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我咸鱼皇子,开局弹劾李二》
大唐:我咸鱼皇子,开局弹劾李二

第2章 父皇,儿臣想弹劾一个人。谁?你!

可如今看来,九皇子何止是聪明伶俐。

从他的发言来看,看问题也看得太通透了吧?

这哪是十几岁的少年人能有的见识啊?

否则,以这位雄主的心胸,又何至于为了高句丽叛乱,堵截新罗进贡道路一事而心烦意乱。

如果就连这点小事也能影响到这位皇帝的心情,从而让他感到心灰意冷。

那么李世民也就不配称之为史上最为雄才大略的皇帝了!

确实,李承乾最近闹得太过分了,这才是让李世民感到心累的最大原因!

只是……谁敢挑明这个话题呢?

事关皇位的继承问题,要多敏感有多敏感,基本上可以说是谁碰谁死。

除了同样出身自长孙氏的嫡子李治之外,都不适合谈及这个话题。

毕竟说到底,这是李家的家事,外人还真不好插手。

“你说,在众多的缘由中,最让朕感到烦心的,是我李家的家事……”

李世民神色温和,望向李治的目光中夹带着惊艳与欣赏,他没想到一向低调的李治竟然有如此的眼光和见地。

不知不觉,就连自己年纪最小的儿子,也能站出来替自己出谋划策了,李世民不由深感欣慰。

“既然小九你已知晓朕心中的烦恼,那你可愿意为父皇分忧啊?”

一边说着,李世民带着鼓励与祈求的目光望向自己的小儿子。

他希望李治能从中周旋,帮忙缓和一下自己与太子之间紧张的父子关系。

当父亲卑微到这个份上,估计也就只有李世民了。

李世民对别的孩子是什么态度,李治不太好说。

反正他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几个嫡子,可以说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说是溺爱也不算过分。

但也正因为如此,助长了李承乾的嚣张气焰,让他敢于公然跟李世民对着干!

换做是其他皇帝,就李承乾当前的所作所为,估计早就被流放三千里之外了。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不知怎的,李治的脑海中,突然浮现起一段熟悉的旋律。

他的嘴角微微勾起,心道:“既然我也是被偏爱的一员,不如也任性一回,玩他个大的!”

这么想着,李治抬起头,与自己的父皇对视。

“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理应承担的分内之事!”

“不过再此之前,儿臣有一纸诉状要奏!”

“还请父皇准许!”

稚嫩的声音传入李世民的耳中,让他不由感到有些好奇。

“诉状?小九你这是打算弹劾谁啊?”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李治。

包括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在内,都忍不住皱起眉头望向自己的幺弟。

在他们看来,自己都有被李治弹劾的理由。

以李治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他的话都必将影响到李世民对二人的看法。

不论李治弹劾的是谁,都势必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大局。

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看到夺嫡之争出现变故。

尤其是当这个变数是自己的亲弟弟时,尤为如此。

而李治此举,他自己也未必能得到什么好处。

这一纸诉状下来,恐怕是双输的局面。

正当所有人都这么想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就看到李治只是静静地看着李世民,笑而不语,始终没有开口的意思。

看到他这幅表现,一个大胆的猜测,萦绕在所有人的心中。

“朕?!小九你是想说,你要弹劾的人是朕?”

李世民难以置信地说道,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也会有被自己的小儿子控诉的一天。

见李治没有否认的意思,依旧抬着头与自己对视,李世民不禁哭笑不得。

“那你倒是说说,朕到底犯了什么错,能让你当着朝臣们的面,控诉朕的不是。”

“若你说得有几分道理,那倒还好说。”

“但要是胡搅蛮缠,休怪朕回头把你关到宗祠里面,让你面壁思过!”

一番话说得半是恫吓,半是无奈的,他是真心希望能把自己未成年的小儿子吓退。

然而,李治又怎么会被这半真半假的恐吓给吓到呢?

他的脸上依然保持着淡定的微笑,再次确认。

“这么说来,父皇这是准许儿臣奏表诉状了?”

李治稍加思索片刻过后,继而又酝酿了一下措辞,这才缓缓开口。

“在儿臣看来,若只是单一的事件,应是很难影响到父皇的心境。”

以往,李治都表现得非常低调。

虽然这位九皇子素有聪明伶俐、为人至孝的美名,但谁也没有亲眼目睹过这些传闻。

“最让父皇感到忧心的并非是境外的蛮族叛乱,也不是大唐境内当前面临的隐忧。”

唐太宗当前面临的问题很多,情况也很复杂。

“所以儿臣大胆猜测,父皇之所以心情不好,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前段时间,父皇准备将一位公主许配给清河崔氏,却反遭清河崔氏的奚落,联姻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光是以上三点,就足以让寻常人头痛欲裂、心烦意乱!”

“而是我们李家的家事!”

……

在他慷慨陈词的时候,大臣们频频侧目,望向李治这个还没有完全长开的年轻人。

“其三,父皇戎马一生,对内平定天下、定鼎中原,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消灭东突厥、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西北蕃邦更是向父皇称臣,尊称父皇为天可汗!”

“可饶是如此,仍旧有不开眼的蛮夷叛乱频出,让人好生恼怒!”

虽然李治表达得非常含蓄,但已然将大唐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全都摆到了明面上。

尤其是当李治说出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众多朝廷大臣转移视线,纷纷朝面色忧郁的太子望去一眼。

“但儿臣觉得,以父皇的雄心壮志,光是这些仍不足以动摇父皇的信念!”

“除了儿臣提出的这三点原因之外,最后一件事情,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二,大唐如今天下大定,百姓安居乐业,人口迅速增长,而伴随着这一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同出现的还有隐藏在背后的隐患,这一隐患几乎不可能消除,确实很容易让人垂头丧气。”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