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开局被弃,永乐求我称帝》
大明:开局被弃,永乐求我称帝

第442章 彻底失败

唯一能坚持他将这件事情办下去的,唯有十年后,他看见大明越来越兴盛,看见百姓越来越繁荣,看见家家户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三餐有米,四季温饱……

大儒,所想的,永远只有救世而已。

还有,山东的汉王之患,也能去除。

满朝文武,顿时全部将眼神放在了胡荣的身上。

一时间,个个复杂。

胡荣却不顾那么多,待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后,又看向了独自一人站在那里的范秋,沉声道:“我支持你!”

走到了胡荣面前,范秋将胡荣给扶起来,脸上带着一丝笑意:“胡大人,乃大明忠臣也。”

话罢,转身,看向高坐在龙椅的太子爷。

“太子爷,臣范秋,绝不妥协!”

话音落下,范秋朝着太子爷,深深鞠躬行礼。

随后,又看向满朝文武:“做人,要有一点精神,而做官,更需要精神!”

“哪怕,这种毫无意义的坚持,会让你们丧失家人,没有好处,可人生当中,岂能处处和光同尘,总要强硬一次,不妥协一次!”

“诸君,站在这庙堂之上,岂能眼光狭隘,大明万万里河山,还要依靠这庙堂,还要依靠你们这些红袍官员。”

“诸君,莫忘记你们入朝的初衷!”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庙堂一日不答应,我范秋便一日不停歇,除非……我死了!”

范秋大吼。

庙堂之中,充满了范秋铿锵有力的声音。

话罢,范秋狠狠地看了六科给事中一眼,随后转身离开。

他大步向前,没有再留恋这庙堂之上,而是悍然朝着外面走去。

殿堂之内,阳光洒落,他的身影被拉得老长,躬着的背部显得有些寂寥,无助,悲伤,难过……

如果徐老在,还会是这番光景吗?

看见他的背影,朝堂百官,各有思索。

胡滢冷冷地望着范秋离开的背影,眼神中闪过一抹不屑。

到头来,还不是被他六科给事中给打倒了。

翰林院而已,最终获得胜利的,还是他们。

这番话,虽然说得热血,可那又怎样?开海禁永远都不会实施。

左给事中姚临,也在低笑着。

唯有杨士奇,蹇义,夏原吉等人的心中,颇为不好受。

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仿佛心中如同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太子爷坐在龙椅上,也轻轻叹息一声,替范秋感到有些惋惜。

这一幕,是朱瞻基始料未及的。

朱瞻基想过会失败,但是没想到,会被打击得这么惨烈。

朱瞻基的心头,有了一丝怒火。

不爽的情绪,用遍了朱瞻基的全身。

朱瞻基看向了站在那里的胡滢,姚临两人,以及六科给事中。

这一刻,朱瞻基的眼神,病房到了极致。

就那么直勾勾的盯着,仿佛忘记了这是在庙堂之上。

而胡滢正在得意之时,却忽然感受到那种冰寒的眼神传来,他忍不住抬头,与那道目光对视。

是太孙!

当看见太孙时,胡滢被吓得浑身一颤,瞳孔猛缩。

姚临也有些心惊胆战,感觉自己被太孙给盯上了。

然而,胡滢心中虽然害怕,但却并没有退缩,而是直勾勾与太孙的眼神对视,毫不示弱。

太孙?

太孙虽然权力大,可又能奈我如何?

给事中本就不是什么大官,身为言官,他们是最不怕弹劾的,因为几乎弹劾不下去。

别说是太孙,就连太子爷他们也不怕。

除了,除了那位皇帝能制衡他们,能砍掉他们的脑袋。

所以,胡滢在想明白这一点后,亦是毫不犹豫的望着太孙,没有半点退缩。

他们是浙东党,一群不投靠太孙,也不投靠汉王的纯党派。

他们,是为了升官发财,而不顾一切的政客。

去年,朱瞻基因杭洲一案,牵连出来的杭洲知府,通判等等,全都是浙东党。

被砍掉的吏部侍郎,也是浙东党。

这就注定了,浙东党与太孙结下了深仇大恨。

因为太孙,浙东党被大大削弱,如今最高的官职,不过是他胡滢的兵科给事中。

但伴随着时间过去,他胡滢一定会升官的。

一点点的升官,直到最后,壮大浙东党!

望着太孙,胡滢丝毫不惧。

朱瞻基眼神一厉,浑身冒出一股股的杀气。

那种杀气,只有杀了许多人才会有的。

巨大的压迫感,朝着胡滢裹挟而来,胡滢这才心神一颤,连忙收回眼神,那种窒息感才渐渐减弱。

“胡滢……”朱瞻基喃喃的念着这个名字。

他记住了。

……

下朝之后。

杨士奇,蹇义,夏原吉三人,并肩行走在宫道内,正准备离开皇宫。

只不过,今日的气氛有些奇怪。

他们不再如往常那般,有说有笑。

杨士奇摸着自己刚刚长出来的几根胡须,低头走路,似心事重重。

之前,杨士奇都不敢留胡子,因为会被武将揪掉。

可这段时间,武将与文官的关系缓和了不少,杨士奇就慢慢开始留胡子了。

花了数十天,才长出来这么六根,杨士奇现在可宝贝得很,每天都要摸一摸。

而一向带着深沉笑意的蹇义,也沉默了,面上没有什么表情。

夏原吉则轻叹一声:“我家小玉儿要是知道这消息,怕是都要跟范秋一样,骂上咱们一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了。”

蹇义颔首:“是啊。”

话罢,蹇义看向了低头的杨士奇。

看见杨士奇还在摸着他的胡子,蹇义没来由的一阵烦躁:“别再摸你的胡子了,就那几根毛摸什么摸。”

“眼下,我们到底该不该站出来?”

蹇义在询问杨士奇的意见。

杨士奇摸着胡子,眼神深邃道:“我也不知道……”

“但至少,该把范秋的家人给救出来。”

“查清楚证据后,救出他的家人,免得范秋寒心。”

蹇义颔首:“有道理。”

“范学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夫从未忘记!”

范秋一愣,随后哈哈大笑了起来。

范秋不甘心,绝不甘心!

天下百姓还在等着他,大明朝的盛大还在等着他。

心中的火种,在慢慢地熄灭,范秋的眼神,逐渐地黯淡了下去。

光禄寺卿胡荣坚定的跪在地上,声音铿锵有力,仿佛极为支持范秋的决定。

望着胡荣,范秋的眼神中还有些欣慰。

至少,朝堂诸公中,总算有人站出来了,难道不是吗。

满朝诸公都不愿意站出来的情况下,让他范秋一人,还有整个翰林院,如何与庙堂去抗争?

他知道,没有可能了。

想要开海禁,仅凭他一人之力,难,难,难!

可是,真的就这么放弃吗?

“好,好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秋笑着颔首,再扫视了满堂诸公一眼,心中略显悲凉。

光禄寺卿都站出来了,六部尚书却还是纹丝未动。

仅此而已。

他黯淡无光的眼神,再次逐渐燃烧起了一丝微弱的火光。

人力有时而穷。

他范秋一人,能对抗得了庙堂,对抗得了皇权吗?

尽管,只是光禄寺卿一个人。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