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寻宝笔记之大运河篇》
寻宝笔记之大运河篇

第十二章 宣德炉

我们还是想想我们的事吧,我想这附近肯定有个明朝的沉船,说不定就是运乌木宝船的那艘。”

河妖问她:“你……你……是怎么……知道……附近……有沉……船……的?”

程欢笑笑:“大哥,你是忘了那朱半仙说这香炉哪来的了!”

李胜接过拿到手里一看,只见这香炉颜色暗紫,像是熟透的茄子,敞口圆唇,口沿两侧各有个桥形的耳朵,炉脖又矮又细,炉腹扁扁鼓鼓,下面有炉脚三支呈锥形,反过来看底部像是有字,被污物糊了看不出来。

水灵拿了一块抹布,李胜接过将污物擦了,看出是雕了两条盘龙,两龙中间刻着字,那字写着“大明宣德年制”,叠指弹那炉身,有“铛铛”金属之声,程欢说过这炉不是金质。

李胜疑惑问道:“难道这是铜的?”程欢笑道:“确实是铜的。”李胜更加疑惑:“就这么个小炉,又是铜的,能是无价之宝?”

今天新买的食材,白天折腾一天也没好好吃饭,所以晚饭做的比较丰盛,河妖跑了一趟也没买到酒,还好舱里还有几斤,众人围着餐桌,边吃喝边聊,无非是近日的奇遇和明天的安排,最后话题还是落到要寻找的乌木宝船上。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河妖虽然语慢口吃却还总爱抢先发问:“那乌……木宝船……这么多年……在水底……不会……烂了……吧?”

程欢和他解释:“那乌木又叫阴沉木,是埋在水底万年的树木变化来的,是木又是石,不会腐坏的。”

河妖摸出贴身藏的那颗珠子——程欢给它起了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名字:水荧珠——说:“明天……还是我……我先……带……着它……下水,有……发现……了……你们……再……下去。”

众人都答应了,随后各自睡下,一宿无话。

次日起来,此时天气有点热了,河妖还是没吃东西,把周身衣服收拾了,拿了水荧珠,跳入水里,过了许久老远探出头来,老船头起了锚把船摇过去,河妖向船上众人摇了摇头,没有什么发现。

然后河妖又沉进水里继续往前搜寻,老船头慢慢划船在后面跟着,一个上午,河妖也没什么发现,李胜把大哥招呼上船,让他吃了东西,好好歇息,到了下午,换李胜背着锡罐下水,天黑之前上船,除了些破瓦烂罐的寻常之物,还是没什么发现。

众人都有些沮丧,唯有程欢坚信此处肯定有沉船。晚上大家吃完了饭,都早早睡下。

此刻船泊的地方乃是旷野之外,河两岸都是些矮树丛之类,水面也比先前的河道宽了许多,舱里的灯都媳了,唯有船头有盏孤灯。

船尾这舱住的老船头,这间还是众人的饭厅,靠着的那舱里住着李胜河妖,而后隔了两舱才是程欢水灵住的那间,平时船都是停在隐蔽之处时,众人分别上岸方便。

平时小解都是用舱里的便桶,用完就倾到河里然后洗涮了,半夜水灵起夜,怕惊动程欢,就蹑手蹑脚拎那桶出舱来,找个背影处小解,完了就倾入河里,又来到灯处,借着那光亮清洗这桶,哪知刚在船头俯下身子,就看到不可思议一目。

船头虽有孤灯,那光亮绝对找不到水底,水灵却看到在河里有三队人影,都穿着戏台上类似的古衣,直挺挺立在水中,随波前行,吓得水灵将桶一下丢进水里,那桶“咚”荡起涟漪,那水底离得近的几人竟齐刷刷回头来看水灵,面色青紫,双眼无神,水灵“'哎呀”一声往后便倒。

众人闻声惊醒,程欢离得最近,第一个冲出舱来,扶住瘫在甲板上的水灵,老船头河妖李胜三人也随即赶到,老船头拉着水灵和程欢一起问她是怎么了,水灵指着河里,嘴唇哆哆嗦嗦,说不出话来,这时船头的那盏孤灯忽的无风自灭。

河妖急忙拿火想要点亮,划了几下都没打着火,就在这时,就听到呜呜啦啦一阵鼓乐之声,由远及近在水面上传来,跟着水面一亮,在水底满满升起一个建筑飞檐翘角,前面一个大平台,下有木柱支撑,竟然是个戏台。

戏台中央顶子穹形藻井,看着考究,戏台泛着绿油油的光,众人虽隔的远也能看个梗概,那乐声就从这上面传来,接着就见河里浮起一排排人头像是西瓜一样,都面向那戏台。

(本章完)

.

程欢就拿过那宣德炉说出一番道理来。

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在位时,酷爱玩赏香炉,为了满足这个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程欢摸摸她头说:“好皇帝不一定是个好人——最后一次郑和下西洋也是在宣德年间,朱瞻基命郑和出使西洋忽鲁磨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蘇门答剌、剌撒、溜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二十国及旧港宣慰司,宣宗还曾就制造舟船等事下诏。随行有太监王景弘、李兴、朱良、杨真,右少保洪保等人。

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根据明代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记载,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弄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两万七千多人。是最多的一次,郑和也在这次一去不返,死到了海外,不知那乌木宝船是不是这次做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程欢说从朱半仙那重金买来的香炉是个无价之宝,把众人都惊住了。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

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达到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而且这件宣德炉品相美观,又没有破损瑕疵,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他父亲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所以大部分功劳都是他的,而且他文治武功都很厉害,据说文学修养和宋代的徽宗不相上下。

军事上也很厉害,把他谋反的叔叔朱高煦打败了,他叔叔也是个奇人,明宣宗把他打败后,宅心仁厚不忍杀他,就把他囚禁了,还去探望他,朱高煦也不是怎么想的,竟然把明宣宗直接勾倒了,摔了个跟头,这下惹恼了明宣宗,就命人用个大铜缸把他盖在里面,这朱高煦力大无比,竟能举动这几百斤的铜缸,还破口大骂宣宗,被逼急眼的宣宗命人在缸外点起火来烧了三天三夜,朱高煦尸骨都化了。”

水灵听完咂嘴:“真够残忍的,姐姐还说他是个好皇帝。”

这些香炉,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

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总共就有三千个,能流传到现在的极少,所以可称为是国宝。

李胜现在也记起:“哦,他说河神送的。”

“那是他故弄玄虚之语,不过他应该是在河里得的,这附近应该是有沉船。明天,我们就下水去探。”

水灵听完说道:“这皇上怎么喜欢这个,看来也是个昏君!”

程欢回答她:“那倒不是,宣德帝朱瞻基算个好皇帝,明朝最繁荣的“仁宣之治”说的就是他和他父亲明仁宗时期,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三千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