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嫁给皇子后娇娇美人她被宠野了》
嫁给皇子后娇娇美人她被宠野了

第二百二十九章功德碑

毕竟修建功德碑这种事情,还是要和大臣们商议的。

一众人传阅过后,对于此事果然还是持有不同的态度。

以林正屹为首的一批人,觉得这修建功德碑借助民力,对朝廷而言是节省许多,也解了灾区物资短缺之急,可行。

正好这会子商议的也是关于赈灾的事宜,所以元庆帝便直接打开来看。

看了几本,都是近期所做之事的汇报,比如六皇子负责的重建房屋、官道,开辟新路出来运送东西的事,如今进展很好。

二皇子是负责粮草分发的,也是中规中矩。

毕竟后宫里郑婉妃无故被夺了宫权,他们还是有所忌惮的。

还有剩下几个中立的官员便都没说话。

元庆帝看着这情形,一时也没下定论,就叫众人散了。

元庆帝看着这情形,一时也没下定论,就叫众人散了。

一众大臣出宫的时候,孙仕豪还拉着林正屹拌了几句嘴。

郑远鹤在后头远远瞧着,不由一声嗤笑。

“老爷,您笑什么?”家丁不解道。

郑远鹤掸了掸袖子,“我笑孙家也有着急的时候。”

早些时候宫中只有孙贵妃膝下两个皇嗣,母家得用,自己貌美又得宠,六皇子颇受皇上喜爱,后来皇子们大了,六皇子和七公主近期又是荒唐事不停,孙贵妃都被禁足了许久,连孙家嫡子孙易安都被变相革职了。

眼瞧着六皇子渐渐失去了优势,五皇子和二皇子倒是稳当,孙家自然着急了。

尤其是郑远鹤心里清楚,二皇子才能一般,五皇子却不是,算得六皇子最大的劲敌,孙家自然不肯五皇子立功。

可心急往往就出错,如今是什么时候?那是赈灾什么都短缺的时候。

五皇子提出这修建功德碑用以募集物资的法子,是很合时宜,于朝堂而言省时省力又拿的到切实好处的,元庆帝纠结这一时,最后肯定也会首肯。

果不其然,第二日朝堂之上,元庆帝就把修建功德碑这件事情给定下来了。

皇榜在各州县一贴出去,不少商人果然纷纷站出来捐赠物资,送往灾区,有什么便出什么,十分响应朝堂的号召,当然,这都是后话。

也就是定下来这一天,林毓姝来了府上。

姜蕊正在练字,听闻林毓姝来了,忙就派落葵出去迎接,不多时两人就在正院里坐下了。

“怎么今儿有空过来,快尝尝这点心,都是你爱吃的。”姜蕊笑着道。

她正烦闷的,如今风头紧,又不好出府,有人来陪她说说话,自然是开心的。

林毓姝笑着喝了口茶,忙就道,“表嫂可听说了,皇上下令让修建功德碑,鼓动商人捐赠东西,如今可算是嫩解了灾区的燃眉之急了,我爹说,这法子还是表哥提出来的呢。”

“什么时候的事儿,我竟没听到一丝风声。”姜蕊愣了一下。

林毓姝便解释,“折子是昨儿下午到的,我爹正在书房里议事,就先知晓了此事,今儿早朝才定下的,这会子应该正往各州县贴皇榜呢,表嫂在内宅里,自然还不晓得。”

这么一说,姜蕊就明白了。

而后才又问,“你来这一趟,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个?”

“也不全是啦。”林毓姝勾唇,调侃道,“爹说,也是叫我来告诉表嫂,表哥他在南边安全着呢,叫表嫂别担心!”

这一番打趣,就惹得姜蕊拿扇子戳了戳她的额头。

笑骂道,“你个坏丫头,打趣人都打趣到我这里来了。”

不过知道周蕴是平平安安的,她也的确放心些就是。

林毓姝笑过了,而后才又说起另一桩事。

“这些日子南宫老太傅身子不大好,若昭她日日都在榻边侍疾,人都累瘦了一圈,我哥哥每每闲下来就去他们府上帮忙,今儿去给我祖父请安,他就正同我爹娘说起哥哥的婚事,叫现在把要用的东西都备好,孝期一过,翻年就把婚事给办了。”

周蕴这边被元庆帝安排的是救治灾民的活儿,原是最吃力却讨不到好的。

毕竟现在全靠人力,能救多少百姓出来,那可太有限了,但只要办好了,也确实能在百姓和救灾的官兵中得人望。

元庆帝听到声音,抬眸看他一眼,就见林正屹拱手垂眸,十分恭敬的样子,似乎真的只是随口一问。

收回目光,元庆帝想了想,便将周蕴的折子递了出去,让书房内的几位大臣们传阅。

六皇子好歹还有贪女色这个缺点,周蕴对女色也是淡淡,除了独宠姜氏,有些儿女情长外,就没什么了。

元庆帝正召集了大臣们在御书房议事,这些南边来的折子就送到了。

而周蕴这一道折子里,除开描述了救人的进展外,还提出朝廷可以出资请人修一个功德碑,但凡是给灾区捐赠药材和日用物资,比如衣裳、棉被甚至锅碗瓢盆的,都可以把名字刻上去。

士农工商,商人虽然有钱,但地位着实不高,不过要是能上朝廷亲刻的功德碑,那可就不一样了,乃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修功德碑此举,对朝堂而言是最轻松又利益最大的法子,的确值得施行。

没有什么缺点的人,元庆帝是很不放心的。

“皇上,可是南边出了什么事吗?”林正屹忽然开口问道。

他站的近,方才瞥见那折子上周蕴所写,而元庆帝看完后便面色几经变化,于是就主动问了一句。

元庆帝也深知药材不够的后果,史书有载,往往洪灾、地动等天灾过后就容易爆发瘟疫,倘若受伤的人救治不及时,或是尸首没有及时妥善处理,这发生瘟疫的可能就会更大。

一旦发生瘟疫,无疑是更大的打击。

而以孙仕豪为首的一批人则说,这捐赠的商贾有许多人就是为了搏个好名声,想通过朝廷的手给自己镀一层金,将来要是做了什么恶事,名字还被刻在功德碑上,岂不是打朝廷的脸。

而郑家这一回倒是圆滑,两边都不占,只说听元庆帝定夺。

但是一想到这个法子是周蕴提出来的,元庆帝心中又是一阵烦躁。

他喜欢周蕴得用,但又不喜欢周蕴太过有才干,聪明又有才华的人,往往不老实。

大晋不乏有钱的商贾,必然能为灾区募集不少东西,尤其是能缓解一下紧缺药材的一大问题。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