着火啦,火急火燎就下山啊,说说说,为什么火急火燎就下山?

金刚死猪也怕开水多,不挤疮就不能破:师父,是您老人家急着下山的,少林都快发霉,来许昌城风光风光~~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河,美玉出自江河,又与沙石泥水有云泥之别,江湖风云之会泥沙俱下,美玉蒙尘是小,万一有个磕碰就追悔莫及,掌门见谅。

一月无话转眼到了中元节,除去一些名门自重身份,江湖大半豪强都已集中到许昌城,可就苦了城中百姓,这些大爷一言不合就拔刀,大多数又穷的要命,偷鸡摸狗惹是生非,百姓苦不堪言。好在兼济堂安排二壮带着十数位兼济堂武师维持秩序。说是维持秩序不如说是除暴安良,几个大老粗绝不会劝诫说教,逮着胡作非为的江湖豪客基本就是一顿暴揍,如果不行就揍两顿,三犯之后碰着就揍,效果显著,许昌城风清浪静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