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诸子千家世家门阀之苏氏子》
诸子千家世家门阀之苏氏子

第5章两仪军阵的基本原理

直到扎透了这将近半米的青石院墙,苏迈竟然还从握着长枪的手中,感觉到了一丝丝,丝滑,如在梦中。

刚刚在苏洵领悟阴阳两仪之理时,苏洵就感觉自己应该是领悟两仪阵了。

现在看着院中青石上,苏迈扎进去的精铁长枪,苏洵顿时确定,自己确实掌握了兵家“两仪军阵”。

在这八百里西岭山中,最不缺的估计就是这山中青石了,因此木质小院的墙体整体都是青石打造,从外看上去石缝之间是严丝合缝,奇硬无比。

苏迈苏威等人自从三年前被苏洵寻来,就住在了这西岭山山脚小院,三年来和苏洵一起吃住演练,三年的相处下来,六人感情也甚是深厚。

苏洵前世生在春风下培养的三观,让他对于家中下人,都向来是大方,何况是这些一起长大的自家兄弟。

苏洵前世时,网络通讯发达,超凡不显世,关于诸子百家的无数的珍贵资料,在网上都可以随意浏览。

苏洵刚刚便是灵光一闪,无意中想到了,前世曾经看到过的一张道家秘传衍生图。

这张道家衍生图里面的“无极”是一无色空白圆圈,一片空白,意为“虚无”。

“无极”生成“太极”后,图形中的空白圆圈,有黑白二色交混在一起形成的太极图,意为“道生一,万物混元一体。”

然后“太极”生“两仪”后,黑白混色圆圈消失了,而变成了单独色的一黑一白两个分开的圆圈,这表示了“太极生两仪”的道理。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穿万卷经,一张图,明明白白的就阐述了,“太极,无极,两仪”的道理。

“道生一,无极变太极,一生二,太极变两仪。”

正是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后,才有了“一”,有了“一,”然后才能太极生两仪,如果连“一”都没有,怎么能生出两仪呢。

所以这两仪军阵,必须要有一才能有二,二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是有了太极这个“一”之后,划分阴阳才能产生“二”。

所以若想要修得两仪阵,则必须先修这个“一”,也就是“无极”,这个自普通兵法中领悟出属于自己自身的“一”。

这也是为什么兵家会有一个看似毫无作用,实为兵阵真正根源的兵家一境。

只有通过领悟军阵的“一”,然后在领悟太极分阴阳的道理,把自身的“一”,划分为“二”,才能领悟了“两仪阵”。

对阵时,两仪军阵展开,两仪阴阳二气,通过事先刻印在士兵身上的两仪烙印,勾通士兵体内的气血。

勾通后,这时阴阳二气,气机在互相勾连,重新合二为一,便可以叠加两位士卒的血气为一体,然后演变兵家两仪军阵,成就这杀伐秘术,镇压族运。

这个时候又一个坑出现了,那就是想要领悟两仪阵,必须要有儒家二品致知境界才行,而不是一品格物境。

因为格物境的心境只能对应,兵法一境那个看似无超凡,实则却是预示无极生太极,妥妥兵家第一层的超凡境。

而兵家第二层两仪军阵,太极生两仪,相对应的是儒家二品致知境了。

所以若是用儒家一品格物境去直接领悟兵家两仪境,那么一辈子都不可能成功。

而若想用儒家二品致知境直接领悟兵家两仪,那么就要在同一时间,把兵家第一,第二境界一起成就,融会贯通,才能顺利领悟军中两仪阵。

这个难度说实话,也是天花板级别的,苏洵能领悟也是靠着三年潜修,和刚刚偶尔间的灵光一闪,结和前世今生的深厚积累,才同时顿悟了两层兵家境界,直接领悟出了这兵家两仪军阵。

确定突破成功,苏洵放下心来,撤回了双眼中散发的黑白阴阳二气。

但是苏洵周身气息激荡的阴阳二气却并未收起,而是迅速站起身来,带着黑白阴阳光环,用尽全力,极速向着苏氏青黎堂庞西侧不远处的兵营快去跑去。

青黎堂西侧常年驻扎着,苏氏最精锐的三千悍卒,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三千悍卒,数百年来都是归属东房一脉统领,所以苏洵父母才会同意,苏洵从小住在这里,因为这祠堂附近确实是族中最安全的地方。

兵家军阵发于军中,根基也在军中,虽然苏洵已经领悟了两仪军阵,但若是想扩大军阵覆盖人数,提升两仪阵的威力,苏洵就必须要呆在军中。

把军中士卒身上的“血煞杀伐之气”,用两仪军阵演化出的“阴阳二气”进行炼化中和,炼化中和“阴阳之气”后,“血煞杀伐之气”才能变成可用的血煞之气。

“血煞杀伐之气”变成“血煞之气”后,这时苏洵才可以为军中士卒打下两仪阵的烙印,掌控士卒气血,进行气血叠加,这也就是两仪军阵的基本原理。

至于刚刚为什么苏洵能瞬间掌握苏威苏迈两兄弟的气血,并为他们进行气血叠加,原因便是这次苏洵疯狂跑向军营的理由,原因稍后在提。

“血煞杀伐之气”是士兵气血和士兵杀生的时候,气血和生灵死亡的一瞬间产生的一股杀机,结合在一起衍化生成的。

这股杀机特别厉害,至刚至阳,但是有副作用。

所以两仪阴阳阵的作用之一,就是用阴阳之气炼化中和“血煞杀伐之气”,消除这股副作用。

而阴阳气在与“血煞杀伐之气”炼化中和后,三者融合,就是未来“两仪军阵”晋升“三才军阵”的资粮。

“阴阳之气”炼化“血煞杀伐之气”的过程,就是在为两仪晋升三才做积累,只要积累圆满,在苏洵儒家心境修为升级为三品意诚境之后,就可以着手准备突破三才军阵了。

至于苏洵为什么会知道“三才军阵”的突破之法,那自然是因为兵家军阵中的第一境界了。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意思是“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就一句就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兵家军阵从来没有什么传承,全靠自己的领悟,自我演化。

对于两仪每个人领悟的方向不一样,悟出来的两仪军阵也不一样,两仪是天地万物的两面性,所以天地万物都可入道。

在道,在天,在地,在时;在国,在家,在事,在人;在数,在门,在心,在命,都可以用来领悟两仪军阵,只是入门方向不同,效果也略有差异罢了。

得益于前世的那张道家秘传“阴阳两仪衍生图”,苏洵刚刚便是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地阴阳之道领悟的两仪军阵,入道之法极为上乘。

在兵法中,领悟的那个“一”才是重要的,这个世界每个人对兵的理解都不一样。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

兵家三十六计也是各不相同,原因就是每个人,对兵法理解的出发点都不一样,当然最终他们的结局必定是一样的,因为大道之路,殊途同归。

兵者诡道,三十六计,三生万物,就是同样的道理。

用两仪阵产生的“后天阴阳之气”,磨合掉士兵体内的“血煞杀伐之气”,从而打下两仪阵的烙印,掌控兵卒气血,也是这个世界为将之人必须要做的。

毕竟将不能离兵,将如果离开了兵,自身变成了光杆司令了,瞬间就没了威胁力,同样兵也不能没有将,没有将他们就是一盘散沙,更掌控不了自己身上的血煞之力。

“血煞杀伐气”也不是说有就有的,更不是谁都能炼化的。

军中士卒想要产生“血煞杀伐气”,首先就要先突破武道一品精兵境。

只有到了武道精兵境,士卒身体里才会有多余的气血逸散出来。

然后就是要杀生,而且不是一次两次的杀生,杀伐气的堆积,只有大量杀过生的士卒才会产生足够多的杀伐煞气。

没杀过生的士卒肯定是算不得精兵,最多也就是个精壮。

当这两个条件同时达成,士卒体外游散的血气,遇到杀伐后出现的杀伐煞气,精壮境的士卒身上就会生出出一缕“血煞杀伐之气”,时间长了这些“血煞杀伐之气”也就会越来越多。

在苏洵看来,住在小院的苏迈苏威六人,不光是自家兄弟,未来还是自己掌权苏家最重要的班底。

反正用的都是族中资源,那自然是可了劲的拿,拿能拿的,最好的,使劲造,自己这也是为了族中好,苏洵可是很清楚自己这六位兄弟的天赋,这在现代可是六个市长级别的潜力,族中资源用在他们身上肯定是极对的。

看着眼前青石打造的墙壁,苏迈双手紧紧握住精铁长枪,双脚用力,力从脚起,抬起大脚,踏起军中长枪马弓步,毫不犹豫的就刺了下去。

说起来慢,做起来快,只见苏迈的精铁长枪瞬间便触碰到了院中青石围墙上,没有想象中的强烈阻塞感,凭借苏威加持在身上的巨力,墙上的青石被苏迈用精铁枪头扎上去,竟然就像平时扎土一样,精铁长枪轻松的就钻了进去。

哪怕其中年龄最小的苏章,半年前也都是突破到了武道二品悍卒境,现在双手用力最少也能有不下四五百斤力气,比起周边世家嫡系子弟都是不差。

苏洵的庭院虽是木质建造,可庭院的围墙,和踩在脚下的土地,却是西岭山中青石打造,毕竟只听说过木头盖房,没听过木头做墙。

少年最好塑造,苏洵对自己的恩情,苏迈几人看在眼里,用在身上,苏家人本就是效忠主脉,如今几人心中对苏洵更是死心塌地。

苏洵的亲弟苏章更是不用说,对他这个大哥从小就是崇拜的厉害。

这一下可把苏洵都看怕了,每天想尽办法的给他们补充营养,修养身体,恐怕他们这样下去再把自己练废了。

平时苏洵几人演练,闲暇时靠着手中这三米五的锋利精铁长枪,也拿这山中青石做过测试,但哪怕是力气最大的苏洵,用尽力气也就只是能扎进去一个精铁枪头罢了。

可是此时感觉到那股从苏威身上,源源不断传过来的另一股巨大力道后,给了苏迈强大的自信。

听着耳边苏洵传来的命令,苏迈忍住心中激动,不再压住这股力道。

可这两仪军阵,苏家先辈十二代人,两百年来都没一人能够领悟出,甚至都没有看到希望,就凭自己数人,苏章他们是真的没有信心。

不过他们有的是为了兄弟之情,有的是为了报答苏洵的知遇之恩,同时也是为了不浪费这么好的资源,苏章六人纷纷是玩了命的训练自己。

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苏家长辈上百年,无数族人拼尽一生,都没有人领悟这两仪军阵,也明白了兵家为什么会有一个无用的第一境。

因为有坑啊,苏家先辈他们从一开始就被人误导了,走错了路,这世间,真的是人心险恶。

如果因为自己的想法,一次性就把苏氏这一代仅有的几位中坚全给一锅端了,那苏家可就真的完犊子了,怕是苏家先祖都能从坟地里跳出来砍了他。

不过有付出便就有回报,这几年大量资源砸下来,这些天赋极高的勤奋少年,武道修为那自然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三年前苏威苏迈六人刚刚被召来时,便都知道了苏洵召来自己等人,便是为了这两仪军阵。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