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浮岛传说》
浮岛传说

第18章参观“舟山号”

大家都听的很仔细,远洋考察毕竟很枯燥,人多了也好,这样乐子多,大家也不会觉得那么无聊。

像这种考察周期超过100天的项目,对船只的性能和装备要求较高。

贾洪波主要负责船只日常维护保养,虽然干了几年也算经验丰富,但重大异常也得靠公司的工程专家来处理,例如拖拽船反应堆异常。

不远处可以看到堆叠如山的大圆球,表面比较粗糙,什么颜色的都有,几台大型机械正在作业,大圆球在传送带上往远处流去,这就是海洋垃圾回收处理基地的工作场景。

他们到了指挥室,门开着。

矢田静奈和龙口久在门口站着,翁少凡径直走进去问道:“贾洪波在吗?我是翁少凡。”

顾小欧也算机灵,本来端茶倒水都是女孩子干的活,这里都是山东汉子大老粗,搞技术还行。

这时会议桌中间的全息投影仪打开,闪烁了两下,紧接着一艘拖拽船的立体图显现了出来,周武推开椅子走过去要给大家介绍。

周武说:“我毕业于海军潜艇学院,毕业后在‘四川号’航母编队服役,在‘东海2号’核潜艇当核潜员,负责导航和驾驶工作,退役后就来到这里。过些日子我要回老家创业了,但刚刚又接到领导通知,希望我协助翁教授完成一项科考任务。”

“我先给大家介绍下‘舟山号’的基本情况,‘舟山号’拖拽船是由中船重工集团下属的北船重工造船厂设计建造,于2051年12月交付使用。船长96.6米,船宽15.1米,型深9.3米,吃水6.5米,动力系统……核反应堆设计寿命50年,最大航速38节。青岛距离南极洲30000海里左右,全速前进40天左右就能到达南极洲。另外,基地母港内所有的‘香肠’都具有潜水能力,前后左右弧形透明保护罩升起,就像坚固的蛋壳一样,最大下潜深度60米,主要是应对海面的特殊天气。”

矢田静奈认真听着周武的介绍,突然她把脸转向翁少凡,问道:“翁教授,你们的考察周期可能要超过100天,为什么不租一艘专业考察船呢?现在你们中国有好多极地科考船都比这艘拖拽船要好很多。这艘船虽然也够大,但是设施不齐全,还要花些钱改造。”

翁少凡满脸无奈地回答:“矢田女士,你有所不知,专业的考察船确实更适合我们,但是我们的科研经费有限,上面就协调了一艘这种核动力远洋拖拽船,费用要比专业的考察船便宜很多,现在租赁合同都已经签了,施瓦布说只能延长租赁时间,不能违约。如果赔付他们违约金再花钱租一艘专业科考船,成本会更高。”

矢田静奈听完没有再说什么。

大约半个小时后,几个人在周武的带领下一起去参观他们租赁的考察船“舟山号”,一行人乘坐巡逻艇很快到达“舟山号”停泊的锚地。

大家登上“舟山号”的主甲板,上面很平坦。船首有一架全自动远程激光炮,功率200千瓦级,主要是应付海盗的无人机和小型快艇,攻击范围广但易受海雾影响。

船体中间有两层甲板室向艏艉延伸,一层空间很大,主要是船员生活区域,24个单人间卧室(带独立卫生间),公共淋浴间,洗衣房,厨房,指挥室和会议室等。

甲板室二层主要是通讯设备,上面有一个卫星通讯天线和搜索雷达。船尾有一个停机坪,上面停着一架运输直升机。在靠近船尾位置,还有一架近程8管30毫米防御速射炮。

周武又带他们通过二级甲板的间舱来到下面的机舱,又看了看压载舱和货仓。

时间临近中午,他们又回到指挥室,顾小欧给大家泡上了崂山绿茶。

矢田静奈说:“这艘船大小和动力是足够了,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我认为很多地方需要改造一下。你们要进入南极圈肯定要有破冰能力,船体材料要承受-40以下低温。另外,需要增加两个生化实验室,一个医疗室,一个健身房,一个室内游泳池,厨房和餐厅也要再优化下。翁教授,这里没有外人,一会儿我先给你私人账户汇入200万美金,我的行程是保密的,这些钱不方便汇入你们的对公账户。过两天我要回曰夲了,我那哥哥一直在派人监视我,我不能在这待太久,出发前我会带些装备过来,这边您多费点心。”

“好的,你家族的事我不会过问,这边我会安排人按照你的要求改造‘舟山号’,为了预防海盗,我会再组建一只海上安保队,荷枪实弹。”

“安保队就不要请太多人了,我相信机器人比人更安全,人多了秘密就会更容易泄露。”

“安保队由我们自己人来组建,再加上购买武器,200万美金远远不够,而且具有战斗力的武装机器人……”翁少凡看着矢田静奈缓慢地说。

“这个不用您操心了,我在曰夲都会安排好,出发前这些都会到达青岛。另外,给我留一间大点的仓库,其余空间你们自行安排。我们到澳大利亚就下船,那边有我们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样本处理后会空运至曰夲,我也会乘飞机回去。“矢田静奈说。

经过一个上午的谈判与参观,“舟山号”很快将会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它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后,贾洪波又带领大家来到公司的办公大楼,总经理施瓦布先生早就已经安排好了,在贵宾室旁边的VIP餐厅招待他的客户,这是贾洪波入职以来第一次走进公司的VIP餐厅。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准备工作”—

“哦,翁教授来啦,里面请,都是贵客。洪波在锚地忙着呢,我把他呼回来。”坐在指挥室门口位置的小欧笑着说。

港湾的锚地,贾洪波正站在一艘“海鸥”的“翅膀”上,修理着损坏的太阳能发电板,展开的太阳能板漂浮在水面上,巨大的黑色格子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道道白光。

翁少凡说:“好,是这样的,之前的计划呢,我有让裴冬发给二位。现在计划有变更,矢田小姐有一个科考项目,她需要到达的地方刚好在我们的航线上,所以也加入了我们的团队,不过这是商业机密,团队成员都要保密。”

瓮少凡又看了一下矢田静奈,微笑着说,“作为报酬,矢田小姐会出资赞助我们,所以我们这次可以到达南极洲了。原计划从青岛到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现在终点站改为南极洲的罗斯海站。团队还会增加杜蓝月博士和几名曰夲朋友,原先整个项目周期(往返时间)是63天,现在预计会延长到100天左右。”

“这位是贾洪波,基地的核动力远洋拖拽船和海洋漂浮垃圾回收船的管理人员。这位是周武,一直是基地的核动力远洋拖拽船驾驶员,以前在核潜艇编队服役,驾驶经验丰富。”翁少凡一边示意大家坐下,一边介绍说。

贾洪波正在锚地维修“海鸥”,翁少凡等三人往“海洋污染物处理基地”的指挥室走去。

贾洪波收到顾小欧的呼叫,他立即停下工作,从金属架子上翻了下来,取下墨镜,往他那早已晒成古铜色的肩膀上搭了件蓝色衬衫,然后跳上一艘小艇往另一个方向驶去。

贾洪波在小艇上给正在“香肠”上检修的周武发了个语音。然后脱掉已经湿透的白色汗衫,换上刚才肩膀上的那件淡蓝色衬衫。

这人正是周武,身高一米九左右,皮肤和贾洪波的古铜色不太一样,是那种发亮的黝黑,鹅蛋脸搭配圆寸的“劳改头”发型,一副硬汉的形象,远远望去很是健硕。

“好,很高兴认识两位,我是曰夲商人矢田静奈,这位是我的助理龙口久。”矢田静奈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旁边的龙口久只点了点头没吭声,一副沉稳大叔的形象。

矢田静奈接着说:“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先谈下这次计划的变更部分,请翁教授先给大家介绍下。”

贾洪波给大家端来咖啡,然后坐了下来。

“武哥,走啦!”贾洪波大声往船上喊了一声。

话音刚落,一个浑身肌肉的高个子男人从船舱里钻了出来。

周武是基地负责驾驶远洋拖拽船的团队之一,他的团队有20多人,主要是驾驶“香肠”把海上故障的“海鸥”拖回到母港维修。

过了一会儿,顾小欧又端来两盘水果,一盘浅紫色的大泽山葡萄,一盘赭红色沾化冬枣,都清洗干净了。

“刚在检查动力系统,走吧,我正好也要找翁教授。”周武走过来,从拖拽船的悬梯上跳到贾洪波的小艇上,于是俩人一起往岸边驶去。

贾洪波和周武一起回到指挥室,这里周武也常来,所以比较熟悉。翁少凡和矢田静奈等三人正坐在中间的会议桌旁边。看到贾洪波和周武回来,翁少凡站了起来,跟矢田静奈介绍一番。

小艇在一艘“香肠”旁边停好,只见船体上橙红色底漆上印刷的白色字体显示着“舟山号”三个大字,下面是一行白色英文字母,内容是“CHINA ZHOUSHA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